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華
(舟山市定海區漁船檢驗站 舟山316000)
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之一,漁船數量眾多[1],但是基本以柴油機作為推進動力,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和顆粒物體量巨大,不僅增加了漁民生產作業成本,使其面臨較差的工作環境,還造成了較嚴重的環境污染。盡管近年來船舶節能技術包括船型優化、船機槳匹配、余熱利用技術、燃油添加劑及節油裝置等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具體到實際漁船上基本處于很低的應用水平,并沒有達到廣泛推廣的價值。
LNG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經濟性、環保性均高于普通柴油,大型LNG船舶技術已較為成熟,但是將其利用在漁船上還較為少見。韓廣宗[2]等分析了LNG漁船的優勢及障礙;汪鵬、張文孝等[3-4]探討了LNG漁船動力裝置的應用及改裝的相關技術;王永生[5]等以雙燃料為目標船,研究了漁船LNG系統、冷能利用和經濟效益。
天津已成功對20余艘木質小型漁船進行雙燃料動力改造[6],每年節省約70%柴油消耗,燃料成本約降20%,應用前景廣闊。本文以38 m桁拖漁船為研究對象,對其LNG動力改裝方案和經濟性進行分析,探討LNG在漁船上應用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船型為鋼質、單甲板、單底、單槳、單舵、舯后機型、橫骨架式結構、電焊焊接式漁業捕撈桁拖漁船,可裝載燃油約40 t、淡水40 t、漁獲物60 t。其主要作業航區為中國近海,航速約10 kn,總體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船型主甲板下布置有1個機艙及4個魚艙,燃油艙和淡水艙主要位于船型首尾和機艙的尾部,漁具主要置于船首的漁具艙里。主甲板上布置有雙層甲板室、漁撈設備(門架、拖蝦桿、起重桅、絞綱機)以及魚艙口等。

圖1 38 m桁拖漁船總體布置示意圖
對漁船LNG動力改裝的船體部分主要通過圍繞LNG儲罐的容積設計和安裝位置設計兩方面展開[5],即設計合理的LNG容積,在盡可能不改變漁船操作習慣的前提下改裝儲罐安放位置。
就本船型而言,船尾和船舯的主甲板是起網操作區以及網具堆放區,不宜安放LNG儲罐;若是安裝在船尾駕駛甲板上,既影響曬網,且由于船的重心升高,會降低航行的安全性。因此,只有主甲板下的魚艙才最適合安放LNG儲罐,故將船型第三冷藏魚艙(即圖1中的冷藏魚艙No.3)改裝為LNG儲罐儲藏艙。
經調研得知本船型大致以20天為一個捕魚周期,期間柴油機運行時間約為200 h,油耗量按200 g/kW·h計算,且考慮到儲液罐80%左右的利用率,則至少需攜帶20 m3的LNG儲罐才能滿足柴油機運行一個捕魚周期。考慮魚艙容積有限,若滿額配置LNG儲罐,則漁船魚艙容積將大幅減少,單次作業周期裝載漁獲減少,嚴重影響作業效益。同時鑒于雙燃料發動機也可單獨使用柴油作為燃料,在沒有LNG燃料的情況下漁船也可正常運行。因此,本船布置9 m3的LNG儲罐,能夠使雙燃料柴油機滿負荷運行90 h左右,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LNG儲罐安放示意圖
本船采用壓力式C型LNG儲罐,材質主要為不銹鋼304 L,其外形尺寸約為4.5 m×2.3 m×2.1 m,實際可裝載LNG約9 m3。其設計壓力為1.05 MPa、設計溫度為-196℃、工作壓力1.0 MPa、工作溫度約-162℃,采用高真空多層絕熱形式。
在安裝LNG儲罐的同時安裝冷箱,并將氣化器、閥件等裝置放在氣密的冷箱中,能夠起到控制天然氣在密閉的空間內,且通過通風系統排放至LNG艙外。排氣系統的通風口設置一定的高度,遠離明火,保護船員和船體的安全。
此外,將原第三冷藏魚艙下的混凝土壓載挖掉一部分以用來安裝基座,使儲液罐與船體之間牢固連接,保證在運行中不會因為顛簸和晃動等因素導致天然氣泄露。除此之外,在LNG艙內適當增加鐵塊壓載以消除由于LNG儲液罐代替魚貨而增加的自由液面對穩性的影響,并待改裝完成后,進行傾斜試驗重新核算空船質量重心、核算穩性,保證漁船的航行安全。
LNG漁船的動力改裝主要是圍繞LNG -柴油雙燃料發動機展開的[7-8]。一般雙燃料發動機在正常工作時能完成對燃油70%的替代率,進而降低漁民的作業成本,保證其經濟利益。在正常工作時,在儲罐抽取部分LNG燃料經氣化器單元、溫控閥、減壓調節單元、主氣體燃料閥進入自動截止閥(位于機艙),并通過阻火器、穩壓器到達LNG雙燃料發動機。此外,LNG雙燃料發動機也能以純柴油進行獨立工作。
