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幫 張大勇 騰格爾 寧麗榮 王 杰
(1中國石化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江蘇 無錫214126;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油氣成藏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126;3內蒙古自治區一一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煤作為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復雜混合物,除C、H、O等元素外,還有許多含量不同的微量元素,不同的微量元素信息代表不同的地質意義[1]。煤中稀土元素(REE)可以提供豐富的沉積環境與物源信息,同時也是潛在的稀土元素礦產資源[2-3]。稀土元素蘊涵了豐富的地質-地球化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層的形成條件,也是煤成因信息的重要載體,不僅可以為煤層的形成提供地球化學依據,而且對合理利用煤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準確獲得稀土元素的信息也尤為重要[4-6]。煤的化學成分較為復雜,包含大量有機組分和無機礦物。有機物的消解處理方法通常有高溫灰化-酸消解法[7-9]、石墨自動消解儀密閉酸消解法[10]、微波消解法[11-12],高壓密閉消解法[13]。高溫灰化-酸消解法操作繁瑣、耗時、易造成樣品損失且污染環境;石墨自動消解儀密閉酸消解法處理煤樣,加酸量大而且使用高氯酸,高氯酸與有機質易產生劇烈反應,存在安全和樣品玷污、損失的風險;微波消解法消解快速但加酸量大,而且不適用于地質研究的大批量樣品前處理;高壓密閉消解法采用單個罐體,外加不銹鋼保護套,烘箱加熱,具有使用方便,試劑用量少,空白值低、消解完全等優點。本工作采用高壓密閉消解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法測定煤樣中16種稀土元素。
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混合標準儲備溶液(10 μg/mL,美國SPEX公司)。
標準溶液:準確移取標準儲備溶液,以硝酸(5%)為介質逐級稀釋成濃度系列為0.0、0.5、1.0、2.0、5.0、10.0 μg/L的系列標準溶液,并儲存于聚四氟乙烯瓶中。
內標溶液:移取Rh、Re單元素標準溶液(Rh、Re濃度各為10 μg/mL),以硝酸(5%)介質逐級稀釋,配制內標混合溶液,Rh、Re濃度各為10 μg/L。
實驗所需試劑均為優級純以上試劑。氫氟酸(電子級,天津科密歐公司),硝酸(BV III 級,北京化學試劑研究所),超純水(電阻率≥18.2 MΩ·cm)。
X SeriesII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質量范圍2~255 amu,背景噪聲小于0.5 計數/s(220 amu),快泵進樣、延時、清洗。重復測量3次。表1為ICP-MS工作條件。
FP115可編程熱風循環烘箱(德國Binder公司),強制對流的控制式APT.Line 內腔預熱技術,溫度范圍在環境溫度以上5~300 ℃;EPLUS電熱板(萊伯泰科儀器有限公司);XP205電子天平;Milli-Q Academic超純水系統;排氣式移液器(10~100 μL、100~1000 μL、0.5~5 mL);高壓密閉消解罐,Teflon內罐規格15 mL;PET聚酯瓶規格60 mL。

