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潔
提到化學,人們腦子里肯定都會想到化學方程式,和瓶瓶罐罐、各種顏色的化學試劑等等,還有最不能忘記的,上化學課最期待的化學實驗。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但是有問題不可怕,只要我們發現總結問題,并提出、找到好的改進方法,化學實驗還是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
1.1為何要改進初中化學實驗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現改進初中化學實驗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化學實驗器材的缺失。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一些地區由于經濟原因導致的教育的落后,因缺少化學實驗器材只能學習理論的情況。第二個方面是老師,學校教學思維的固化。即使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即使不缺少實驗器材不缺少實驗室,但由于傳統的教學思維的影響,有的初中化學教師認為化學實驗教學演示在課上不僅麻煩,而且浪費時間,對考試一點幫助也沒有,因此他往往就用視頻代替了實驗教學內容,甚至有的初中化學老師直接跳過了這一部分。結果是很明顯的,如果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勢必會導致學生過分熟悉理論知識卻對實驗操做一概不知,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并且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1.2化學實驗的重要性
化學實驗對于學生學習化學有著重要意義,這就是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所在,也是主張改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原因所在。化學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積極投資化學實驗,喜歡化學實驗,喜歡化學。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它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技能,探索國家,培養化學方面的人才。
2.1注重對化學實驗課的課前準備
一節好的化學實驗課,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對于老師來說,在課前仔細準備課程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其對學生負責的體現。所以在上課前老師應該細心備課,標記教材中的重點、核心,為實驗課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不重視化學實驗課。為了更好地改進化學實驗課,老師只是做好課前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一貫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尋找適合自己的,讓自己也讓學生舒服的講課方法。例如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借鑒其他優秀老師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將二者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然后,老師必須信任學生并給他們表演的機會。所以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好預習工作,并將簡單的工作交給學生獨立去做,老師可以適當的進行指導。例如,在講授“氧氣的制取”這一實驗時,考慮到其難易適中,沒有什么危險,就可以完全交給學生去做。又如,在進行“溶液的酸堿度”這一實驗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PH試紙對不同的液體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將PH值匯總成小組報告。
2.2化學實驗課上如何改進
一節好的化學實驗課離不開好的課堂氣氛,更不能少了好的老師。老師的教學方式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只停留過去那種傳統的方式。改進老師的教學方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于同學們來說,提出問題更加重要,因為為了提問題,他們一定會仔細思考,仔細分析化學知識,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加深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它也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熱情。例如,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使用醋酸和金屬鈉設計滴水實驗,因為實驗結果與水滅火的日常概念相矛盾,這種“不正常”的實驗現象肯定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肯定會提出很多問題,這樣就使學生們在有趣的實驗中掌握了知識。利用這樣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促進化學實驗的改進,老師應該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因為學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但是現在的學生都很有個性,一般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所以這更加需要老師的加入,教師應注意每個學生的感受,例如進行示范實驗時。是不是每個座位的角度都能夠看清楚?如果不能怎么辦?我們大可以讓學生不必囿于座位的限制,靠背和靠墻的學生可以靠近前方,或使用多媒體攝像頭對齊演示位置。將實驗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大屏幕上。化學實驗課的改進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創新,在當今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教學中使用數字化設備已經不足為奇了。而且在初中化學實驗中,總會存在一些難度系數較高,我們無法完成的實驗,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多媒體上陣了。使用多媒體做一些困難的實驗。可以彌補學校中試驗設備的缺陷。學習化學知識,課堂上的時間很重要,但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之中。學生在課堂上沒過足實驗的癮,沒關系,教師可設計開發一些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小實驗布置給學生,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嘗試,并且將結論帶回課堂上進行分享與交流。
初中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我們學習路上的一個重要關卡,所以這一時期的學習還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而作為這重要關卡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的化學實驗課當然更加被重視。改善初中化學實驗,真正實施改進工作,才能使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更加完善,我們的教學體系也會更加健全,這樣也能為國家發掘、培養更多的化學人才,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國家教育體系的發展注入新鮮的力量,為國家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選擇。
(作者單位:南京市鐘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