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甜
摘 要 利用土壤養分狀況系統研究法采集土樣并進行了大、中、微量營養元素速效養分含量測定,目的在探明廣東省廣寧縣江屯鎮龍須菜立地土壤主要養分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為制定合理的土壤科學平衡施肥技術體系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對進一步發揮當地龍須菜特色產業的生產潛力,保持其優質豐產優勢、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 龍須菜;土壤養分;廣東省江屯鎮
中圖分類號:S15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93
龍須菜是佛手瓜植株的嫩梢,由于形似龍須,故被村民稱為“龍須菜”。廣寧縣江屯鎮生產的“碧龍”牌龍須菜于2005年11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7年11月,江屯龍須菜已列入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前,全鎮龍須菜種植面積超過920 hm2,年產量55 860多噸,基本上運往廣州江南市場分銷全國沿海城市,主要銷往深圳、廣州、佛山等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江屯鎮立足實際,以產業為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把龍須菜作為鎮產業扶貧主體,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大力抓好龍須菜產業園建設。由于種植龍須菜長年種植,有必要對龍須菜種植的土壤養分進行系統分析研究。
1 土壤樣品采集與測試方法
1.1 供試種植基地
2017年7月,在廣東省廣寧縣江屯鎮種植鄉村的坑口、新坑、江合、社區、營崗、水月、大連、江聯、義和、紅旗、河口、聯華、塘角、聯星、石坳、帶心、大逕、白帶和明星等共19個村、21個代表性龍須菜種植采集土壤樣品。供檢測土壤主要低丘坡地、旱地赤紅壤及田間的水稻土,其中屬坡地旱地赤紅壤樣品9個,水稻土樣品12個。
1.2 土壤采樣
每鄉村選取種植規模3 333 m2以上龍須菜的土壤采樣,于每片田的四角和中心點作取土點,采集0~30 cm土層的土壤,采集的土壤不含有肥料(化肥和有機肥)每片龍須菜田采8~10點,共采土3.0~4.0 kg,經充分混合后再從中多點(不少10個)選取1.0 kg左右樣品,在室內風干、粉碎過1 mm篩后供分析測試用。
1.3 土壤樣品分析
土壤樣品在華南農業大學測試中心進行分析測定。測定內容包括土壤有機質、pH、活性酸,以及有效態的氮、磷、鉀、鈣、鎂、硫、硼、銅、鋅、鐵、錳等共11種營養元素含量。其中土壤有機質、pH、堿解氮、速效磷、鉀的測定用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規定的有關方法;代換性銅、鐵、錳、鋅用國際農化服務中心(ASI)的聯合浸提劑(0.25 mol·L-1 NaHCO3-0.01 mol·L-1 EDTA-0.01 mol·L-1 NH4F)同時浸提;速效硫和硼用0.08 mol·L-1磷酸鈣溶液浸提;代換性鈣、鎂用1 mol·L-1 KCl溶液浸提。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酸堿化學反應
測定結果(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21片龍須菜種植土壤的pH值為4.2~5.5,平均僅4.7±0.5。土壤pH值一般可反映土壤溶液中的游離H+含量。然而,在確定土壤酸性改良措施時,除需了解土壤游離H+含量外,還必須了解土壤潛性酸狀況。為此,還進行了土壤活性酸含量測定以全面了解土壤樣品的酸性反應,使此后采取的改良措施針對性更強。測試結果表明,供試種植土壤的活性酸含量也較高,平均達(0.50±0.03)cmol·L-1,全部土壤樣品的活性酸含量均明顯高于0.15 cmol·L-1的適宜含量。兩類土壤間比較,與游離H+含量不同,二者的活性酸含量沒有顯著性差異。一般認為,活性酸中90%以上是交換性Al3+。紅壤種植土中活性Al3+的大量富集對龍須菜的生長十分不利。
1)Al3++3H2O=Al(OH)3+3H+,導致龍須菜種植土壤強酸化,從而直接影響龍須菜對磷、鈣、鎂、鋅、鉬等營養元素的吸收。2)Al3++PO43-=AlPO4↓,直接把磷固定而大大降低磷肥的有效性。3) Al3+的代換能力較強(對紅壤,Al3+為Ca2+的118倍,K+的219倍),致使鹽基性陽離子如Ca2+、K+、Mg2+被代換而大量淋失。4)活性Al3+的大量存在,造成龍須菜對Al3+被動吸收,大量Al3+在導管中由于酸堿度的變化,可能形成Al(OH)3絮狀沉淀,堵塞傳輸導管而阻礙龍須菜的正常生長。
