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中國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西方的蘇格拉底也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由此可見,豐富多彩英語課堂教育教學,使學生有內心主動的學習動力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之道。每一位教育主導者,都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怎樣才能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呢?
隨機訪問一下在讀的中學生,“最頭疼的科目是什么?”。答案十有八九是“英語”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語學科知識體系龐大(如時態、語態、從句、虛擬語氣、句子成分等),知識點又很瑣碎(如大量的單詞、短語的意義及用法),語言的發音、思維習慣與漢語迥異等(如被動句)。學生在遭受了無數挫折后,信心全無,興趣了然,從此導致無心聽講,聞英語而色變,疏遠了英語課堂和活動,結果是和英語漸行漸遠,最終陷入惡性循環。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有內心主動的學習動力才是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的根本之道。那作為教育者,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怎樣才能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呢?
2.1 小組學習,任務驅動,組內合作,組間競爭。
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小組學習,任務驅動,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這也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這需要教師將自己的教學任務根據班內分組情況分配到各個小組,并明確任務要求和賦分原則。
此時要注意多個問題。首先是保證任務分配的公平性,否則學生容易產生意見,影響后續的課堂進程。所謂的公平性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分配任務不能隨意指定,而要讓學生抽簽或者自覺認領。二是任務的數量與難度要與所賦予的分值成正比,才能激發學生攻堅克難的決心。
其次是任務要求必須簡潔,準確,細致全面,可操作性強。因為你的賦分原則是與任務要求相關聯的。如果任務要求不準確,有漏洞,難以作出評價,那么之后的賦分必然會模糊,有失客觀公正,從而導致學生不滿。
第三:要充分利用規則的導向作用。教師希望學生向什么方向發展,則可加重這一方面的分值和權重,引導學生學習發展。
第四是要注意,當一部分學生在展示時,其它沒有任務的學生應該做什么?所以要做好任務安排,避免部分學生無事可做,課堂混亂的情況出現。
第五:注意賦分的均衡,小組間分差不能過大,失去競爭的可能。在小組合作的課堂上,教師充當了裁判的角色,既要公正無私,又要控制比賽的進程。小組學習的很大動力源自學生的好勝心理和團隊榮譽感,所以要盡量使各小組保持均勢,將獲勝的懸念保留到最后,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也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分數,既要重視,但也不要過度重視。而應讓學生明白分數只是一個結果,一個游戲。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學習,是知識,是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第六:注意評價的及時和多樣。這包括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和任務展示時的評價,也包括課堂結束時最后的總結和點評。做好評價,才能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調動其積極性。如果可能,將評價做出儀式感,效果將會更好。
如果做好這幾點,相信將會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2.2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學生之所以會失去學習動力和興趣,部分原因是課堂的枯燥。有的教師滿足于傳統的講學模式,“一言堂”講到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等于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隔絕了信息的雙向交流,從而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枯燥無聊。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除了使用上文提到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可以多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以下是筆者建議的幾種活動,也是我的實踐經驗。
1)配樂朗誦。教師可以找幾篇或勵志或感人的英語美文和學生一起學習。之后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有感情的去朗讀。布置學生課下自選適當的配樂以增強效果。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做成配樂朗誦比賽的形式,學生會更感興趣。
在這個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給與學生足夠的支持,如朗讀的指導,配樂選擇的指導。其次,需要學生做評委的話,要做好培訓,確保學生公正評分。最后是形式的選擇。筆者最初是專門上了一節配樂朗誦比賽課,結果除了參賽學生和評委學生認真參與外,其他學生大多心不在焉。也就是沒有解決參與度的問題。后來和其它老師探討后,認為可以改為課前活動的形式。即每節課正式上課前請1-2名學生做配樂朗誦,將一整堂配樂朗誦課分解到幾節課來進行。這樣參賽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而觀眾們也可以保持持續的關注度,并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開展后續的課堂活動。
2)速讀挑戰賽。速度挑戰賽的意思就是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清晰、準確、流利的讀完或者背完一段文字。速讀的內容可以多種多樣,但一般是一小段文字或文章,比如新概念英語的小短文,或者是繞口令。在充分講解后,給學生時間練習,先在組內展示、比賽,然后在班級內展示。教師可以用秒表給學生計時,然后根據表現或之前制定的規則賦分。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即設定某種情景,學生通過扮演其中的角色,起到練習英語的目的。這類活動在英語課堂中使用較多,如采訪,課本劇等等,主要練習英語的遷移運用。這類活動融合了趣味性與實用性,在帶給學生新鮮趣味的同時練習、鞏固了所學知識。
教育教學要出新招? 新意,則需教師不斷思考和創新。可以大膽引入、改進各類流行的電視節目,使之為我所用。如此,課堂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歷久彌新。
英語作為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工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學好英語同學好漢語同等重要。任何教學方法和手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英語教育教學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肯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創新,不斷嘗試和實踐,相信教育之花一定會開放得絢麗多彩,英語教學也會蒸蒸日上。
(作者單位:遼寧省岫巖縣滿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