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娟,康 軒,代金君,周 波,溫武東
(1.惠州市惠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8;2.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1;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業研究所/廣東省茶樹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
【研究意義】農業部發布的《關于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廣東省自2017年開始實施肥料使用情況調查項目,目的是了解農田施肥現狀為判斷區域農田施肥的合理性及調整肥料結構提供依據。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發展土地流轉。惠城區作為惠州市主城區、珠江三角洲腹地,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郊結合型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原先以水稻種植為主逐漸演變為糧、果、蔬綜合發展的多種經營模式,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經營主體也由普通農戶為主向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轉變。隨著土地流轉不斷推進,小規模農戶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以種植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1]。種植大戶作為具有規模效應的農地經營主體是實施和引領農業技術示范的主體,多數研究也證實農業規模經營對減少化肥投入有積極作用[2-4]。因此,新形勢下掌握種植大戶的施肥情況,充分挖掘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化肥減量、減少面源污染等方面的潛力,因地制宜提出化肥減量增效調控措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前人研究進展】目前,針對農作物施肥情況研究較多,于元赫等[5]從省域、地理區域和縣域3個尺度探討1995—2015年山東省農業化肥施用強度的區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及主要驅動力,提出向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戶推廣節肥增效技術,從而提高農業施肥技術效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付浩然等[6]分析魯西北地區冬小麥春季追肥情況調查;張懷志等[7]對津冀設施蔬菜施肥進行調查分析;官利蘭等[8]對廣東省菜園土壤施肥狀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陳德松[9]對閩北種植大戶施肥結構現狀調查;王小英等[10]和沈娟等[11]對水稻施肥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石子建等[12]研究種植大戶水稻施肥現狀及減量施氮可行性分析。李文西等[13]研究種田大戶主要糧食作物施肥現狀。近年來,珠三角地區也進行了較多的化肥施用情況調查,但深入統計、分析的研究卻較少。尚未有研究對比分析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的施肥情況差異和存在問題。【本研究切入點】在深入推進土地流轉、逐漸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新形勢下,亟需了解種植大戶施肥狀況,挖掘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化肥減量、減少面源污染方面的潛力。【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對惠城區肥料使用情況調查,對比分析種植大戶與普通農戶施肥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深入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為實現農業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環保”目標提供科學依據,推動珠江三角洲綠色農業發展。
惠城區位于東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東部平原區(114°17′~114°32′E、22°56′~22°16′N),屬于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地貌類型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土壤類型以紅色砂頁巖赤紅壤為主,下轄5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2017年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 131.4 hm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 440.1 hm2,糧食總產量9.36萬t。水稻播種面積11 024.1 hm2,產量6.31萬t;甜玉米種植面積3 933.3 hm2,產量2.40萬t;蔬菜播種面積 14 634.8 hm2,產量40.23萬 t。
于2018年12月至2019 年1月,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從測土配方系統隨機篩選出91戶,調查范圍涉及惠城區7個主要農業鎮(街道)62個村,保證樣本的廣泛性和代表性。通過實地調查,填寫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農戶性質、種植面積、作物名稱、單產、施肥明細、施肥方式、實際成本等。其中水稻種植戶61戶、甜玉米8戶、蔬菜17戶、花生2戶、水果2戶、馬鈴薯1戶,按田塊記錄各類肥料的用量,并根據化肥中N、P2O5、K2O 含量統一折算為單位面積N、P2O5、K2O純用量。根據種植面積,將糧油作物種植2 hm2以上或經濟作物種植3.33 hm2以上規模的經營主體劃為種植大戶,小于該面積規模的則為普通農戶。
調查數據用Excel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計算作物平均施肥量時,采用種植面積加權平均法。本研究重點分析水稻、甜玉米和蔬菜,其他作物樣本較少,暫不做分析。
農戶耕地規模狹小和分散是限制廣東省農業生產效率難以提升最為主要原因;此外,化肥施用強度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應加快土地流轉,形成土地適度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將傳統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轉變為相對集約的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向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戶推廣節肥增效技術,從而提高農業施肥技術效率,增強農業機械化水平,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調查普通農戶水稻樣本56戶,其中只有10.7%(6戶)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1 797.8 kg/hm2;種植大戶水稻樣本5戶,其中20%(1戶)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1 500.0 kg/hm2。普通農戶甜玉米樣本5戶,其中20%(1戶)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4 500.0 kg/hm2;種植大戶甜玉米3戶,其中66.7%(2戶)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2 100.0 kg/hm2。普通農戶蔬菜樣本13戶,其中69.2%(9戶)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2 637.2 kg/hm2;種植大戶蔬菜樣本4戶,100%施用了有機肥,平均施用量7 214.3 kg/hm2。調查結果表明,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在不同作物上有機肥施用情況明顯不同,普通農戶在水稻、甜玉米、蔬菜上施用有機肥主要依賴于農家肥,施用量也較少,基本上不購買商品有機肥,主要來源為自產的草木灰、花生麩、雞糞等。相對于普通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部分會購買有機肥,但是在水稻上施用有機肥也相對較少,在蔬菜和甜玉米等經濟作物上施用有機肥相對較多,但仍低于該地區測土配方有機肥推薦施用量。
調查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共91戶,有30.8%(28戶)農戶施用有機肥。其中普通農戶78戶,只有25.6%(20戶)農戶施用了有機肥,施用的有機肥包括土雜肥、雞糞、花生麩和草木灰;種植大戶、新型經營主體13戶,其中61.5%(8戶)施用了有機肥,施用的有機肥為商品有機肥。
@可憐:不吹不黑,對比起別家中介的服務,想要達到鏈家找房的專業程度,還得修煉幾年。再者,很多房子在開盤前都能通過鏈家VR看房看到里面的實景,查一下地圖就能知道周邊的設施,感覺方便極了。就這些員工隊伍、VR看房不需要資金投入嗎?
