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親愛的小伙伴們,你們寫過信給父母或者朋友嗎?你們收到過父母、朋友寫的親筆信嗎?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目斷鱗鴻——家書文化,沉積為融親情、鄉情、友情于一體的獨特的民族文化現象;家書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鮮活文本。在“烽火連三月”的亂世,一封普通的家書可以“抵萬金”;然而對于現代人來說,家書似乎很遙遠了。其實,家書不僅是維系親情的紐帶,還是對各個時代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更承載著與文化相關聯的禮儀規范。《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充滿著父母對兒子的拳拳愛意與殷切期望,處處飽含著傅雷先生一家對藝術、對祖國熱愛之情的家書合集。
那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傅雷先生。
傅雷(1908-1966),字怒安,號怒庵,生于原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藝術理論家、教育家。他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于色彩變化,形成享譽譯壇的傅譯特色。他畢生致力于對法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工作,一共翻譯了30余部法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譯作逾500萬字。由他翻譯的羅曼·羅蘭的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響與激勵了幾代中國人。另外,他還翻譯了巴爾扎克、伏爾泰、丹納等作家的眾多作品,人們說“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選編出版的《傅雷家書》,則是他的性情文字,不為發表而創作。“文革”后的新讀者,大多通過家書才認識傅雷,甚至把“書信家傅雷”置于“翻譯家傅雷”之上。
《傅雷家書》于1981年首次面世,至今已有30多年,出版了近10個不同版本,始終盛行不衰。《傅雷家書》主要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與兩個兒子(主要是長子傅聰)之間的186封書信,其中大部分是傅雷的書信,全面展現了傅雷的藝術思想、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傅聰的書信主要傳達了他對鋼琴和音樂藝術的一些見解。下面就是《傅雷家書》的主要內容:
[傅
雷
家
書 第一部分
(1954年-1957年) 傅聰留學波蘭時期 傳達正確的處世態度,
鼓勵傅聰努力學習 第二部分
(1958年-1960年) 傅聰移居英國時期 關心傅聰的事業,
為兒子排解苦悶 第三部分
(1961年-1966年) 傅聰成家立業時期 協助傅聰進步,
關心對孫子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