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社會各界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越來越重視。而作為基礎性的科目,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幫助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廣大教育者應該對其進行合理引導,增加課堂的生機。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僅供參考。
自主學習是一種相對于傳統教育而言的教學形式,是指學生可以對學習目標和方法自主進行確定和選擇,并在學習中可以通過反思和有效的調控,然后通過自我評價學習的結果,然后對后續學習任務進行制定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教師合理的指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實現能動創造,進行有選擇、有目的的自主性的學習活動,為其自主性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此過程中外界因素不會對其造成干擾,所以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有利的學習空間,對改善及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1 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受年齡的制約,小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較長時間,而且不愿意主動接受和學習沒有興趣的相關知識,所以小學生學習中興趣是最基本的,只有對學習有極大的興趣 ,才會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可以在對相關教學情境進行創設時通過對多媒體的有效應用,使學生注意力被吸引,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愿意主動參與,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如在對《搖籃曲》進行講授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情境引入??梢韵茸寣W生把窗簾拉上并保持安靜,然后為學生播放鄉村夜晚天空群星閃爍的情境,在寂靜的夜晚蛙鳴聲、流水聲都是那么的優美,而這種情境也會使學生感到格外的愜意,此時突然出現的嬰兒的啼哭聲把寧靜夜晚的那種美好打破了,教師在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回答采用什么辦法能讓嬰兒停止哭泣,學生會給出多種回答,如抱他、給他玩具玩、喂嬰兒奶、給他唱歌等,進而引導學生得出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唱歌,然后向學生播放搖籃曲進行相關教學。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2.2 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自主能力
當前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無法擺脫傳統觀念的制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仍然比較常見,生硬的講解教材根本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主體,而自身只對學生發揮輔助作用,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探究提出的問題,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便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學提出并解決問題,達到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如在對《圓明園道德毀滅》進行學習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后提出,圓明園舉世聞名的原因?圓明園大火三天后,什么東西化為灰燼?文中用了用了多少有描述圓明園的建筑景觀?學生通過自主的分析文章,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既使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還會使其產生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使命感。
2.3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學生
為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在教學態度上轉變,采取耐心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其放松身心,可以在學習中更好的投入,而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還會解放學生的天性,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老是批評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就會逐漸對自主學習失去積極的態度和信心,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給其積極的評價,并正面給予其評價和引導,培養起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激發,為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2.4 采取有效的實踐活動,鼓勵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激發。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激發起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如在對《尋訪小動物》進行學習時,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把自己在校園外找到的小動物向學生展示,成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后可以帶領其到校園外探尋,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不同的地點尋訪,讓學生在對小動物體型、顏色等自行觀察和記錄,并總結自己在對小動物進行探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的體味到學習中的樂趣,進而在生活中學會舉一反三分析周圍的事物,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隨著當前我國小學教育的逐步發展,亟需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因此教師要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模式,采用合理的引導方式促進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主動參與,為語文學習培養良好的文學修養和奠定堅實的知識框架。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