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梅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思修課)是高校教育重要課程之一,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教育的公共必修課。因此,探究對當前高校思修課程教學現狀、重要性,在剖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教學方法,對推進思修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依據大學生成長規律和特點,教育引導大學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強化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的一門課程。因此,思修課程教學既不能生搬硬套“應試教育”模式,更不能脫離大學生思想實際情況、脫離國情和偏離社會主義方向,應遵循高校人才培養規律、因材施教。
(1)道德觀建設的重要性。道德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意識形態,是由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并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來調節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道德學習和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是養成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大學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是學生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者。做好大學生的道德學習和道德建設工作;充分認識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所出現的新情況,注重大學生道德學習和道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創新,對于思修課傳授者來講是教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2)“三觀”建設的重要性。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恒心。這就需要在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其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
(3)“法治觀”建設的重要性。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對法律了解的甚少,缺乏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和素質,導致現在的大學生違法亂紀時,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對法律知識的缺失導致了現代大學生屢屢釀出悲劇。清華大學有位學生曾為了驗證“黑熊嗅覺是否敏感”用手中的硫酸潑向動物園里的黑熊,對黑熊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最后因涉嫌以估計毀壞財物罪被起訴,曾今的天之驕子,因為自身法律知識的淡薄和對法律漠視最后淪為階下囚,與之相伴不再是書本而是手銬和腳鐐。可見客觀知識的提高并不能有效的使人的自身素質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對法律無知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所以,現在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法律知識和道德修養的教育,而我們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理論傳播者,更有責任讓學生更多的知法懂法。
(1)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思修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但是多數學生對“思政課”并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思修課”與所學專業毫無關系,對未來發展幫助不大。因此,多數大學生學習“思修課”的興趣不足甚至是有抵觸心理。目前,盡管“思政課”也在進行課改,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方法的改革依然很滯后,部分教師雖然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但往往是不得要領、流于形式,使得教學內容實用性和時效性較差。
(2)實踐教學相對缺失。高校思政課既是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引導大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主渠道之一,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長期以來高校思政課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比較嚴重。第一,實踐教學缺乏統籌規劃,理論和實踐脫節,形式上作為理論教學的簡要補充,并不能真正起到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作用,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對實踐教學認識的不足。第二,實踐教學的形式單一,課堂實踐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的主要形式,走進校園,走出校門成了學生可望不可即的第二課堂,這極大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然而目前課程教學多以傳授為主,課程設置多以講授為主,不僅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保障,而且過分強調教育的整體性以及學生知識接受的結果,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分普遍。
(3)思政課教師軟實力欠缺。一方面,在教學體系中,任課教師將其量化為教育內容,并用相應的考核方式進行規范評價。而在行政部門中,具體包括團委、學生會以及對應業務機構主要承擔管理職責,是以立德樹人為實施標準。由于這兩部分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因此在工作方式和理念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很難將具體工作整合協調,因此達成教書育人與管理育人勢在必行。一旦此類現象不加以改觀,必將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進而導致思政教育質量隨之下降。
3.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老師需要努力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出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在高校“思政課”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使理論課堂氣氛顯得更加融洽,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學習的能力得到開發,合作學習使學生的思考過程得以體現,也有利于教師對此加以分析和總結,進而提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課堂反饋的信息設計出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中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長以及短處所在,把學生依據其能力所具備的知識水平、學習經歷等多種因素加以具體的劃分,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制定其相應的學習計劃、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特長以及優勢都得到充分的體現,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3.2 加大教學的實踐內容
(1)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協同發展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屬于實踐應用性較強 、與大學生人生發展密切相關的課程,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統一 。對此,教師應將該課程實踐教學看作是理論教學的載體和教學內容的延伸,使之與理論教學協同發展 。在創建實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等有效途徑,制定與理論教學相一致的實踐教學大綱,科學系統地編寫實踐教學計劃,從而明確實踐教學的目的、要求、內容 、方法和組織形式等,保證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契合與有序進行,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2)拓寬和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內容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基本要素,應圍繞課程教學大綱進行,緊扣學生成長成才需求,貼近社會實際生活。在實踐教學知識板塊的設計中,要以該板塊的主題為中心,以知識完善、思維方式 、信息處理 、語言表達 、團隊合作 、社會責任等為途徑,拓展和豐富實踐教學 的內容體系,實現實踐教學全方位、系統化 、完整化實施。例如 ,在法律篇的實踐中,可通過參與法律專題講座,鍛煉學生整合知識信息的能力 ,完善學生的法律知識體系 ,樹立學生的法治觀念;可通過舉辦模擬法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應變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等;可通旁聽法庭 審判,幫助學生了解法律權利和義務,尊重法律權威,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公民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各項實踐容的充實和拓展,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的目標,提升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效果 。
3.3 加大對思政課軟實力的支持力度
(1)教師業務的提升培訓和自身素質素養。思修課教師若想切實完成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包括業務素養和精神素養。思修課是一門綜合多種學科知識的課程,因而作為思修課教師要加強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法學、教育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游刃有余,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要主動吸納新知識、新見解和新信息,用最先進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思修課教師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所以,除了業務素養,還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精神素養,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當首先“以身作則”地做到,切切實實地在各方面做學生的“模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帶動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激發的起點是關注,即引起學生對一項學習任務的興趣,帶著好奇心對學習任務進行主動關注。要激發學生思政課的學習動機,前提是要喚醒并維持他們對思政課學習活動的關注。首先,刺激感知。思政課要改變以往陳舊老套的教學方式,更多地利用不確定的、新奇的事件或者案例材料對學生進行刺激,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此外,老師上課的PPT內容和板式應盡量做得新穎并貼近課堂內容,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探究激發,努力讓學生形成疑問并鼓勵其尋求解決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積極情緒會對個體的知、意、信、行產生積極的作用,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遞、接受和內化,促進教育對象更好地將教育內容內化為自覺行動。再次,思政課上,老師應多采用問題教學,適時適量地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增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動機和激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增強教學資料和教學方式的多變性,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案例分析、辯論賽、頭腦風暴、翻轉課堂等等。思政課教學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靈活、多變、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動機。
(3)將“角色互換”體驗式教學法應用到“思修課”。角色互換”體驗式教學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提前將教學任務進行布置和安排,學生和教師進行角色互換,即學生通過“模仿”教師,即課前備課、課堂授課來完成角色體驗,教師則坐在臺下當學生的一種教學方式,使思政理論課教學入腦、入心的有效途徑;是以生為本,打造師生交互式課堂的有益探索,也是思修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師生角色互換體驗于學生而言是具有創造性、挑戰性的主動、深刻的體驗。筆者通過多年對思修課堂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學中,學生的體驗比死記硬背更能影響他們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突顯教學魅力,讓學生真正愛思修課,使思政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的優勢得到全面發揮,最終確保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均衡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