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娟 何成植
摘 要 普通白菜是消費量較大的蔬菜。種植過程中,溴氰菊酯用作普通白菜的常用農藥。研究溴氰菊酯在普通白菜內的動態消解規律,以期達到合理用藥、適時采收,為優質無公害普通白菜生產技術提供依據。
關鍵詞 溴氰菊酯;普通白菜;降解分析
中圖分類號:S48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63
為了防控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農藥。但是,如果作物未達到農藥安全間隔期,會存在農藥超標的風險。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藥至收獲農作物前的時期,即自噴藥到殘留量降至允許殘留量所需的時間。各種藥劑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加之各種作物的生長趨勢和季節不同,其施用農藥后的安全間隔期不同。在農業生產中,最后一次噴藥與收獲之間的時間必須大于安全間隔期,不允許在安全間隔期內收獲作物。因此,了解作物的安全間隔期對保證糧、果蔬的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研究溴氰菊酯在普通白菜的降解規律,尋找準確的安全間隔期,特對大棚種植的普通白菜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方法
溴氰菊酯對普通白菜影響的實驗方法實驗于2017年8月,在大棚進行。普通白菜品種為赤葉白,離預計采收日期前15天開始噴藥,每667 m2噴藥用量分別為80 mL、160 mL。實驗重復2次,每個處理小區面積約133.33 m2,普通白菜質量約80 kg。由打藥后第一天開始測定,研究不同噴藥濃度在普通白菜的安全間隔期。
1.2 儀器和試劑
儀器:氣相色譜、回旋式振蕩器、旋轉蒸發儀、真空泵以及層析柱等。
試劑:乙腈、無水氯化鈉、正己烷、丙酮,均為分析純。
農藥標樣:溴氰菊酯標準品,生產廠家為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噴灑農藥:溴氰菊酯乳油,有效成分含量2.8%,生產企業為湖南天人農藥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證號為PD20084289。
在試驗小區內的普通白菜上噴施不同濃度的溴氰菊酯,等噴灑第1日后立即隨機取樣,測定樣品中農藥的殘留量,以此作為溴氰菊酯消解的起始殘留量;再施藥后按計劃定期分別進行取樣。采集完成后,立即制樣用于測定噴藥后不用時間普通白菜中的溴氰菊酯殘留量。
1.3 溴氰菊酯的測定
1.3.1 采樣
在該蔬菜生產基地采用五點法隨機抽取樣品,樣品質量不少于1 kg,打成漿,分裝成2瓶,1瓶待檢,1瓶留樣。留樣樣品放置在-25 ℃冰柜中冷藏保存。
1.3.2 提取
準確稱取25.0 g試樣放入勻漿機中,加入50.0 mL乙腈,在勻漿機中高速勻漿2 min后用濾紙過濾,濾液收集到裝有5~7 g氯化鈉的100 mL具塞量筒中,收集濾液40~50 mL,蓋上塞子劇烈振蕩1 min,在室溫下靜置30 min,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層。
1.3.3 凈化
從100 mL具塞量筒中吸取10.00 mL乙腈溶液放入150 mL燒杯中,將燒杯放在80 ℃水浴鍋上加熱,杯內緩緩通入氮氣和空氣流,蒸發近干,加入2.0 mL正己烷蓋上鋁箔,待凈化。
將弗羅里矽柱依次用5.0 mL丙酮+正己烷(10+90)、5.0 mL正己烷預淋洗,條件化。當溶劑面到達柱吸附表面時,立即倒入上述待凈化溶液,用15 mL刻度離心管接收洗脫液,用5 mL丙酮+正己烷(10+90)沖洗燒杯后淋洗弗羅里矽柱,并重復1次。將盛有淋洗液的離心管置于氮吹儀上,在水浴溫度50 ℃條件下,氮吹蒸發至小于5 mL,用正己烷定容于5.0 mL在漩渦混合器上混勻,分別移入2個2 mL自動進樣器樣品瓶中,待測。
1.4 溴氰菊酯殘留標準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的規定:普通白菜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 mg·kg-1。
1.5 色譜條件的選擇
升溫程序:10 ℃·min-1升溫至180 ℃,然后以20 ℃·min-1升溫至270 ℃保持17 min;恒定壓力193.05 kPa。
色譜柱:HP-5/DB-17。
進樣口:不分流,250 ℃,172.37 kPa;進樣體積1 μL。
檢測器:μ-ECD,320 ℃。
柱溫箱:60 ℃,壓力恒定,172.37 kPa。
2 結果與分析
2.1 回收率和變異系數
精確稱取25.0 g蔬菜樣品將其碾碎,然后添加溴氰菊酯標樣,添加濃度為0.2 mg·kg-1、0.6 mg·kg-1、3 mg·kg-1和10 mg·kg-1,每個添加濃度重復3次,然后按照上述蔬菜樣品提取、凈化的方法提取進行測定,計算回收率和變異系數,結果如表1所示。
2.2 標準曲線
溴氰菊酯的標準曲線線性方程為Y=89 386X-393,相關系數0.999 86,濃度范圍為0.05~0.4 mg·kg-1,呈現較好的線性關系,可以作為濃度的計算。
從表1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當添加濃度在0.2~10 mg·kg-1時,平均回收率在70%~110%,變異系數在3.29%~4.18%,均符合農藥殘留標準,表明采用本實驗的檢測方法具有可行性。
2.3? 實驗結果
每667 m2分別在普通白菜(赤葉白)上噴藥用量80 mL、160 mL,施藥后第一天進行取樣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當溴氰菊酯按一定比例噴灑在普通白菜上時,蔬菜中的溴氰菊酯并不呈現一定的比例關系。從上述實驗數據不難看出,當667 m2噴灑用量為80 mL時,在噴藥的第4日達到GB 2763—2016規定的溴氰菊酯在普通白菜上最低殘留量限值0.50 mg·kg-1以下;當667 m2噴灑用量為160 mL時,在噴藥的第5日達到GB 2763—2016規定的溴氰菊酯在普通白菜上最低殘留量限值0.50 mg·kg-1以下。
3 結論與討論
溴氰菊酯對普通白菜影響的試驗于2017年8月7日在大棚進行,普通白菜品種為赤葉白,離預計采收15日前進行施藥,每667 m2噴藥用量分別為80 mL和160 mL,其中噴藥用量為每667 m2噴施80 mL的在第4日測得平均殘留量值為0.36 mg·kg-1,每667 m2噴藥用量為160 mL的在第5日測得平均殘留量值為0.41 mg·kg-1,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中普通白菜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 mg·kg-1的規定。湖南天人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溴氰菊酯乳油對十字花科蔬菜每667 m2的推薦用量為40~50 mL,小白菜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而在增城區8月平均溫度在26~37 ℃的高溫天氣下,每667 m2噴藥用量分別為80 mL和160 mL,分別在第4日和第5日達到安全間隔期,可以采收食用。因此,在增城8月高溫天氣下,種植戶在普通白菜上使用湖南天人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溴氰菊酯乳油,每667 m2噴灑用量不超過160 mL,在第5日后可采收食用。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