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心底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營造寬松環境,提供廣闊平臺。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才,核心在人才,只有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營造寬松環境,形成人才工作“強磁場”,才能實現“追趕發展、跨越發展”。
在“引”上下功夫,形成“鳳凰來棲” 的強磁場。要加大激勵力度,讓人才“近悅遠來”。突出政治吸納、政治引領、政治感召,提升人才政治待遇,激發人才愛黨愛國熱忱,更加與黨委同心同向同行。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建立人才發展基金,設立“引才伯樂獎”,實施重點人才計劃,強化對引進優秀人才、團隊特別是本地特色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的獎勵扶持力度,提高對人才個人直接獎勵比例,對推薦、引進優秀人才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給予一定獎勵。健全榮譽市民、拔尖人才、三農之星等本地人才榮譽制度,加大對優秀人才典型宣傳力度。
在“育”上下功夫,形成“借雞孵蛋” 的強磁場。要優化創業環境,讓人才茁壯成長。善于借智借力,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和創造,建立招商引資研發機構先行機制,引導新入駐高新技術企業提前規劃建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為高質量發展打好堅實基礎。突出園區孵化,圍繞本地優勢產業,充分利用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園)。著力市場孵化,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注重打造以“創新工廠”“創業訓練營”等新型創業孵化平臺。
在“用”上下功夫,形成“大鵬展翅”的強磁場。要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良好局面。大力引進和培育數字經濟等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型新興產業,發揮“點火器”“助推器”“加速器”作用,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潛力。緊盯特色、主導產業人才需求,通過跨地域、跨行業、跨體制的聯盟化運作,整合“聯盟”人才、技術資源,抱團發展、為我所用,采取顧問指導、兼職服務、技術合作、聯合開發等柔性方式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精準實現特殊人才集聚、特色產業發展。建立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機制,引導區級專業技術人才流向鎮、村,用基層的大平臺吸納、集聚優秀人才,改變不同層級的人才結構失衡狀態。
在“留”上下功夫,形成“家燕歸巢”的強磁場。要全力優化服務環境,讓人才“工作好、生活更好”。打造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平臺,加快建立分類明晰、科學合理、服務發展的人才評價辦法,解決對不同人才評價“一把尺子量到底”問題。打造共同成長的交流溝通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人才協會等橋梁紐帶作用,大力舉辦“群英會”“人才沙龍”等活動,促進優秀人才交流溝通、形成合力、服務發展。打造便捷通暢的生活服務平臺,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人才綠卡”,人才憑“卡”享受“一站式”服務,為人才營造良好生活環境。(摘自2019年7月3日《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