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源 文

因昂刺通身泛著黃色,群游時還會發(fā)出“嘎嘎”的聲音,所以我們這邊都管它叫黃嘎魚。這魚有養(yǎng)殖的,也有野生的。特別是在干凈水域野生的黃嘎魚,肉質(zhì)細(xì)嫩滑爽,味道尤其鮮美。
黃嘎魚可以用來煨湯,也可以紅燒,其中以黃嘎魚燜豆腐最常見。先將豆腐切片,下油鍋煎黃了鏟出來,待用。取三五條黃嘎魚,稍腌漬后,也下油鍋煎至兩面呈焦黃色,然后下姜、蔥、料酒、辣椒、生抽、醋和白糖,再加湯和之前煎好的豆腐一起燜,10分鐘左右便可起鍋。
我有一位朋友,最喜歡吃清燉的黃嘎魚。最好取野生的兩條,僅加姜片與橘葉,入鍋燉湯。不過,朋友一直都把黃嘎魚叫作昂刺。他說:“這樣叫習(xí)慣了,我就會一直記住它的背鰭上有硬刺。這刺尖帶有毒性,宰殺時若被刺到,很痛。”
原來,自從知道朋友愛吃黃嘎魚后,他愛人就常買來燉給他吃,但起初因宰殺不熟練,常被硬刺刺到手。朋友知道后,就決定再也不吃這種會傷到手的魚了。可他愛人仍然冒著被刺痛的危險經(jīng)常買。
現(xiàn)在,他愛人已經(jīng)練就了一套安全快速宰殺黃嘎魚的辦法:先用菜刀將魚頭拍暈,然后一只手掐住魚肚,另一只手揪住魚頭往后一扳,便可直接從下頜處摳出內(nèi)臟。因黃嘎魚的肚腸小,摳出后內(nèi)腔便已干凈,這樣也不必再動剪刀來破魚腹了。此法可以保持魚身完整,清燉后魚肉也不會松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