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佳
近段時間,童童總喊肚子痛。他有時疼得滿頭大汗、面色蒼白,有時他說只是輕微的疼痛。每次疼痛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疼痛部位以臍周為主。
家長到當地醫院兒科進行檢查,但化驗血、尿、大便及做肝功能檢查均無異常。只要媽媽給她的小肚子按摩一會兒,她就感覺疼痛明顯緩解。醫生告訴童童媽媽,孩子的這種腹痛并非是病,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兒童胃腸生長痛。
多發生于4~10歲的兒童
處于生長期的孩子不但骨骼在“晝夜兼程”地長粗、變長,內臟等器官也在“馬不停蹄”地生長。
胃腸血管豐富,它的平滑肌需要很多血液來供應,才能保證發育期的胃腸對氧氣及養分的需求,加上幼兒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導致胃腸平滑肌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生痙攣性收縮,就會出現陣發性疼痛,而這就是兒童胃腸生長痛。
兒童胃腸生長痛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暫時不適感,多見于4~10歲的兒童。腹痛可反復發作,大多發生在夜間睡覺前或入睡后。每次發作時間不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有的兒童一周可發生數次。腹痛部位主要以腹周為主,其次是上腹部。疼痛部位無固定性,疼痛程度也輕重不同,輕微時僅出現腹部不適,嚴重時則表現為腸絞樣疼痛、面色蒼白、惡心、嘔吐,有時還可聽到“咕嚕咕嚕”的腸鳴音。但這種劇痛發作時間較短,很快就會緩解。緩解后,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情況及其他活動表現均為正常。
無須特殊藥物治療
此病一般無須特殊藥物治療。若疼痛較嚴重,可通過以下措施幫助孩子緩解不適。
熱敷? ?家長可用熱毛巾對孩子疼痛部位進行熱敷,熱敷的作用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癥的吸收,緩解肌肉的痙攣,從而緩解孩子的疼痛。
按摩腹部? ?可以通過按摩肚臍周圍減輕孩子疼痛。方法是用手掌或將三根手指并攏按在腹部,沿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輕輕按摩3分鐘。按摩時,媽媽用力要輕柔適當,不然有可能加重孩子不適感。
揉足三里穴? ?孩子發生疼痛時,媽媽可以按揉孩子足三里穴幫助減輕疼痛感。方法是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該穴位處有酸麻脹感后堅持3~5分鐘,胃腸生長痛便可明顯減輕。
若腹痛時間較長,呈絞痛方式,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讓患兒服用解痙止痛藥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很多,容易與胃腸生長痛混淆誤診而耽誤治療。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較長,用手按壓時疼痛加劇,或患兒懼怕觸摸,應考慮患兒可能患有腸胃炎、腸套疊、蛔蟲癥等其他疾病,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