表1 ICP-MS儀器工作條件
準確稱取低溫烘干的煤樣約50 mg(精確至0.1 mg),放入Teflon溶樣罐中,緩慢加入1 mL濃HNO3,加蓋后超聲振蕩10~15 min,然后置于電熱板上于130 ℃蒸至濕鹽狀,再加入濃HNO3和HF各1 mL,加蓋及鋼套密閉,放入烘箱中在180 ℃保持約24 h;取出冷卻后于電熱板上蒸干,再加入0.5 mL 濃HNO3蒸至濕鹽狀,重復一次。然后加入5 mL HNO3(1+1),加蓋及鋼套密閉,在130 ℃的烘箱中保持3 h,以保證對樣品的完全提取;取出冷卻后,將樣品溶液轉移至PET塑料瓶中,稀釋至50 g。同時做試劑空白實驗。
儀器等離子體點燃后至少穩定30 min,期間用含1 μg/L Li、Co、In、U的調諧溶液進行儀器條件優化。內標混合溶液的引入采用蠕動泵進樣體系,在測定過程中通過三通在線引入。Y、Sc元素采用Rh內標校正,其余元素用Re內標校正。
由于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果樣品量太大,必須加相應量的無機酸以保證樣品消解完全,在消解過程中有機物被酸氧化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會使消解罐中的壓力瞬時增大,易引起反應失控,產生不安全因素。據文獻[13-14]報道,密閉罐微波消解有機樣品量一般不超過0.5 g,既能保證樣品完全消解,又可滿足分析結果準確的要求。而微波消解罐體積一般為50~100 mL,但煤樣不同于現代生物類有機樣品,主要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含有氧、氮、硫等雜環類有機物,含水量低,在消解過程中極易生成氮、硫氧化物氣體,產生較高的壓力。本實驗消解罐體積為15 mL,為了保證安全,本方法選擇樣品量為0.05 g。在實驗過程中,打開鋼套時,會有大量黃煙從反應罐口逸出。
煤的化學成分較為復雜,包含大量有機組分和無機礦物。選用硝酸、過氧化氫、氫氟酸等無機酸對樣品進行消解。實驗發現,單獨采用2 mL硝酸或1 mL硝酸與1 mL過氧化氫混合酸,均消解不完全,消解罐底殘留有黑色殘渣或白色不溶物;加入少量氫氟酸后,樣品完全消解且無殘留。實驗選用硝酸、氫氟酸混合酸作為消解試劑。高濃度無機酸(如硝酸)易導致試液物理性質的變化,加酸量過少則消解不完全;加酸量過多,硝酸分解易產生大量氮化物氣體,引起消解罐變形。實驗中采用1 mL 硝酸與1 mL氫氟酸混合酸作為樣品的消解酸。
ICP-MS的干擾因素包含質譜干擾、物理干擾和記憶效應[15]。質譜干擾主要是同量異位素質譜重疊以及在錐口處形成的氧化物(MO+)、氫氧化物(MOH+)、雙電荷離子(M2+) 和多原子離子的干擾,所以測定元素應盡可能選擇干擾少、且豐度較高的質量數。一方面通過改變RF功率及霧化氣流量,降低氧化物產率;另一方面,對氧化物干擾大的同位素,如:141Pr16O對157Gd的干擾,通過測定氧化物產率計算校正系數加以校正。157Gd的校正公式如式(1)所示。
(1)
式中:c為濃度,In為n質量數的原子離子計數(強度),xMO/yM即為氧化物產率,unk為待測的未知溶液,std為標準溶液。
通過在線加入內標可以降低由等離子體離子化溫度、霧化效應、在采樣錐接口和離子透鏡處的空間電荷效應等因素引起的物理干擾,同時也可改善基體效應;同量異位素174Hf對174Yb的干擾,則由儀器工作軟件根據相關同位素豐度比自動給予扣除。通過延長沖洗時間、用HNO3(5%)沖洗等方法[15]可消除由于連續分析高濃度的標準或樣品引起的記憶效應。
以測定空白溶液11次的標準偏差的3倍計數所對應的濃度作為方法檢出限,各元素的方法檢出限在0.001~0.016 μg/g,各元素具體檢出限見表2。

表2 ICP-MS分析同位素和方法檢出限
平行稱取11份煤樣品,根據優化以后的前處理方法進行樣品消解,采用ICP-MS法測定稀土元素,以考察分析方法精密度,結果見表3。
使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提供的煤標準物質(Bituminous Coal)NIST SRD 1632d作為標準樣品,進行分析方法準確度驗證,具體數據如表4。表3、表4分析結果表明,相對標準偏差(RSD,n=11)都小于5%,對比1632d煤標準物質推薦值,所測結果都在推薦值誤差范圍內,可見樣品前處理及測定方法是準確、可靠的。

表3 煤樣中稀土元素測定結果和精密度

表4 煤標準樣品中稀土元素測定結果和精密度
采用硝酸-氫氟酸混合酸消解煤樣,建立了高壓密閉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煤中16種稀土元素的方法,無論普通煤樣還是NIST煤標樣,分析結果精密度都在5%以內,NIST SRD1632d煤標樣各元素實測結果與推薦值一致,表明建立的高壓密閉消解前處理方法消解樣品完全,防腐高壓消解罐安全可靠,在消解過程中無污染和損失,是一種準確可靠的方法。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煤中稀土元素,以銠和錸為內標元素,可消除物理干擾和基體效應的影響。方法操作簡單、檢出限低、準確度與精密度高,同時高壓消解罐可以大批量溶樣,為煤中稀土元素分析測定提供了新的參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