與傳統的漁船相比,LNG -柴油雙燃料的機艙內的LNG供氣管采用雙壁管,其管系布置滿足對于本質安全機器處所的要求,并在機艙內設置了2套獨立的固定式氣體探測器并設置兩臺功率較大的軸流防爆風機,若LNG濃度過高時氣體探測器發出聲光警報并切斷燃氣供應,最大限度保障漁民生產作業安全。同時,由于LNG以液體的形式儲存且具有易燃燒的特點,所以LNG需進行氣化后使用,并在供氣系統中配置阻火器以增加安全性。運行,也可單獨采用柴油單燃料運行。本船型實際捕魚周期約為20天,每個周期柴油機運行約200 h。每個作業周期內約90 h可采用LNG -燃油雙燃料運行,剩余110 h則仍需采用單獨柴油運行。也即在全年范圍的作業航行時間內,1 210 h采用柴油單燃料運行,所需柴油約為60 t;而990 h采用LNG -燃油雙燃料運行,若按現行柴油機與雙燃料發動機燃油耗率比1 : 1,一般雙燃料燃油替代率約70%計算,LNG耗量為33.6 t,柴油消耗為14.4 t;即本船型進行LNG雙燃料改裝后,年油耗量為74.4 t,LNG年耗量為33.6 t。
船用柴油和LNG價格目前大致在7 100元/t
在休漁期的影響下,本船型實際作業為220天左右,全年柴油機運行約2 200 h。以目前柴油機平均燃油耗率200 g/kW·h計算,246 kW的柴油機全年需耗油約108 t。而LNG -燃油雙燃料動力改裝后,雙燃料柴油機既可以LNG -燃油雙燃料(同時燃燒LNG和柴油,LNG的燃油替代率約70%)和5 000元/t。使用柴油發動機全年約花費76.68萬元,使用雙燃料發動機全年也花費約69.62萬元。LNG-柴油雙燃料動力相比柴油單動力每年可節約7萬元。而目前,一臺250 kW左右的LNG雙燃料發動機比柴油發電機約貴7萬元,加上相應的改裝設備費用,兩年基本可收回成本。
但是,上述核算僅限于理論方面,實際上將該船型第三冷藏魚艙改裝成LNG儲罐艙后,每個作業周期將減少約20 t漁獲物(滿載情況下)。但隨著漁船作業海域和作業季節的變化,漁獲物的價值和單次周期的漁獲量無法估算,損失的價值也無法定量,對LNG漁船的經濟性確實有一定影響。
通過上述可行性分析,漁船改裝成LNG -燃油雙燃料動力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漁船由于其作業特殊性,船上放置LNG儲罐的空間有限。通過分析,LNG儲藏艙僅能放置在改造后的魚艙中且容積不大,不能滿足本船型單次作業周期主機的雙燃料運行,約50%的時間仍需單柴油燃料運行;此外,單次作業周期的漁獲量有了相當程度的減少,相對降低了單次作業的經濟性。這些因素將影響漁民進行LNG改裝的信心。
(2)LNG船用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由于LNG漁船在本區域還未推廣,也并沒有試點區域,大多數的漁用碼頭仍未配備相關的LNG加注設施。如何為數量不多的LNG漁船進行LNG加注以使其正常使用,是目前需迫切解決的一個難題。
(3)漁船LNG的改裝及LNG補給操作缺乏有效的規范與規則支撐。盡管目前英國勞氏、挪威DNV、中國海事局和中國船級社等均已發布了LNG作為船用燃料的暫行規則、規范及臨時指南,但這些規則規范還不完善,同時涉及漁船的標準基本為空白,從而導致目前漁船LNG改裝缺乏依據,各地船東及漁檢部門不敢輕易嘗試。
(4)漁船LNG改裝缺乏統一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目前,為降低漁民的作業成本,國家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已制定了相應的油價補貼政策,使大批的捕撈漁船受惠。以本船型為例,2018年度可申領油價補貼約21萬元。但目前對于LNG燃料的補貼政策還未出現,漁民進行LNG改裝的熱情將大大降低,不利于LNG漁船的推廣與示范。
LNG漁船是以天然氣為動力源,能夠減少漁船在生產作業時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改善漁民的工作環境。本文以38 m桁拖漁船為例,闡述了本船型改裝LNG動力的方案,并對改裝LNG漁船的經濟性以及漁船進行LNG改裝主要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對策:
(1)研究適用于漁船的LNG改裝的相關技術,具體包括LNG儲罐利用空間的優化、相應安全措施的配備以及LNG冷能用于漁船制冷系統等技術,增加LNG燃料在漁船上應用的競爭力,降低LNG漁船的作業成本;
(2)由于LNG船舶并未大規模發展起來,配套的LNG加注設施難以得到發展,但至少應配備一定數量的LNG加注車開展加注工作,避免導致因無法加注影響到LNG漁船的日常作業;
(3)出臺類似于現行漁船燃油補貼的LNG燃料補貼政策,降低未來LNG漲價的風險,降低LNG漁船的燃料成本,同時引導鼓勵漁民進行LNG漁船改裝,促進漁船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