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夜幕落下,江西省樂安縣羅陂鄉水溪村女子樂隊正在彭氏大宗祠里唱歌。水溪村女子樂隊有20多個人,吹笛子、巴烏、葫蘆絲,跳舞,樣樣都會;自編自導的竹竿舞、現代舞,跳得有模有樣。彭氏大宗祠是這支女子樂隊平時排練和表演的主要場所,也是村里的傳統文化講堂。
羅陂鄉是樂安縣西南與永豐縣接壤的一個鄉鎮。談到將祠堂變講堂的原因,羅陂鄉黨委書記陳雪華說,全鄉各村共有大小祠堂10余座,早些年,這些祠堂除用作宗族祭祀和舉辦紅白喜事外,大多時候都閑置不用。同時,以前的羅陂鄉產業單一,人口密集且群眾宗族觀念強烈,群眾農閑時打牌之風盛行,耽誤發展不說,還容易引發矛盾。
2016年,由鄉政府組織舉辦的第一屆鄉村器樂大賽在水溪村舉行,沒想到有近百人報名參加。從2017年開始,鄉黨委、政府對村民自發的文化需求加以引導,成立了羅陂鄉傳統文化傳承中心,并引導和鼓勵各村利用鄉村祠堂、農村書院等場地,改造成優秀傳統文化講堂,傳播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據陳雪華介紹,為把鄉村祠堂、農村書院打造成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近年來,羅陂鄉財政共投入資金20余萬元,并爭取到中國人保財險集團捐贈36萬元定點扶貧扶智扶志項目資金。目前,全鄉包括水溪村女子樂隊在內組建了6支民樂隊,樂隊成員發展到100余人,將6處鄉村祠堂、農村書院改造成了優秀傳統文化講堂,2019年,還將實現全鄉9個村(社區)的全覆蓋。
“水溪村以前是個有名的麻將村。村里的祠堂改造后,村里的文化活動多了,大家有時間就來跳舞、學樂器,日子充實多了。從參加女子樂隊后,我也沒有再摸過麻將了。”村里的女子樂隊隊員王香花如是說。如今的王香花,把多數時間投入到鄉村文化的學習中,并作為一名文化志愿者,經常參加縣鄉組織的文藝演出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
此外,羅陂鄉黨委、政府結合各村實際,提倡“一祠多用”。目前,羅陂鄉羅陂村陳氏大宗祠的二樓已被改造成了農耕和民俗文化的展示館,展示了從各村收集的老物件1000余件,留住鄉愁。而右源村的闕氏宗祠,鄉里正結合紅軍標語和紅軍戰斗舊址保護,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受到群眾的歡迎。
(江西? ?鄒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