不一會兒,小李被“請”到了辦公室。看到面前的物品,他顯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看到他這副表情,我氣不打一處來。開學初,我就在班會上強調嚴禁在宿舍內使用大功率電器,這才一個月,就違規了,根本就是把我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向小李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緣由:小李是個十足的吃貨,嫌學校食堂的飯菜不好吃,就偷偷從家里拿來電炒鍋改善伙食。學校對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同學有專門的處理規定,了解完情況后,我讓他回教室等待學校的處理決定。
本工程廠址區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場地土類別為Ⅱ類,地面粗糙度為B類,50年一遇基本風壓為0.4k/m2。吸收塔塔體、煙道煙囪及塔體加強筋的材料均為Q235B,材料屈服應力為235MPa,許用應力為113MPa。
心力衰竭屬于各個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具有較高死亡率與再住院率,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響[1]。冠心病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發病,其發生可能與高血脂、高血壓、性別、年齡、吸煙、遺傳等多種因素存在密切關聯。ABO血型屬于遺傳信息,且較為穩定,與疾病的發展與易感染性具有關聯性[2]。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不同血型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脂水平的影響,旨在為臨床診治該疾病提供有效參考。現報道如下。
從表1可以看出,種植大戶與普通農戶水稻產量相似,化肥施用量比普通農戶高14.9%,肥料成本高19.9%,普通農戶水稻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366.6 kg/hm2,比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高16.4%,N∶P2O5∶K2O=1∶0.3∶0.7,趨于合理。種植大戶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421.1 kg/hm2,比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高33.7%,種植大戶水稻化肥N∶P2O5∶K2O=1∶0.5∶0.7,存在高氮高磷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普通農戶水稻稻米大多自留自吃[14],不注重產量而更追求品質,不過分施用較多化肥,而種植大戶追求水稻高產,同時為了降低人工施肥成本而增加每次施肥量。

表1 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不同作物化肥施用情況Table 1 Application status of fertilizer by large planting households and ordinary farmers
從表1可以看出,甜玉米產量種植大戶比普通農戶高3.7%,種植大戶化肥施用量比普通農戶低19.0%,肥料成本高37.9 %,普通農戶甜玉米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627.6 kg/hm2,與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630 kg/hm2接近,N∶P2O5∶K2O=1∶0.6∶0.8,存在比例不均衡、高磷問題。種植大戶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508.1 kg/hm2,比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低19.3%,種植大戶甜玉米化肥N∶P2O5∶K2O=1∶0.5∶0.5,存在元素不平衡、高磷低鉀問題。
從表1可以看出,種植大戶蔬菜產量比普通農戶低16.1%,化肥施用量比普通農戶低58.3%,肥料成本相近,主要是由于種植大戶施用商品有機肥,增加了肥料成本,農戶施用的有機肥主要是農家肥,沒有計算成本。普通農戶蔬菜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685.4 kg/hm2,比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 高9.7%,N∶P2O5∶K2O=1∶0.7∶0.7,存在比例不均衡、高磷問題。種植大戶化肥(N+P2O5+K2O)施用量為285.9 kg/hm2,比測土配方推薦施用量低53.8%,種植大戶蔬菜化肥N∶P2O5∶K2O=1∶0.3∶0.5,存在低鉀問題。
調查發現,絕大部分農戶采用底肥加追肥的施肥方式,由于勞動力短缺以及人工成本增加,一次性施用緩控釋肥農戶逐漸增多,普通農戶和種植大戶無明顯區別。單質肥以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為主。復合肥以水稻配方肥(24-7-19)以及高濃度平衡性三元復合肥(15-15-15)和(17-17-17)為主,采用一次基肥兩次追肥或一次基肥三次追肥的施肥方式。化肥品牌較多,主要有撒可富、挪威、快美、俄羅斯、中加、獅馬、雙匙等。種植大戶越來越多使用中微量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普通農戶則使用種類少、數量少。甜玉米和蔬菜普通農戶追肥采用淋施、撒施的追肥方式,種植大戶廣泛應用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施肥方式進行追肥。
