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化活動可以營造愉悅的氛圍,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大肌肉群活動能力等,使他們的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和矯正。針對智障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智障學生生活語文教學中融入游戲化活動,使智力智障學生能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氛圍中,從而實現教學與康復的目的。
關鍵詞:游戲化活動;生活語文;游戲設計
一、游戲化活動在啟智教學中的應用
1.有效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運用有趣的游戲來吸引學生。如教學“冬天的衣物”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幫忙運衣服,要求兩兩合作,先把衣服放在籃里,然后跑回來交給小猴。課堂上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激發了學生興趣,使學生完全融入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有利于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
2.聯系實際,豐富日常知識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編與智障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作為教材,貼近生活實際,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知識。如,教學“秋天的水果”時,利用游戲“奇妙的口袋”來進行,讓學生從口袋里摸出指定水果或說出水果的名稱、味道等,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增長了他們的生活知識,讓他們學會分辨這三種水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游戲教學。
3.寓教于樂,補償生理缺陷
低年級的智障學生肌肉群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動作能力較差,造成了某種程度的學習障礙,游戲教學是補償智障學生缺陷的重要途徑。如,進行看圖認字時,要求學生進行比賽,看誰能先跑到指定地點找到指定圖片。
4.創設情境,增強社會適應力
根據低年級生活語文教學的需要,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我設計了情境游戲。如,用教學語言訓練“讓座”時,我設計“乘坐公共汽車”情景,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乘車游戲。這樣加深了學生印象,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有益于智障學生的身心健康。針對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課堂游戲活動的設計時,如果注意以下幾點,將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二、課堂游戲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
游戲的名字要響亮。如:讓學生在墊子上學習側身滾,我用紅色尼龍搭扣做成“棗子”撒在墊子上,以此設計的游戲就取名為“小刺猬背棗子”,學生一聽這名字,立刻躍躍欲試,事實證明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同時,游戲的形式和花樣要別具一格。把老的游戲稍加改變就成了新的游戲,同樣會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完整性原則
游戲設計教師除了要考慮教學目標的要求外,還要兼顧學生身體其他部位功能的鞏固訓練,適當時候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機能。
3.多樣性原則
游戲形式和目的的多樣性可體現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如,“飛向太空”這一游戲的教學目的是投擲輕物于特定目標中。我對游戲目標和游戲進行方式做了適當改變,把投擲物由沙包擴充為紙團等。
4.參與性原則
在享受游戲快樂的同時,教師更要培養他們勇敢頑強、奮發向上的品質。游戲結束之后人人有獎,大家一起品嘗成功的喜悅。
5.場景性原則
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戲,不但趣味性強,而且能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可以提升教學效果。
智障學生生活語文教學需要游戲,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熟練掌握游戲活動運用的技巧,精心地安排游戲,正確引導學生,使全體學生既能學習語文知識,又能體會游戲活動的樂趣,豐富多彩的游戲化活動為全面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化語文教學效果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章勇.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智障兒童語言表達能力[J].現代特殊教育,2018(11).
[2]朱紅.試析特殊教育中如何針對智障學生開展語文教學[J].中國高新區,2018(9).
作者簡介:陳建平(1983—),男,江蘇南京人,一級教師,本科,總務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啟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