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光合
摘 要 當下,人們對油茶需求日益遞增的大背景下,油茶林培育成為了研究部門研究的重點。廣西作為我國核心的油茶種植地,油茶林的種植面積在日漸擴張,但實際油茶的出產量卻不甚理想。因此,面對這樣的困境,對廣西天峨縣油茶林低產的成因進行分析,同時給出相應的改造對策,以期能夠使油茶林的綜合產量有所提升。
關鍵詞 油茶低產林;低產成因;改造對策;廣西天峨縣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28
油茶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距今的栽培歷史已有2 000余年。我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油茶籽油生產基地[1]。基于廣西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廣西成為了種植油茶的重要地區。因此,油茶產業在廣西迅速成長,成為了廣西規模巨大的特色產業之一。
天峨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土地面積3 196 km2。在天峨縣,林業是重要的生產業,至2017年林地面積已有27.2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84.35%。直至2018年,天峨縣的油茶種植面積已達到了1.23萬公頃。到2019年,縣林業局又發放了10萬株油茶苗,已經對其進行栽植[2]。但是油茶栽植以來,實際油茶的出產量卻不甚理想。面對如今油茶林低產的困境,對廣西天峨縣油茶林低產的成因以及改造對策提出針對性建議。
1 廣西天峨縣油茶低產林的成因
1.1 管理細節的不足
管理油茶林需要粗中帶細。茶農在管理油茶林時,通常是使用逐次遞進的分開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方式在面對大范圍種植區管理時具有明顯優勢,是一種將“大范圍”轉化為“小范圍”,將“不可操控性”轉化為“可操控性”的管理方案。然而,若茶農對管理油茶林的重要性認知不足,這種遞進式的管理鏈條就會因為茶農某一環節的忽視或操作錯誤,對整體油茶林的生長帶來嚴重打擊,尤其體現在雜草清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上。
1.2 管理中的技術不足
在實際的油茶林管理中欠缺相應的農業技術,這也是導致天峨縣油茶林低產的重要原因。農業技術是農業管理的靈魂,沒有引進農業技術的意識,在管理油茶林時就會因為技術不足而手忙腳亂,不能做到對油茶林木的生長狀況心中有數,也就無法保證整片油茶林木健康生長。在油茶林的管理中,如果不能掌握油茶林的生長周期、各生長周期中需要進行的人工措施以及油茶林木受寒受熱情況、林區病蟲害以及生長環境情況等等,且沒有專業的技術對油茶林實施相應的人工保護,就會導致油茶林所收獲的產量較低。
1.3 油茶品質參差不齊
栽種油茶幼苗時間的差異會導致油茶林品質參差不齊。油茶屬于生長周期較長的植物,若一部分油茶幼苗栽種的時間較早且數量龐大,當這部分油茶幼苗成長起來時,油茶林就會顯露出差異。這些差異會隨著種植技術與油茶種子的不同而展現出各不相同的成長形態,進而影響到油茶林的產量。比如,在播種時選擇直接播種的方式,通過這種播種方式栽種的油茶幼苗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植株參差不齊的現象,并且往往會伴隨著輕重不一的不良特性,使得這部分油茶的品質與后來居上的油茶幼苗的品質拉開了距離。
1.4 生產資本投入不足
油茶不是成長較快的植物品種,因此,油茶與其他植物的特性不同,無法使茶農在初期以少量的投資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回報,需要茶農在油茶生長的初期與中期進行合理預算投資。然而,由于部分茶農對油茶前期的生產投入資本不足,導致油茶生長過程中管理不到位,最終使得天峨縣油茶林低產,油茶收成驟降。在油茶栽培初期,油茶種子、種植油茶的土壤以及油茶種植的地勢環境等的選擇都需要茶農做好功課,以良好的基礎為后期油茶健康生長鋪路。在中期階段,油茶生長同樣需要資本支持。因此,茶農在成本預算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油茶栽培初期和中期所需的生產資本。
2 廣西天峨縣油茶低產林的改造對策
2.1 施肥管理
施肥所用肥料包括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兩種。有機肥料主要指人畜糞尿、植物根莖、垃圾等堆漚成的肥料;化學肥料則是通過化學手段將植物所需的營養合成而制成的肥料,常見的化學肥料有氮肥、磷肥、鉀肥等。為了油茶的健康生長,茶農需在合適的時間為油茶施以合適的肥料。
