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穩 李園青
摘要 河北省的鄉村旅游取得了較大發展,但鄉村旅游市場仍存在市場結構單一,產品規模、成熟度低,產業未經科學規劃、產業鏈短等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和雄安新區新建這一重大機遇下,河北省的休閑農業發展取得不小成效,但河北省的休閑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該研究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分析法,依據河北省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和近年來發展休閑農業的一些經驗,探究河北省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 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 F30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4-013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4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Although rural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rural tourism market, such as single market structure, low product scale and maturity, unscientific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short industrial ch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great opportunity of Xiongan New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 and som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timum path of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Leisure agriculture;Optimizing path
作者簡介 周建穩(1996-),男,云南曲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科學技術發展。
收稿日期 2019-02-21
休閑農業也稱觀光農業、旅游農業,是以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耕文化、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家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為資源條件,為城市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從農村產業層面來看,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三產業(旅游及服務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也是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多功能的現代農業[1]。休閑農業可以通過科學的規劃,使得田園山區農村變成景觀森林,可以使勞動變成新的活動形式,可以使農產品上升其價值,變成更有特色的商品。美國將農耕文化、民俗特色、地域風情等多項文化特色融于重大傳統節日中,如著名的草莓節、南瓜節等,提高了美國本土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世界影響力[2]。
河北是一個農業大省,其農村面積廣大、農業生產類型多樣、鄉村民俗風情多彩,同時毗鄰京津一線城市,具有發展旅游的天然的自然條件與潛力。目前河北省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大多停留在傳統的垂釣、采摘、“農家樂”等一般性旅游休閑服務,它們之間發展模式也大都雷同,并沒有突出當地特色,缺乏傳統文化,并且在人力資源管理與營銷手段上存在不足。基于河北省鄉村旅游中的一些問題和休閑農業發展與醫療保健、科普教育、農村建設等新的要求綜合分析,探究河北省發展休閑農業路徑優化機制。
1 河北省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1.1 市場層面
從市場層面看,河北省的鄉村旅游市場結構單一,從事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大多是普通農戶,獲得金融貸款或社會投資的機會較少,資金投入有限;從業者的專業化程度不夠,缺乏系統的營銷策略,旅游景點各自為陣、等客上門,市場規模小,龍頭企業少,經營項目單一,難以形成規模效益。與京津地區相比,河北的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差,行業標準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青壯年少,服務水平低,不能給游客提供深層次、豐富的旅游體驗。另外,市場盲目片面追求利益,生態環境持續遭到破壞。
1.2 產品層面
由于毗鄰京津地區,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河北省的產品規模、檔次和市場成熟度遠低于京津地區,對河北的鄉村旅游發展形成了競爭性抑制和區域性遮蔽。雖然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中涌現出了一些優秀的典型,如以現代生態農業產品為核心的北戴河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以自然景觀為核心產品的白洋淀等,但大量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品質低、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3]。產品缺乏厚度,缺乏文化底蘊,游客需求強烈的高品位、多功能、參與體驗型、休閑度假型、教育認知型、健康養生型產品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休閑旅游需求[4]。
1.3 產業層面
