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難點內容,但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教師應巧用合適的復習方法,幫助學生建構這兩部分知識點的知識框架,以此提高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復習策略
一、借助教具,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
學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學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無法區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教具將“死”的概念“活”起來。比如,染色質、染色體、染色單體這些概念是這部分知識點的基礎,而學生經常弄混,教師可以用細電線先纏繞出染色質的形態(如圖1所示)——細絲狀(a);再將染色質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c);接著染色質進行復制形成具有染色單體的形態(b);最后教師展示教具總結出染色質和染色體都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染色體(質)數目的多少根據著絲點數目判斷,復制之前的染色體(質)沒有姐妹染色單體,但有一個DNA分子;復制之后的染色體(質)具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兩個DNA分子。
二、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將靜態變為動態
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染色體行為特點和各個時期的結構圖(如圖2)都是要求學生記住并能夠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首先利用多媒體演示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回憶起一個大體的框架;其次展示各個時期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前后時期的對比總結各個時期的特點及對應的口訣。最后,在展示完靜態圖片后,再展示整個過程,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認識。
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被動變為主動
在復習各個數量的變化曲線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各個時期的結構圖,得出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染色體數目并自行繪制曲線圖(如圖3);其次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糾正和完善,還要讓學生分析染色體數目減半原因及發生的時期;再次,以同樣的方式讓學生繪制有絲分裂的染色體曲線圖,讓學生觀察這兩種曲線的特點得到數目減半的曲線為減數分裂,不變的為有絲分裂(曲線B)的結論;最后繪制DNA分子在兩種分裂方式的曲線圖,比較兩者的曲線變化情況并分析變化的原因(曲線A)。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構建框架能夠很快地理解這部分的內容并能快速地記憶。
四、結語
由此可見,掌握細胞分裂形式的判斷方法,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領會細胞分裂的具體過程,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解題及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舒會鵬.試論高中生物“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形探索[J].同行,2016(15).
[2]洪麗亞.巧用簡易圖示法突破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難題[J].中學生物教學,2012(4).
作者簡介:蔡小洪(1987—),女,中學二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