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厚鋼,徐秋云,商穎欣
(淄博市水文局,山東 淄博 255000)
淄博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1107萬m3,人均水資源量346m3,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6。作為嚴重缺水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淄博市對水資源管理工作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工作較重視,較早地開展了入河排污口的監測工作。本文介紹了淄博市入河排污口監測情況,利用2010—2018年的水質監測資料,計算了污染物入河量,分析了入河量的歷年變化,并采用特定方法對入河排污口進行了達標評價分析。
1)計算單個入河排污口某項污染物年度流量加權平均濃度,公式如下:

式中:Ci為單個入河排污口某項污染物單次實測濃度,mg/L;Qi為單個入河排污口單次實測流量,m3/s;i為入河排污口年監測頻次。
2)計算單個入河排污口某項污染物年入河量 Wj,公式如下:

式中:C為單個入河排污口某項污染物年度流量加權平均濃度,mg/L;Q為單個入河排污口年度平均流量,m3/s。
3)計算某項污染物年入河量W,公式如下:

式中:Wj為單個入河排污口某項污染物年入河量;j為某年度全市入河排污口個數。
在污染物項目選取上,COD、NH3-N為排污口常規污染物,另因淄博市建陶企業較多,建陶企業的特征污染物為揮發酚,因此選取COD、NH3-N、揮發酚3項污染物,根據2010—2018年入河排污口監測資料,計算污染物入河量,其年度變化情況見圖1~圖3。

圖1 COD入河量歷年變化圖

圖2 氨氮入河量歷年變化圖

圖3 揮發酚入河量歷年變化圖
從圖1~圖3中可以看出,自2010年來,COD、NH3-N、揮發酚3項污染物入河量均有較大幅度下降,COD由2010年的20304t/a降至2018年的11887t/a,下降41.5%;NH3-N由2010年的 1548t/a降至 2018年的 231t/a,下降85.1%;揮發酚由2010年的19.5t/a降至2018年的1.51t/a,下降92.2%。其中COD、NH3-N基本呈均勻下降趨勢,揮發酚在2011年有大幅度下降,之后呈緩慢平穩下降趨勢。
選取以上排放標準中均包含的pH、COD、NH3-N、揮發酚、總磷共5項作為評價項目。計算各排污口以上5個項目的年度算數平均值,單個排污口5個項目平均值均符合相應標準的,評價為達標排污口,否則為不達標。
根據2014—2018年入河排污口監測資料,按上述方法對淄博市入河排污口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入河排污口評價成果表
從監測的入河排污口個數來看,除2017年外,均為逐年減少,從2014年的37個減少至2018年的24個,減少35.1%。淄博市近年來污水管網不斷完善、各項水污染治理工程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設置趨于規范,部分不規范的排污口被取消,另外一部分分散入河的收入污水管網,統一歸入經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因此入河排污口數量逐年減少。隨著部分新建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排污口數量也有增加的情況,但總體是減少的趨勢。
從評價為達標的入河排污口個數來看,從2014年的9個增加至2018年的20個,增加了1.2倍。在監測排污口個數逐年減少的前提下,達標率有大幅提升,從24.3%提高至83.3%。雖然因為入河排污口監測頻率較低(年監測6~12次),在此基礎上的評價不能充分反映排污口的實際達標情況,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淄博市近年水污染治理的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通過對淄博市入河排污口監測資料的分析計算,主要污染物COD、NH3-N、揮發酚的入河量2010—2018年以來有了明顯下降,COD入河量下降41.5%、NH3-N入河量下降85.1%、揮發酚入河量下降92.2%。
2)選取 pH、COD、NH3-N、揮發酚、總磷 5 個評價項目,計算年度算數平均值,對入河排污口進行達標評價,達標率從2014年的24.3%提高至2018年的83.3%,提高幅度較大。
3)淄博市近年來實施了孝婦河、范陽河等多條河流的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并在三級河長制的基礎上增加了村級河長制,水資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力度較大,從污染物入河量、入河排污口達標率歷年變化情況來看,水污染治理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