從產業層面看,產業前的規劃設計沒有經過科學規劃,土地利用率低,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往往是自己憑經驗、模仿去發展,缺乏發展活力與市場競爭力。河北省的鄉村旅游產業鏈過短,產業間橫向聯系和合作較少,融合度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品牌建設滯后,難以形成深度開發的系列產品體系和產業集群[4]。產業經營管理不規范,許多鄉村旅游園區是家庭式經營,沒有嚴格按照行業規范標準進行管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涉及經營者與游客,政府與市場等各方面主體的利益,河北省的鄉村旅游產業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規范和監督,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法規進行宏觀調控。
2 河北省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
2.1 區位優勢明顯
在2015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將河北省定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5]。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成為一項惠及千萬民生的國家戰略,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發展,使河北多地進入距京津1 h行程圈內,河北最遠的地方也能滿足京津游客的周末雙日游。據調查,到河北省休閑農業園區的京津游客數量比前幾年有了明顯提升,停留時間明顯增長,由過去周邊縣、市游客為主向輻射省內外游客轉變。2017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雄安新區的建立為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休閑旅游發展創建了優厚的區位條件。
2.2 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升級
2018年河北全省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約為36 010.3億元,2018年河北省人均GDP約為4.738萬元人民幣,按美元算,2018年河北省人均GDP約為7 160美元。根據國際人認定標準,人均GDP 在3 000~6 999美元時,鄉村旅游以采摘、觀光為主,7 000~13 000美元時,以體驗、休閑為主[6]。河北省人均GDP已超過7 000美元,人們不再滿足于之前的“農家樂”、觀光、采摘等模式,轉向休閑、體驗為主。消費的轉型升級也成為河北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內源動力。
2.3 休閑農業創新收
近年來,河北省強力推進休閑農業建設,已形成踏青賞花、農事體驗、民俗文化、農耕教育、體育競技、音樂舞蹈等十多種特色休閑農業類型。2017年,全省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到149億元,休閑農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路徑之一。據統計,2017年,河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超過45萬,帶動35萬戶農民受益,從業人員年均收入達到26 677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達39.7億元,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明顯。在各地積極推動和規劃引導下,河北省催生出一大批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從事休閑農業產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化。初步統計,到2017年年底,河北省休閑農業各類經營主體達13 700多個,比2016年大幅增長,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7 200多萬人次,比2016年增加2 300多萬人次,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市民出游首選。
2.4 休閑農業創亮點
河北省制定了休閑農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在出臺休閑農業園區等級劃分、“農家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后,各地申報示范縣、美麗休閑鄉村以及星級企業的數量比以前明顯增多,每年約以15%的速度增長。各地根據各自不同的自然特色、區位優勢、文化底蘊、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習慣,發展了眾多主題鮮明、適合不同群體的休閑農業類型,涌現出棗強玫瑰小鎮、易縣于家村中國農業公園、文安魯能現代農業莊園、遷西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等新類型、新模式的休閑農業項目。2017年,遷西板栗復合栽培系統和興隆傳統山楂栽培系統獲評農業部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邢臺縣、承德市興承(興隆縣、承德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邯鄲市永年區東街村等5個鄉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張家口假日綠島生態旅游有限公司等41家企業通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驗收。河北省還新評定了2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和14個省級示范點,總數分別達到21個、58個,省級星級園區(含采摘園)數量達到111家。在此基礎上,各地進一步挖掘創新,休閑農業與傳統農耕文化、科普教育、養生養老、節慶活動等元素的融合更加深入,開辟出發展的新路徑。
3 路徑優化探究
3.1 注重休閑農業營銷
