趙靜 方從兵 謝興斌 袁藝
摘要 在全國教育大會加強高等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針對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融合手機易班App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混合式教學及考核評價方式的探索和實踐,激發了學生對園藝專業知識的探求欲,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此次教學改革研究為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和園藝新農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 新農科;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S-01;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4-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8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Under the era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higher educations reform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gress,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of ornamental fruit trees cultivation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preliminary discussed. Good teaching efficacy was obtained and desire of students to explore horticultural knowledge was inspired by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mobile App Yi Class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teaching reform provided a useful attemp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agroforestry talents and neoagriculture education.
Key words Neoagriculture education;Ornamental fruit trees cultivation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Teaching reform;Blended teaching
作者簡介 趙靜(1983—),女,山東泰安人,講師,博士,從事果樹生理生化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果樹生理生化及分子機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4-29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國家實施“新工科”建設戰略的背景下,提出了園藝“新農科”本科人才培養改革模式,即面向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需求,以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為特色,以傳統專業轉型升級和體系創新為抓手,以解決農業高等教育與“三農”發展需求之間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為任務,培養和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的農科教育體系,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
果蔬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副食品。其中,我國果樹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于世界第一位,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2]。觀賞果樹具有花果艷美、奇特、稀罕、優新等特點,不僅在園林綠化、庭院美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隨著我國城市綠化建設中對新型綠化樹種不斷增長的需求,觀賞果樹必將成為城市景觀、觀光果園和庭院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山東農業大學束懷瑞院士提出,要將觀賞果樹作為一個重點開發的知識點和新興產業,并組織果樹學科的科研力量,廣泛收集國內外資源,積極引種試栽,在較短的時間內推動觀賞果樹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3]。
然而,安徽農業大學一直未開設相關課程。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雙創”人才的需求,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向全校師生開設了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經過4個學期的課程講授,筆者感受到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開設此課程的必要性,但同時也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提高授課質量,提升教學效果,對該課程進行一些教學改革。
1 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主要講授觀賞果樹資源特性、應用的藝術配置方式、品種資源簡介、栽培特性(土肥管理、修剪造型、促花促果及病蟲害防治)及果樹盆景栽培與技術等知識,是一門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應用性課程。該課程的開設不僅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美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園藝學科領域的拓展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2016年,安徽農業大學面向全校開設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公選課程,選用賈敬賢主編的《觀賞果樹及實用栽培技術》作為參考教材,重點講解觀光、盆栽、庭院、城鎮不同類型綠化觀賞果樹的特點、繁育技術、不同園林綠地栽培方式設計、品種選擇及管理技術等相關內容。經過2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明顯感覺24個課時的課時數偏少,無法將觀賞果樹新品種、新知識和新工藝等內容一一呈現,有些內容只能點到為止,學生意猶未盡,從而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其次,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知識講授主導課堂的“注入式”教學,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師生互動較少,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此外,當今移動智能手機、iPad等媒體工具十分發達,這也是分散學生課堂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