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慈利
摘 要 柑橘是人們日常喜食的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近年來,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柑橘產業也隨之不斷發展,給農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產量問題一直是農民非常關注的問題,為了提高柑橘產量,果農應致力于提高柑橘的栽培技術水平。基于此,對柑橘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究。
關鍵詞 柑橘種植;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08
中國擁有超過4 000年的柑橘種植歷史,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目前,國內的柑橘栽培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0°~33°,海拔700~1 000 m以下,共囊括了19個省份。為了提升柑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相關技術人員應不斷創新和優化柑橘栽培管理辦法和病蟲害防治技術[1]。
1 柑橘的栽培管理
1.1 保證栽種準備工作的合理性
在正式栽種柑橘果樹之前,果農要做好果園地選擇、樹苗培育、土地養護等種植準備工作工作。在此環節,種植人員必須根據柑橘種植和生長要求,合理規劃種植方案。
1)種植人員應合理選擇種植地點。柑橘種植園應建在無明顯動土的地段,該處應具備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透氣性佳且有機質豐富等特點,同時還應該具有便利的灌溉和交通條件[2]。2)應做好種植區域土地的養護工作。為了保證柑橘產量和食用安全,必須對栽植區土壤和灌溉水源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種植人員在栽種前應及時檢測土壤內的有機質、水分以及礦物質含量,保證土壤營養豐富且無病害。若土壤中鹽分過量或出現板結,則不宜種植柑橘。輕質土壤比較適合柑橘生長,種植時保持每周2次的灌溉頻率即可滿足柑橘的生長需求。3)合理選擇柑橘幼苗。我國栽種的柑橘種類極多,為了保證種植的有效性,必須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環境以及果苗生長需求進行科學選擇。
1.2 保證柑橘種植的科學性
在種植環節,栽培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種植密度規劃方面。柑橘的種植密度與其生長健康程度之間有較大聯系,技術人員必須根據其生長特性設置最佳栽培間距。最常見的柑橘栽培間距為4 m×6 m,但是應根據柑橘的品種以及其種植地區的地形地勢和土壤、水源條件,合理地調整種植間距。但是,為了保證柑橘在后期正常生長,也有許多地區采用4 m×1.5 m或4 m×3 m的種植間距。
為了提高柑橘園的土壤肥力,可在種植時套種其他農作物。比如,在栽種柑橘幼樹時,可以套種花生、大豆、綠豆等既不傳播病蟲害又具有經濟效益的作物。當然,其套種面積不得超過果園面積的1/2,以免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此外,在果樹生長過程中,還要注重施肥和灌溉質量,更需要對植株進行合理修剪。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應定期開展剪枝工作,剪掉無用的果枝,以免其分流大量營養,阻礙柑橘果樹的正常生長。
2 柑橘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柑橘黃梢病
柑橘黃梢病也被稱為黃龍病,是最為常見的柑橘植株病變種類。若柑橘幼苗出現黃龍病,則發病后的1~2年內容易出現植株枯死問題;若成年果樹出現黃龍病,那么果樹將在2~3年內完全喪失結果能力。柑橘黃梢病癥狀初現時,果樹的樹冠上會出現少量黃梢,其上葉片會終止轉綠,繼而出現變黃現象?;加悬S龍病的柑橘病梢會出現葉質脆化和硬化,葉片的主脈和側脈仍保持綠色但基部葉肉變黃。
為了防止黃龍病,種植人員應該提高檢疫工作的規范性和嚴密性。1)通過嚴格監控,禁止帶病苗木進入無病害的柑橘園區。2)建立苗木采購和種植責任制,將柑橘園區按片劃分,若植株出現黃龍病則立即向該片區的管理人員追責,盡快挖除病株并做好全面檢查,及時開展預防工作[3]。
2.2 柑橘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也是較為常見的柑橘病害。這種病害在柑橘的幼苗中發病率較高,且危害極大。若柑橘感染潰瘍病,輕則柑橘植株品質下降,重則產量降低。感病后,患病植株的葉片上會出現針頭大小的黃色病斑,并逐漸擴大成圓形,最終導致葉面隆起出現木栓化。