2.2 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特別是在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中起著重要作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低是評價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標志,高產優質龍須菜種植土壤有機質一般在2%~3%。有機質既是作物所需的基本養分,又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同時腐殖質還參與植物的生理過程和生物化學過程,并且有對植物產生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的特殊功能[1]。由于土壤有機質在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對土壤來說,培肥改良的中心環節就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進而提高土壤肥力,為獲得作物優質和高產穩產奠定良好的物質與環境基礎。
總體而言,供檢測的廣寧縣江屯鎮龍須菜種植土壤樣品的有機質含量一般較低,平均為(16.0±6.9)g·kg-1。
所以,廣辟有機肥源、強化施用有機肥,堅持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不斷培肥土壤是保證江屯鎮龍須菜的持續優質高產長期重要任務,對長期種植土壤的培肥尤其重要[2]。
2.3 氮磷鉀三要素有效含量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對土壤養分狀況分級標準,把耕地土壤分為6級,其中三級以上土壤屬肥力相對較高土壤,其速效氮、磷、鉀指標分別為堿解N≥90.0 mg·kg-1,速效P2O5≥28 mg·kg-1,代換性K2O≥94 mg·kg-1。測試結果表明(表1),供試的21片龍須菜土壤堿解氮含量范圍在10.9~198.6 mg·kg-1,平均(77.0±39.5)mg·kg-1。全部土樣速效P2O5含量范圍在0.9~45.0 mg·kg-1,平均(20.3±12.4)mg·kg-1。全部土壤的代換性K2O含量范圍為7.5~350.0 mg·kg-1,平均(95.3±64.6)mg·kg-1。無論是水稻土還是坡地旱地種植,尤其是后者,科學平衡施用氮、磷、鉀肥料仍然是獲取優質高產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3]。由于龍須菜種植土壤的速效磷、鉀供應水平一般較低,該問題在坡地旱地種植中尤為突出,必須強化磷鉀營養平衡。
2.4 中量元素鈣鎂硫有效含量
龍須菜種植土壤中量營養元素測試結果(表3)表明,供試21片種植地的代換性鈣含量范圍為67.0~742.0 mg·kg-1,平均(325±169.0)mg·kg-1。全部供試土壤代換性鎂含量范圍9.8~126.2 mg·kg-1,平均(55.9±26.3)mg·kg-1。測試結果還顯示,供試土壤還大多存在硫素養分供應不足問題。在21個土壤中,只有8個的有效S含量達到或超過12 mg·kg-1的臨界值,見表4。
3 結論與討論
綜合已有測試結果說明,廣寧縣江屯鎮龍須菜種植土壤一般都呈強酸性或酸性反應,大多土壤尤其是坡地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很低,氮、磷、鉀供應不足狀況非常普遍。所以,提倡施用有機肥源和強化增施有機肥并注重有機無機肥料配合進行土壤培肥,持續適當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氮磷鉀平衡施肥特別是注意磷鉀素平衡仍然是優質高產的重要手段。供檢測土壤還較普遍存在中微量營養元素有效供應不足問題。普遍存在缺素現象,從具體測試結果看,應首先考慮鈣、鎂、硫、硼、鋅、銅、鉬的施用。但是,供檢測土壤有效態鐵、錳含量基本都過高,生產上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引起土壤長期處于還原狀態造成鐵錳中毒。
經過開展廣寧縣江屯鎮龍須菜種植土壤養分狀況系統調查,為當地開展龍須菜特色農業的科學平衡施肥體系建設研究提供基礎技術參數,也為生產上進行優質豐產施肥技術指導提供科學依據??茖W平衡施肥體系的建設除必須具備土壤養分狀況調查研究基礎外,還必須進行多點多年重復田間肥料試驗和示范,研究確定各種養分肥料的適宜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期。只有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和龍須菜施肥試驗示范綜合結果指導生產科學平衡施肥才能獲取顯著的增產優質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麗希,陳龍軍,江志陽,等.不同有機肥施用量對葡萄產量、品質及土壤養分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5):84-86.
[2] 洪艷,張柏雙,鄭淑清.土壤肥料科學施用及推廣問題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72.
[3] 趙敬坤,范曉偉,賀紅周,等.長期施肥對土壤有效氮磷鉀養分含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19(2):116-11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