施肥過程應注意以下2點:1)根據土壤的養分和油茶的成長狀態來決定施肥量;2)依據油茶的生長期來決定施肥時間,在適宜的時間施肥才能保證養分被油茶充分吸收,施肥時間不當會導致油茶營養過剩出現枯萎的狀態。
施肥時間定為每年兩次為佳,第一次施肥時間為端午節前,第二次施肥時間為秋收后。油茶栽種的當年無需施肥,也可在6—7月時用適當稀薄的人糞尿澆灌,或者用專用肥每株施25~40 g;之后在每年的3月上旬可用速效氮肥每株施0.1~0.5 kg;11月上旬則用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每株施5~10 kg,并隨著油茶樹體的增長,逐年遞增施肥量[3]。
2.2 病蟲害防治
影響油茶健康的病蟲害種類眾多,據中國油茶網統計,蟲害高達300多種,病害高達50多種,其中常見的油茶蟲害有鱗翅目食葉害蟲、鞘翅目食葉害蟲、茶梢蛾等,油茶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根腐病等[4]。對油茶病蟲害的處理方式通常是采用綜合處理的手段,其中常見的處理手段有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天敵防治以及營林管理防治等。
2.2.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的優點是迅速、效果顯著且操作方便,缺點是長期使用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最后失去對害蟲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在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應當不斷更新藥品種類,保證化學防治能夠隨時有效應對害蟲對油茶的傷害。
2.2.2 物理防治
可采用人工防治,直接捕滅害蟲的蟲蛹、幼蟲、成蟲等。同時,修剪油茶林木多余的枝條和生病的枝葉,并保證其通風透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害蟲侵襲。此外,還可通過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掛黃板等方式防治蟲害。
2.2.3 天敵防治
天敵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鏈,保護或喂養害蟲天敵,如蛙類、鳥類等,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但是,由于動物的成長條件受環境限制,因此,在喂養和保護天敵的過程中消耗的成本與時間過大。
2.2.4 營林管理防治
營林管理防治就是使油茶林形成可循環的生態運轉系統,把抗病蟲害的樹木和誘病蟲害的樹木種植到油茶林木的附近,形成隔離帶,同時及時清理老化樹木,避免害蟲筑巢。
2.3 高接換冠
換冠是為了改善油茶的品質。生長狀態不好的油茶可通過高接換冠法改變其不良品質,促進其繼續健康生長。
高接換冠在選擇砧木時,應選擇光滑健壯、無病蟲害的主枝作為嫁接基枝;在選擇嫁接品種時,選擇國家或省林業部門認可的適合在當地生長的優良油茶品種。待嫁接完成后,經過2年左右的時間,油茶的嫁接苗就可以健康成長。
2.4 更新造林
更新造林就是將老化的油茶木砍伐,重新栽培新的油茶幼苗進行更新換代。在實施幼苗換代更新時,可不必將全部的老化油茶木砍伐,遵循循序漸進的種植進度,在不影響油茶幼苗栽種的情況下,可適當保留老化油茶木以保持平衡[5]。當幼苗生長起來后,可將老化油茶木全部砍伐。
3 結語
綜上所述,廣西天峨縣油茶低產林的成因與茶農的管理細節不足、管理中的技術不足、油茶的品質參差不齊以及生產資本投入不足有關,因此,應針對問題的根本原因,對油茶林進行合理施肥,有效防治病蟲害,并采用高接換冠、更新造林的方法改善油茶林品質與產量。
參考文獻:
[1] 滕春節.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措施及經濟效益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12):88-89.
[2] 孫艷秋.油茶林低產原因分析及其改造措施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17(2):141-142.
[3] 孫傳啟.油茶林低產原因分析及其改造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1):63-64,73.
[4] 韋任寒.油茶低產林分類改造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17(14):90.
[5] 桂斌.油茶低產林綜合改造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7):140-14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