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婷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個新型的辦學模式,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為目的,是多所高校進行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選擇。在中外合作辦學2+2項目中,項目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環境下接受兩所高校的課程教學,感受兩種來自不同文化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說,學生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必將經歷一段跨文化適應的過程,學生面對新國度的文化環境﹑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適應對其開展后期的學習和生活將有很大的影響。 了解學生跨文化適應期的狀況及影響因素,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跨文化適應培養和教育,有助于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縮短其適應期。
通過對出國學生情況跟進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到國外初期主要遇到的困難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交流﹑生活獨立﹑文化差異與人際交往﹑教學模式差異。首先是語言問題,語言對于設計類專業學生來說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收到的25份調查問卷反饋中,提到初到國外面臨的困難涉及語言方面的有15份,其中有兩份明確提到跟不上老師的語速。學生即使通過出國語言考試,在面對當地人的語速和口音,以及課堂上使用的專業術語仍需一段時間去適應。接著是生活和人際交往方面,學生在國外學習生活,其獨立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影響其學習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生活方面涉及有飲食﹑醫療﹑銀行和住宿等方面,學生如何就醫﹑辦理銀行事務等民生問題都需要校方的指導支持。此外,文化差異也是學生適應和融入當地生活要面對的問
圖一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外教課
圖二 留學經驗分享
題,學生在國外留學中不可避免會與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或者當地人一起生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習慣差異,如何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相處甚至于一起生活,對于適應期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同時在學習方面學生也面臨著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要求,中外合作辦學2+2項目模式是項目學生在國內完成前兩年的學習后前往國外合作高校完成后兩年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從國內的教學模式直接進入國外的教學模式。國外高校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和授課時期安排等方面都與國內差異較大,例如英國的平面設計專業課程中,學生會經歷調研﹑初稿﹑二稿和最終成品等4到5個階段,其中調研階段評分占比較重。然而調研卻是中國學生的薄弱環節。幫助學生在出國后盡快適應語言﹑生活﹑文化差異﹑人際交流和教學模式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將有助提高項目質量。
針對上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出國后面臨的狀況,國內外項目合作院校在語言﹑生活﹑文化浸潤和教學方面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語言方面,國內學校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班級的語言考試需要,安排相應的語言課程。例如學校根據項目班級出國語言考試需要,聘請雅思英語教師進行有針對行的英語課程教授。國外合作院校會給予留學生語言課程或寫作指導等相關方面的支持。此外,國外合作院校定期派遣外教為項目班級開展外教課程(圖一),課程為全英文教授并配備翻譯,讓學生提前體驗國外教師的語速﹑專業術語和口音的同時也能完全聽懂課程內容。在教學方面,項目合作院校雙方在課程設置銜接上進行了科學的安排,確保國內外課程體系銜接良好。而且外教課的安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提前體驗和接觸國外的課堂氛圍,授課方法和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外教也可提前接觸和了解項目學生情況,雙方在此次接觸中為未來在國外的授課和學習做好準備和調整。在生活和文化方面,學生還可通過外教課和外教互動,增加對國外文化和民俗習慣的了解。 除了外教課,另有留學分享會(圖二)﹑外國專家講座﹑行前教育等活動會不定期舉行。國外合作院校開展新生歡迎會等活動為留學新生提供學習生活上的幫助。 但是這些措施和活動存在活動時期短,次數少的問題。應增加國際活動次數和時長,豐富活動內容,加強國際交流,為項目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項目人才培養過程中,項目合作院校開展并做好相應的跨文化適應措施﹑校園文化活動和行前教育活動,為學生在國外學習生活提供幫助支持,縮短項目學生適應跨文化時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過程,讓學生能夠順利開展后期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