河北省發展休閑農業的優質資源很多是在偏遠的山區,休閑農業要想在農村得到普及發展,宣傳推廣至為關鍵,開發河北省專門的手機旅游APP和打造好旅游網站是營銷的重要手段。應當充分的利用好現代科技,先進的科技有利于傳遞旅游信息,讓人們了解和熟悉旅游信息,信息技術傳遞在旅游三要素,即游客、旅游服務、旅游資源的動態交流中,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農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銷售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有限,成立專門的幫銷機構,幫助農民解決這些問題,能更好地利用科技為農民服務。繼續舉辦“河北省休閑農業精品線路評選活動”,2016年舉辦的“河北省休閑農業精品線路評選活動”,通過公眾投票、業內專家綜合評議,共評選出11條2016年河北省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制作了精品線路專題宣傳片,先后在河北省首屆旅游發展大會和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等大型活動中播放,該活動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提高了河北省休閑農業的知名度。
3.2 深入挖掘休閑農產品的內涵
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中游客購買的產品常常是鄉村的直接農業產品、特色飲食,或者是獨具特色的工藝產品,沒有更深度地利用農產品資源,河北省要發展休閑農業,必須深入挖掘休閑農產品的內涵。
3.2.1 景觀蔬菜。
景觀蔬菜的種植是一種新的營銷手段,河北省很多地方已經采取了這種營銷措施。如秦皇島柳河山莊盧龍葡萄酒莊園有限公司葡萄示范園,示范園的二樓規劃設計為屋頂日光溫室,并且免費向柳河山莊會員開放,一年四季任何時節,柳河山莊會員可在二樓屋頂日光溫室感受大自然,觀賞特色植物盆栽,品嘗莊園內安全綠色食品蔬菜。
3.2.2 打造品牌產品。休閑農業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價值,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產品上,要開發思路,將食品打造成知名度高的產品。如紫藤牌藤稔葡萄,是石家莊紫藤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系1994年引進藤稔葡萄品種,注冊為“紫藤葡萄”,經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精心管理,獲得成功,表現出早熟、優質、豐產的優良性狀,同時根據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特點,提出了一套高效栽培的綜合配套技術措施。紫藤牌藤稔葡萄以個大、質優享譽國內,近幾年來,隨著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實施,果農的種植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從而大大提升了果品的商品價值,也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山東、山西等地的大批水果客商前來采購,紫藤葡萄成功進入附近各大中城市高檔果品市場,在各城市葡萄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3.2.3 產品升級。隨著游客消費的升級,旅游產品的升級具有必然性,產品升級時必須基于當地有特色的農林產品,著手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同步均衡開發,重點對自然景觀的審美價值進行挖掘,凸顯其濃郁的民俗文化特色 [7] 。一方面,要經常搞休閑節慶活動。如邯鄲市舉辦了2016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綠色騎行活動,引爆了邯鄲民眾綠色健身、關注農業的熱情;懷來縣以“盛世海棠·情系冬奧”為主題,舉辦了第九屆懷來海棠花節。多舉辦活動,才能長久留住游客,也使得旅游更有活力,鄉村更有活力。另一方面,要搞經典的活動,展現地區特色文化。如2016年廊坊市舉辦了中國廊坊·第什里風箏節,全國30支專業隊伍參加了風箏精英賽,組織了宮廷風箏文化研討會、河北美麗鄉村游、迷你馬拉松、全民廣場舞大賽、“放飛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萬人放飛、馬戲表演等活動,易縣在狼牙山牡丹園舉辦了旗袍盛典等。
3.3 打好休閑農業生態牌
3.3.1 推廣綠色能源。生態環境問題是農村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旅游發展的前提條件。河北省要想發展好休閑農業,需建立自己的品牌,對該地區的生態自然條件的保護就顯得極為關鍵。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應加大農業科技的投入,推廣新能源,加大現代科學技術設施的應用,減少傳統污染,包括汽車尾氣排放與柴火焚燒污染[8]。
3.3.2 生產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安全、健康、質量保障意識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此,休閑園區應當從自身做起,以綠色、有機農業作為發展休閑農業的王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園區的綠色食品成為眾所皆知的宣傳品,必定會吸引更多的游客,綠色、有機、可信任推動園區休閑農業走向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3.4 成立休閑農業專門機構,提高服務水平
要促進河北省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理論指導與管理。從管理學的角度講,休閑農業也是一個項目,需要做好項目前期的發展規劃,并找好項目的定位與目標,為使項目取得實效性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做好項目規劃是發展的思路與藍圖。在做項目規劃時,項目規劃者必須熟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發展目標、發展規劃,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對該地區的自然特殊地理條件、區位條件,具有明確的了解,對旅游市場營銷市場,具有充分的了解。休閑農業要想實現其自身的良性發展,必須不斷提高其服務水平,讓游客獲得更加舒心的消費體驗。應當不斷優化服務,服務的優化離不開教育宣傳,定期培訓,只有針對休閑農業當中的服務人員進行專門性的教育,增強其服務意識,提高其服務技能,推動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
3.5 因時利導發展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發展以農業為基礎,而農業具有生產季節性。因此,休閑農業的發展,勢必因為農業的生產季節性而受到影響。要實現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產品來吸引游客參觀旅游,需要設計出一年四季具有連貫性、不間斷的旅游活動或旅游線路。具體而言包括縱向和橫向連貫。縱向方面,要深度挖掘農業資源,在種植、農作物觀賞、采摘、深加工體驗游、文化熏陶等方面進行連貫性開發;橫向方面,一是要組合開發或整合其他園區多種農業旅游項目,對采摘、觀賞、休閑、度假和特色主題活動等旅游產品進行組合性開發;二是要充分融合其他人文、自然景區或創造性融入會展、文體活動、會議研討等其他活動進行多樣性開發,從而實現園區旅游活動一年四季不斷線[2]。
