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國志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職業大學)

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的重要方式。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出現新的變化,學生社團日益成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群體,對于營造學校的文化氛圍,形成學校的歷史傳統,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職業能力:是指一個人完成工作任務﹑從事與職業相關活動所必備的本領,表現在所從事的各種工作和職業相關活動中,并在其中得到發展。職業能力對一個人的未來職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是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也是個人的發展和創造的基礎[1]。人的職業能力是由多種能力疊加并復合而成的,它是學生擇業的基本參照和就業的基本條件,也是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學生社團:是指學校批準注冊,以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優良校風學風為目的,由學生自發組織并自主活動的學生群眾組織,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2]。學生社團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學生培養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華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職業性和實踐性。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應用性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大致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部分,即要了解的知識﹑要形成的能力﹑要達到的素質具有“專業性﹑技能性﹑職業性”內涵。
掌握專業知識是高職生從事職業工作的基本要求,學生社團除了非專業社團,還有很多是依托各自專業成立的專業社團,或與專業背景相似的社團,這些社團在平時社團活動中,能在專業知識學習方面得到相互的幫助和汲取各自的優點,拓寬知識面;其次很多社團都是以高年級的學生帶動低年級的學生,在實際的活動當中以項目或創新大賽等為驅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逐漸豐富專業知識。以興趣愛好為紐帶的社團向心力很強,所開展的活動緊緊圍繞專業技術進行的,成員樂意參與其中,在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實現了對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決定了學生社團是以專業技能為主線的專業社團和以豐富完善專業技能為主線的非專業社團為主。突出了社團成員的動手能力或實踐能力。通過利用學校的創客空間﹑實訓室以及校內外的表演﹑展示的場所作為實踐平臺,緊密圍繞專業知識和技能開展社團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熱情,使學生積極在活動中把課堂上學習到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學生積極在活動中進行技能的切磋和互相學習,從而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增強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專業技能。
學生社團是學生自己的組織,成員在參加活動過程中強烈的參與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工作的責任感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成員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充分鍛煉人際交往能力﹑領導決策能力等;社團開展活動離不開學校與社會的支持,這也實現實現公益性和商業性的結合,從而更好的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培養。高校學生社團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社會技能的場所,更成為了大學的“第二課堂”。專業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已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目標融合到活動中,成為教師教書育人工作新的載體。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成員的平等地位﹑社團形式的豐富性﹑類型的多樣性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也為學生提供了創意發揮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社團在招募新成員時,要用最有創意﹑最新穎的形式滿足高職學生對新奇事物的追求,滿足高職學生對個性張揚的追求。在開放的社團氛圍中,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社團成員能自由發表個人意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社團活動和社團本身的創造力[3]。學生社團活動主要是圍繞專業或依托專業背景開展的,它的學術性與創新性較強,因而社團的活動中也包含著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如社團活動中開展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展,都是一種創新教育。
學生社團對提升高職生職業能力,實現學生全面成才有著積極作用,而如何規劃高職學生專業社團的建設,尋求專業社團建設的最優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黨委統一領導本校學生社團工作,要把加強和改進學生社團工作,作為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高校整體工作中[4]。近年來黨中央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并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及指導意見,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學生社團選聘指導老師,支持和引導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社團的領導,二級學院領導要積極支持和資助學生專業社團的建設與發展,要在活動資金﹑活動條件和活動內容上進行全面的支持與幫助。從而把學生社團的建設成為學生活動﹑第二課堂以及大學生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
高校團委履行本校學生社團工作的主要管理職能,應設立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工作人員,切實承擔起學生社團的成立﹑年審﹑注銷﹑組織建設﹑活動管理﹑經費管理和工作保障等工作。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設立學生社團團工委,建立健全團組織[5]。應當將學生社團建設納入導師制建設的體系中來,組成由二級學院領導﹑專業教師等參加的指導教師隊伍。要提高指導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社團開展活動成為學生導師制工作的重要內容,選派有責任心﹑有敬業精神及能力強的教師指導學生社團建設,讓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第二課堂,讓教師認識到學生社團活動也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
學生社團要保持活力與吸引力就要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如:我校機械工程學院機機械創新協會的學生通過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書法協會以每年開展“吳都杯”書法創意比賽等,以項目來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激情;同時要經常組織開展相關的學術講座﹑論壇等與成員相關的相關活動來活躍校園氣氛。要圍繞“專業+技能”開展,主題鮮明,并充分體現職業特色;其次應注重活 動開展的知 識性﹑實踐性與新穎性﹑趣味性的有機結合,挖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奮點。通過準確的活動載體,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掌握 專業知識,增強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養,全方位提升職業能力[6]。
要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社團,學生社團要從源頭上把關,嚴把“入口關”首先要嚴格社團成立的審批,要將學生社團與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及就業等密切聯系起來;其次是要嚴格會員招聘制度,要保證會員有足夠的興趣與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參與社團;三是要嚴審社團資金來源,要保證資金來源的合理合法性。要把社團活動當作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紐帶,鼓勵社團走出校園參與各類社會活動,要在校內建設社團活動的基地的同時利用專業校企合作的契機,建設校外活動基地﹑選聘校外指導教師,嘗試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建設社團。
學生社團的發展離不開規范化﹑制度化的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在社團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借鑒教學﹑學工等考核體系建立完善學生社團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社團整體工作的考核評價﹑對社團主要負責人﹑對社團成員的考核與評價結合指導教師﹑社團成員和管理部門的評價意見,能夠找到差距﹑查找問題,不僅可以激勵社團成員的工作熱情和參與活動的激情,同時又使每位成員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我前進的方向,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備社團能夠更好的發展。
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緊抓風口,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形成對第一課堂有力補充,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