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當地時間8月7日晚上,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的特種部隊前往該國前總統阿坦巴耶夫位于首都比什凱克市郊的宅邸,對其實施抓捕行動,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進行了抵抗,將特種部隊擊退。8日下午,吉爾吉斯特種部隊再次前往,成功抓捕到阿坦巴耶夫本人和一些支持者。在沖突的過程中,阿坦巴耶夫曾用自己的槍向人群方向開火5到6次,并指責這一切都是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對自己進行的政治迫害。
現任總統為何要抓前總統?特種部隊居然會被前總統的支持者擊退?發生在吉爾吉斯的這驚心動魄的24小時,給外界留下了諸多疑問。而自蘇聯解體、吉爾吉斯獨立后,政治動蕩在這個國家根本是家常便飯,上述戲劇性的一幕,原本就不是孤例。
吉爾吉斯原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蘇聯時期,吉爾吉斯經濟上主要依靠農業和礦業,另外,該國水資源豐富,境內有好幾個大型水電站,電力供應充足。這樣殘缺的經濟結構,在蘇聯一國之內的分工體系下不成問題,而一旦獨立,問題一下子就嚴重起來。
1990年10月,阿卡耶夫當選為新獨立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的首任總統,他是知識分子出身,蘇聯解體前擔任科學院院長。阿卡耶夫執政15年,2005年3月,吉爾吉斯斯坦爆發“郁金香革命”,他被迫離開首都逃亡俄羅斯,在莫斯科下臺。

目前,吉爾吉斯的國民收入有一半來自僑匯,相當一部分國民在俄羅斯打工,經濟上對俄羅斯依賴很深,俄語是官方語言,也是國民生存的必備外語技能。吉爾吉斯全境多山,人口集中在各個山間盆地中,形成了幾大部落并立的社會政治格局,這種地理歷史背景加上脆弱的經濟基礎,以及民主基礎的缺乏,導致該國獨立后政局長期動蕩,反復革命。
反對派領導人巴基耶夫接著上臺執政,2010年4月7日吉爾吉斯斯坦發生政變,多個城市和地區發生大規模流血騷亂,巴基耶夫下令向示威群眾開槍,打死86人。巴基耶夫同樣被迫離開首都,在南部老家停留幾天后逃亡白俄羅斯并在那里下臺。
而在巴基耶夫倒臺的過程中,阿坦巴耶夫和熱恩別科夫一起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兩人也一起游行示威。革命成功后,阿坦巴耶夫擔任了總統,熱恩別科夫擔任了總理,兩人一直合作無間。
但沒多久,兩人的關系就開始惡化。按照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的說法,兩人交惡的根本原因是阿坦巴耶夫不守本分,試圖對他指手畫腳:“他試圖通過第三者,把我弄成一個部門負責人,試圖指導我的行動——所有這一切,都有損于一個前總統、一個同志黨員和一個黨內戰友的聲譽。”
2018年上半年,吉爾吉斯當局指控阿坦巴耶夫涉嫌腐敗、非法釋放犯罪組織頭目阿齊茲巴圖卡耶夫、在家鄉非法侵占土地建造宅邸等5項罪名。6月27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免除了阿坦巴耶夫作為前總統的起訴豁免權,使得對其追究刑事責任成為可能。起訴豁免權被免除后,阿坦巴耶夫先后3次收到吉內務部的傳票,但他均未理睬,并警告稱,假使現政府試圖逮捕他,那么他將武力抵抗。
第一次抓捕時,吉爾吉斯特種部隊可能沒意識到會遇到激烈抵抗,所以沒有攜帶重武器,因此被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擊退;第二次吸取教訓后行動才得以成功。從目前的情況看,掌握國家機器的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占了上風。不過,平穩的政局已經不復存在,雙方鹿死誰手還很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