3.6 以休閑促醫療服務與抱團養老
休閑農業不只是農業,也不只是旅游,它可以帶動其他一些鄉村產業,包括鄉村醫療的發展。城市醫生來到農村可以減輕農村醫生的壓力,同時為農村帶來更多的資源,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的進程。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55億,占總人口的17.8%[9]。伴隨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健康養老剛性需求被不斷釋放,許多城市老年人想要走進農村,親近自然,這就出現了抱團養老這一個新的社會群體。這一群體對農村醫療的發展產生了新的需求,需要完善農村醫療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吸引更多企業投資于鄉村的休閑農業發展。
3.7 城鄉互動,促進城鄉休閑農業融合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雖然一些地區發展休閑農業在點上有一定的城鄉合作,但雙向互動融合發展遠遠不夠。小城鎮和鄉村要發展休閑農業,除了要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外,還應與城市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借助他們在品牌營銷、市場拓展、資金、客源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拉長產業鏈,打造城鄉旅游發展利益共同體[10]。城市中有機農業的發展,也可以向休閑農業、產業進行拓展。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只要以產業化經營、集約化經營為目標,深入挖掘客源市場,開發旅游市場,合理利用資源,為游客和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食物和旅游休閑,科學配置吃、住、行、游、購、娛以及新的旅游要素;提供養、學、閑、情、奇等配套設施,都可以向休閑農業發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獲得更大的價值。
4 結語
休閑農業是旅游業和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和趨勢。據統計,旅游業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5元,旅游投資每增加1元,可帶動其他行業投資5元;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
業機會[4]。河北省休閑農業雖然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是依托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應著力打造宣傳圍場、涉縣、遷西、元氏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形成休閑農業集聚區;重點打造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積極開展河北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擦亮河北休閑農業品牌;培育休閑農業消費新增長點,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挖掘農耕文化內涵,保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可以更好地為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助推鄉村振興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鄉村的資源價值,實現鄉村環境的優化和旅游可持續性的發展。加快發展好河北省的休閑農業,打造休閑農業新亮點,有利于塑造河北新名片。
參考文獻
[1] 李艷萍,張義勇,于海成,等.北方山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資源優勢與開發利用:以承德市雙灤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例[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7,22(3):29-32.
[2] 周穎悟.結合國外經驗論中國鄉村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J].世界農業,2016(2):33-36.
[3] 王曉燕,張玉霞,劉秀清.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對策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6(13):212-213.
[4] 高璐,周全.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路徑的實現[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7(1):7-10,94.
[5] 鄭杰.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河北鄉村生態旅游問題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28):102-104.
[6] 牛君儀.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J].農業經濟,2014(9):43-45.
[7] 劉婷婷.城市近郊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9):41-43.
[8] 史云,朱培峰,范曉梅.低碳經濟下的休閑農業開發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6):8696-8698.
[9] 王賓.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55億[N].大連日報,2017-03-24(07).
[10] 劉朝文,何文俊,向玉成.鄉村旅游視域下的鄉村振興[J].重慶社會科學,2018(9):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