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為了充分滿足當前教育發展需要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改革。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進行了客觀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為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教學 德育教育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242-02
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鮮明特點的課程,是初中學生學習和接觸現代先進信息技術的主要方式。經過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絕大多數的初中生對信息技術課程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學習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德育教育與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將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道德品質進行升華,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社會公民成長和課程改革的需要
當前形勢下,信息化技術不斷被普及和應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對人們的信息素養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基于此,加強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成為當前初中教育工作的重點。相關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要求規定,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信息化技術是充分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實際教學目的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正確運用信息技術,還能在應用的過程中正確認識信息技術,養成良好的使用網絡道德規范。
(二)信息技術學科建設和學科特點的需要
當前形勢下,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信息傳播內容更加廣泛,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不良信息,這些都不利于初中學生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在傳授正確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信息分辨能力,加強對于信息的保護意識。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與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有關,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地點普遍在教室進行,因此,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應該融合在信息技術知識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對機房產生破壞的行為,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導,給學生講明事情的嚴重性,使學生能夠從根本認識到行為的錯誤性,通過建立完善的上課要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例如在機房內不能亂扔雜物,保持教室的衛生,正確進行計算機操作,合理使用鍵盤等。簡單來說,就是要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便于后續課程的展開和進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也應該以同樣的要求來約束自己,使學生更加信服,增強對于課堂規定的依從性,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加強德育教育。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
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并不僅僅與教師的教學有關,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盡管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來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欲望,引領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習目標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知識的提高。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從簡單的知識進行教學,結合實際課本內容確立明確的主旨,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道德
對于初中生來說,信息技術的使用道德可以概括為網絡道德。對初中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關鍵點是使學生對網絡道德有正確的認識,深刻認識到網絡的消極作用。例如網絡信息垃圾等對青少年的影響等。要求教師對學生積極引導,引導學生建立網絡道德自律性,正確看待網絡垃圾,禁止不文明上網行為,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為學生推薦優質、安全的學習網站,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可以獲得知識的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對自身學習的促進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必須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實際,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才能保證融合效果,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慧,劉婷婷,潘新宏.潤物細無聲——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07):163-164.
[2]周峰,張玉燕,邵雨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的優化策略[J].名師在線,2017(06):80-81.
[3]馬琰,高凱歌.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1):650-660.
作者簡介:
朱國新(1978.11-),男,漢族 ,江蘇太倉人,副校長,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學生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