防治柑橘潰瘍病可選用藥劑防治的方法。種植人員可以選用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1 000倍液噴灑果樹,以達到保梢保果的目的。除此以外,還應該在種植前用0.3%硫酸亞鐵浸泡苗木,時間應控制在10 min左右。
2.3 柑橘紅蜘蛛蟲害
柑橘的紅蜘蛛蟲害會對其葉片、樹梢以及果實生長造成嚴重影響。若果樹出現了紅蜘蛛病害,果實或葉片會逐漸失去本來顏色,嚴重時會轉變為灰白色且毫無光澤,繼而果實或葉片脫落,會嚴重影響果樹生長,降低果實產量。一般來說,4—6月和9—11月為紅蜘蛛病害的高發期。
為了防治紅蜘蛛病害,種植人員應從檢查、預防、殺蟲等方面提高重視。在檢查植株時,若單葉上出現了5只左右的紅蜘蛛則應立即開展防治。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在每年冬季開展清園工作,在次年果樹萌芽前,以0.8—1.0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果樹。此外,若紅蜘蛛的數量已經達到了防治指標,則可選用殺螨劑清除紅蜘蛛,降低蟲害風險。
2.4 柑橘惡性葉甲
惡性葉甲是柑橘常見蟲害之一,以柑橘樹的嫩葉、嫩莖、花和幼果為食,其糞便和分泌物還會對橘葉造成影響,致使葉片枯萎脫落。惡性葉甲成蟲還會啃咬幼果,輕則影響柑橘的質量,重則會導致柑橘成果脫落,造成柑橘減產。此類蟲害多發于夏秋等高溫潮濕季節。
為防治柑橘惡性葉甲,種植人員應該對橘樹進行檢查,清除霉樁、苔蘚等葉甲越冬和化蛹的場所,同時可以將束草放在樹干上,以此來引誘幼蟲在其中化蛹,然后在幼蟲羽化前燒毀,從而實現控制幼蟲數量的目的。此外,種植人員可以基于成蟲的生活習性,在害蟲頻繁活動的時期,在橘樹下鋪設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搖晃橘樹,促使成蟲掉落至塑料薄膜,然后將其焚燒即可。
2.5 柑橘大果實蠅
柑橘大果實蠅是對柑橘影響最大的害蟲,一旦大規模出現,就會對柑橘產量和質量造成毀滅性打擊。因此,國際上對于大果實蠅的檢疫十分重視。對于柑橘大果實蠅的防治,必須采用小區域、小流域的統防統治、統一施藥的處理方式。1)對羽化出土成蟲進行封殺。種植人員可以在橘園中使用10%的毒死蜱顆粒,使用量為每667 m2施用2 kg;也可以在地面上使用90%的晶體敵百蟲300倍液。2)成蟲誘殺。利用成蟲破土前需要汲取營養的特性,在成蟲大量出土時,通過噴灑殺蟲劑的方式滅殺成蟲。殺蟲方法為將果瑞特與水按1∶2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后于09:00進行噴灑。
2.6 柑橘蚧殼蟲
柑橘蚧殼蟲具有種類多且繁殖快的特征,通常農戶在防治該病害時會采取安全性較高的措施。1)剪掉老舊枝葉及間隙小的枝條,使柑橘有良好的透光空間。2)使用云大啶蟲脒噴霧噴灑枝條,可有效抑制蟲卵。3)盡量不在冬季進行環割措施,杜絕蚧殼蟲繁殖,同時補充柑橘樹所需養分,使其正常生長。
2.7 天牛(星天牛,褐天牛)
對于星天牛,農戶可采用農藝措施與藥物措施結合進行防治。1)可在5月左右在上樹成蟲產卵處噴涂20%敵敵畏柴油乳化劑。2)可定期清理蟲口蟲糞,利用藥物堵塞蟲孔。防治褐天牛,一般可在5月左右于樹木枝干處噴涂40%敵敵畏柴油乳化劑,或者在6月左右使用刀具割殺產卵處。
2.8 繡壁虱
繡壁虱別名“繡蜘蛛”,果實受害后會變為褐色,影響柑橘產量。因此,要想有效防治繡壁虱,應加強園區管理,有效改善通風環境,并適當噴涂波爾多液或者1%石灰。
3 結語
總而言之,柑橘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強化栽培管理、優化病蟲害防治技術能有效提升柑橘產量。因此,技術人員需要在明確不同種類柑橘的生長特性后,提高選育幼苗、栽種、修剪等工作的科學性,為優化柑橘栽種奠定基礎。同時,還應總結柑橘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并根據其特征做好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麥焯琳.柑橘栽培管理技術措施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8):109-110.
[2] 楊美秀,徐紹益,韋趙海,等.無公害柑橘栽培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2):150.
[3] 李坤偉.渠縣柑橘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12):63-6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