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祿維
腔梗(腔隙性腦梗死)是大腦深部細微的終末動脈硬化、閉塞,造成的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微梗死。后因梗死腦組織液化后被吞噬細胞清除,形成小腔隙,“結疤”后形成小結節(多為2~4毫米)。其發病率約占腦梗死的20%~30%,因其體積微小,更多是在非支配顏面和肢體活動的神經功能區域上,以致大多不易察覺,僅呈現腦供血不足留下的結節性標記;也有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這是它平時最多見、最“本分”的一種表現。此外腔梗還有神出鬼沒的“惡作劇”和其他隱身待發的后患。
短暫性腦缺血性發作(TIA)型 ? 患者平時頭暈腦漲,眼花耳鳴,還有意外的發作性一過性眩暈,短暫的神志不清,有時甚至暈倒。此類患者3~5年后,約有半數以上的人發生缺血性腦梗死。
感覺失靈或發音障礙 ? ?如腔梗發生在大腦支配身體某處感覺的區域,則出現身體相應一側面部和肢體感覺失靈(麻木),此謂純感覺型;如發生在發音說話區,會出現構音和言語障礙,表現為說話含糊不清或講話變慢,此謂單純構音障礙型。
報警型 ? ?嚴重腦缺血的患者可接連數天疲憊嗜睡,哈欠連連,其中多數人在1周左右發生腦梗死,故對不明原因的疲憊、哈欠不可輕視。鑒此,腔梗被普遍視為腦梗的前驅表現。
腔梗不僅是腦梗的前驅,隨歲月流逝和其原發病發展,它還與日俱增地蠶食大腦“靜區”(無腦神經區域)和功能區,引起相應區功能障礙,其特點是散發、累及多處,所以多發性腔梗中晚期更容易發生血管性癡呆、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礙、言語和發聲困難)等嚴重的腦變性病,因此,腔梗真正是大腦中隱身待發的惡魔。腔梗發病高峰多在5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
腦梗(全稱是腦梗死)從病因上看,是腔梗的同胞兄弟,但它遠不同于腔梗。腦梗是大腦“功能區”的中小動脈栓塞導致身體相應部位功能迅速失常(一側的肢體癱瘓,張口時嘴歪,言語不清)。顯然,腦梗是閃電式地一次性襲擊目標血管,大多發生在夜深人靜,大腦血液“怠工”時,直到起夜或早起方知大事不妙。所幸,嚴重的腦梗導致危及生命者較少見。
高血壓——腔梗的常見禍端 ? 長期高血壓造成腦內小動脈血管壁變性,使得管腔變窄、閉塞。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160/95mmHg時,舒張壓升高的危害性更大。現已證實腔梗多發在腦深部靜區,并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改變,各腦區腔梗發生的頻度與動脈硬化的程度成正比。故高血壓動脈硬化是腔梗最常見的禍端。
糖尿病——無聲無形的元兇 ? 糖尿病患者的血黏稠度明顯增高,血液在血管中運行不暢,導致心、腦等人體重要器官和遠端肢體血供不敷,大腦諸多微小動脈嚴重缺血乃至閉塞……研究確認,糖尿病與多發性腔梗關系密切。
栓子——不速之客 ? 腔梗還可能因外源性栓子(風濕性心臟病的附壁栓子、供應大腦血液的頭頸部血管粥樣硬化斑脫落形成的栓子)隨血流游逛,落足于受害微血管,造成栓塞。
其他因素 ? 高脂血癥、高黏稠血癥、吸煙、飲酒和腦局部血流改變等因素對發生腔梗也有一定影響。
隱匿大腦的腔梗即使拍頭顱X光片也是徒勞,唯有CT和MRI才是最好的“照妖鏡”。腦CT掃描診斷腔梗的最佳時期是在發病后的1~2周內。腔梗發生早期(尤其是在24小時內),腦CT掃描往往不能確定,如果病灶小于0.5cm也無法檢出。MRI查腔梗比CT優越,不僅能檢查出更小的病灶,而且在腔梗發生后不到2小時,MRI即能查明確認。因此,醫生會根據患者平時有無腦供血不足的癥狀、發病時間和面診,選擇用CT還是MRI。
腔梗既是腦梗的前驅,又是隱身大腦中蓄勢待發的禍端,必須及早防控,牢記訣竅“6要”:
1要積極有效地將血壓控制在一個安全合理的水平(140~130/90~96mmHg)并要保持其穩定性,避免血壓過高(上壓>170mmHg)或過低(下壓<80mmHg);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并發心、腦、腎損害者,即便其血壓正常,也應將血壓適當降低;若藥物無效,應遵醫囑,另行選用適當藥物。
2要早知早治原發病。一旦確診糖尿病,要嚴格遵守 “糖尿病飲食”,并量力而行做體育鍛煉,力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必要時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規范性治療。
另外,老齡“三高”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高黏血癥,這也是催生腔梗的重要因素。可用百奧蚓激酶(30萬單位,3次/日,每3~4周為一療程),繼以腸溶阿司匹林0.1克,1次/晚。預防各種類型心臟病和腦動脈硬化,以及遠離腦供血不足的其他各種隱患,亦可有效減少腔梗的發生。
3要管住嘴,邁開腿。量力而行做運動;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定時飲食,以低脂肪、低鹽為主,保證足夠優質的蛋白質(雞魚肉蛋和牛奶)、維生素(新鮮蔬菜和水果)。
4要保暖防寒。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要特別小心氣溫、氣壓的突然變化。冬季嚴寒易引起血壓升高、血黏稠度增加、午夜血流緩慢,最易發生腦梗死。因此,天冷要保暖,多喝水。喝水是預防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與高黏血癥引起腦供血不足的最好良藥。
5要避免久坐引發的頸肩部肌肉僵化。不論是看電腦、看書或開車,久坐都會自然拉緊你的頸脖,時間長了不僅導致永久性的頸椎結構失常,還會造成頸肩部,特別是連接頸部和肩膀的斜方肌持續緊張僵硬,擠壓給后腦供血的主干道,導致腦供血不足。鑒此,須取坐位者應保持腰背正直,每隔一小時左右起來走動、擴胸,或拍打頸肩部,以使相關肌肉放松,促進下身血液循環。
6要保持樂觀豁達、寬容平和的心態。高血壓患者和“糖友”的精神狀態,與他們的疾病密切相關。心態愉悅良好,全身肌肉放松,血管張力減弱,血液循環阻力減小,有利于血壓降低和心率(及心律)穩定,也有利于血糖的自身調控。而且心情愉悅能激發體內免疫功能提升,可消除百病,對腦血管的保護效益不言而喻。
一旦發現患者偏癱、張口時嘴偏歪和說話不清,應立即護送至醫院神經科,拍腦CT排除腦出血,立馬施行“血管溶栓”治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發病后的3小時內是施行“血管溶栓”治療最好的黃金時間,被稱為血管溶栓治療腦梗的“時間窗”。如果發病超過6 小時,效果就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