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旸暉 王成 歐陽武清
摘 要 新型農業科技推廣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及作用,既能夠彌補傳統農業在科技方面的不足,也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力。但我國在新型農業科技推廣上仍存在較多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對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研究,促進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支持。基于此,針對創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意義進行分析,深入了解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的現狀,并探索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實踐。
關鍵詞 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50
近幾年,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逐漸增加了對農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但受到農業科技方面的制約,農業發展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業科技推廣存在較大難度,難以形成科學有效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面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加強對新型農業科技推廣的研究,在充分了解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更加科學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使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1 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創建意義
1.1 發展需要
農業科技推廣是為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所提出的一種工作模式,是我國農業對技術創新需求不斷增長所形成的一種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為響應國家政策及相關號召,促進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客觀要求
農業科技推廣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就已經出現的一種體系,然而傳統農業的思維方式及組織模式出現較大變化,且市場經濟也逐漸深化,對農業科技推廣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以致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發展,不利于農業產業的持續發展。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加強對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創新的研究,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使農業科技推廣能夠滿足農業發展要求。
2 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的現狀分析
2.1 科研、教育及推廣之間缺乏聯系
科研是獲得知識的途徑,教育承擔著傳遞知識的重任,而推廣是促進知識應用的主要手段,這三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若是在某個方面存在問題,必定會影響到農業科技推廣的最終效果。只有將科研、教育與推廣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其功能效用,使農業科技推廣的目標得以順利完成。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科研、教育及推廣三個部門都是獨立存在的,相互之間缺乏有效聯系,雖然在工作方面能夠相互協作,但是三者之間的協調難度較大,這給農業科技推廣帶來一定挑戰[1]。
2.2 投資機制不夠完善,供給渠道過于單一
以往的農業科技推廣普遍都是由政府撥款進行農業科技推廣,由高等院校及農科院進行農業科技研究和開發,且使用都是抵償或無償的,以致農業科技推廣的投資渠道過于單一。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投入經費比較有限,且某些地方存在削減農業科技推廣費用的情況,以致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存在較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進一步增加了農業科技推廣的難度。同時,農業科技推廣的時間投入也逐漸降低,導致農業科技推廣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
2.3 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制都是以官辦形式為主,對有關民生國計的科技成果項目推廣有著較好的積極作用,且比較符合我國國情。但受到政府機構變動的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難度,雖然各個部門都已經做到了各司其職,但是部門內部存在較明顯的“統”和“獨”的矛盾,無法形成合力,以致農業科技推廣的效果不夠理想。在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缺乏使命感,在農業科技推廣上的投入較少,且常常被上級領導調至其他事務中,或是對場地、財產進行征用,導致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受到較大阻礙。
2.4 推廣隊伍缺乏穩定性
人才是保證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但就目前來看,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生活條件及待遇較差,且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在知識結構的發展上存在一定難度,無法適應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發展需求[2]。同時,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以致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存在較明顯的年齡斷層現象,且知識結構的斷層也越來越嚴重,大部分都是服務型人才,缺乏足夠的科技型人才,無法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
3 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實踐
3.1 大學示范型
通過大學示范型進行農業科技推廣,能夠充分發揮大學在創新、示范、技術培訓等各方面的優勢,使新型農業科技的推廣更加直接有效,縮短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路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主要是將大學生的科研成果及科教優勢作為支撐,將大學學科發展與地方特色產業、地方主導相結合,在保證項目經費支持的基礎上,聯合地方政府構建新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以此實現農業科技的承包、開發及成果轉化示范等活動,這些活動的承辦經費主要來自大學自籌、個人捐助、企業捐助及政府資助[3]。
3.2 企業帶動型
通過企業帶動型進行農業科技推廣,能夠實現與市場的緊密結合,促進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運作機制的市場化,使農業科技推廣的管理更加企業化。具體來講,企業帶動型是由農業生產、企業營銷、專家指導所組成的一種企業化運作體系,比較適用于經濟效益好、產業化程度高的示范推廣項目,整個過程與市場緊密結合,將企業作為龍頭,將訂單農業作為保障,將專家與農戶相互聯系起來,實現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一般這種模式的推廣經費主要來自企業,其中部分來自政府投資[4]。
3.3 政府支持型
通過政府支持型進行農業科技推廣,能夠為區域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及技術培訓,便于政府進行統一的協調宏觀管理。在具體操作中,主要是根據區域主導產業發展及生產技術的需求,將科研單位作為技術保障,將項目作為支撐,構建區域產業的試驗示范基地,為區域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務及技術培訓。就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推廣模式比較適用于公益性較強、社會效益較好的推廣項目,對于一些短時間內無法產業化的區域性科技推廣項目也有著較好的積極影響作用。一般這種推廣模式的實施過程要借助政府資金、法律政策、科研院校及專家技術來完成。
3.4 協會組織型
通過協會組織型進行農業科技推廣,能夠促進當地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的發展,降低交易過程的成本及市場風險。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專業協會、農民自發組成研究會及政府倡導等形式構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將農民作為主體、將科技作為支撐、將農民技術員作為骨干,大力發展當地的新性產業及優勢產業,本著民主、互利、自發的精神將其聯合起來,由協會成員出資,由協會組織成員開展各類活動[5]。
4 結語
農業科技推廣是一件長期且較為復雜的工作,想要保證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有效進行,使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效果得到提升,應充分了解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的現狀,綜合運用大學示范型、企業帶動型、政府支持型及協會組織型等各種新推廣模式,促進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水平的提升,進一步為我國農業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查玉賓.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實踐與探索[J].農家參謀,2018(12):61.
[2] 羅雪愛.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實踐與探索[J].農家參謀,2018(9):3.
[3] 古秋霞,陳碧韶,趙程,等.新時期創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4-5.
[4] 周春薇.現代化農業建設科技推廣新模式[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174.
[5] 白凈,常春榮.中國基層農業科技推廣現狀分析[J].熱帶農業工程,2016,40(4):80-8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