隨著廣東省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控”技術等科學施肥技術,農戶科學施肥水平顯著提高,盲目施肥、過量施肥現象減少,調查區整體化肥使用量在合理范圍內。主要是由于惠城區2014年啟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截至2016年底,環境友好型種植業在橫瀝鎮、汝湖鎮(2015年開始實施)、蘆洲鎮(2016年開始實施)共21個項目村實施,大部分農戶采用“三控”、“測土配方”等施肥技術,取得了良好化肥減量效果[15]。種植大戶的蔬菜施肥量遠低于普通農戶,主要是由于其種植基地大多位于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的區域,耕地多是集體轉包給個體或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種植蔬菜、甜玉米等經濟作物,廣泛應用了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大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既節約了成本又減少了面源污染。
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關鍵是把握好“精、調、改、替”四字要領,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施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施肥方式轉變。一是推廣水肥一體化。在種植效益高的農業園(區),示范推廣滴灌施肥、噴灌施肥等技術。二是推廣氮肥深施、磷肥集中施用技術。三是推廣適期施肥技術。合理確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廣因地、因苗、因水、因時分期施肥技術。四是推進機械化施肥。按照農機農藝融合、基肥追肥統籌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19]。
氮磷鉀肥配施能顯著提高水稻產量,長期有機無機肥配施增產效果明顯[16-17]。有機肥養分可替代或補充部分化肥以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有助于實現2020年化肥零增長目標[18]。目前調查區主要存在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輕中微量元素、重肥料含量輕氮磷鉀配比、有機肥資源和化肥利用率偏低等問題。從肥料使用品種的情況看,大部分農戶已經采用復合肥或水稻專用肥作基肥,主要是由于復合肥和水稻專用肥在使用上更節本增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4)發生重大變故。人在重大變故后很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如錢財損失、重大自然災害、親人離去等,進而產生輕生行為;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農民受教育程度對化肥利用效率的影響愈發顯著,因此,應加大農民教育培訓的扶持力度,構建和完善農民教育培訓服務體系,整合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培育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合理而有效地推動幾個層面間的合作,如科研、教育、推廣部門等,創新規模經營模式,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應用[20];要充分利用當前廣東打造絲苗米工程的契機,在規模化生產基礎上,推動優質稻品種的推廣[14],既要保證產量又要保證質量,提高稻谷的銷售價格,增加水稻種植者收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構建以競爭力為導向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培育重點產品,打造重點品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21]。
肥料使用管理缺位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及農產品生產,肥料使用管理立法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需求[22]。
(1)調查區水稻平均產量不高;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水稻有機肥施用比例低,大部分農戶不施用有機肥,培肥地力意識差;普通農戶和種植大戶水稻化肥養分比例趨于均衡,但都存在氮、磷稍高的問題。
趙敏本不叫趙敏,她是敏敏特穆爾,汝陽王家的寶貝女兒,紹敏郡主。若不論歷史的最終走向,單看她的身份,自是無須奮斗也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她眼中從來看著更高的那片天空。
(2)調查區甜玉米平均產量較高,化肥施用量在合理范圍內,主要存在重化肥輕有機肥、化肥施肥比例不均衡、普通農戶存在高磷、種植大戶存在高磷低鉀問題。
(3)調查區蔬菜有機肥施用量種植大戶高于普通農戶,但仍低于推薦施用量;種植大戶化肥使用量明顯低于普通農戶,大部分采用現代科學施肥技術;普通農戶氮磷鉀比例不均衡,存在高磷問題,種植大戶存在低鉀問題。
綜上,表明在減少化肥使用量上種植大戶大有潛力可挖,種植大戶更容易接受新型施肥技術和肥料新產品,應該充分利用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建立“新產品+新型經營主體”和“新技術+新型經營主體”等模式示范推廣科學施肥技術和新型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