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種”也稱為“忙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時節樣樣“忙”,夏熟作物要收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管理……6月6日,芒種節氣,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潘內村的“古耕節”。當地瑤族群眾歡聚一堂,開展耕田比賽、插秧競技、民族歌舞表演等民俗活動,展示當地古老的農耕文化,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看與體驗。

瑤族群眾在梯田上插秧競技(潘志祥攝)
關于古耕節,在當地流傳著一個平凡而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在高巖的大深山里的臥云山腳下住著一對夫婦,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芒種那天,妻子在田邊生了一個男孩,取名“芒種”。沒過多久,芒種的父親積勞成疾去世,只剩下芒種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漸漸老去,無法勞作,芒種小小年紀便挑起養家的重擔,又是洗衣做飯,又是耕田勞作,處處以孝敬母親為先……
離芒種家不遠的山神廟旁住著聰明伶俐的巖姑娘,她被芒種孝敬母親的行為感動,對芒種心生愛慕。兩人在耕作勞動中相識相戀,不久便走到了一起。婚后兩人男耕女織,恩恩愛愛,孝敬母親,生活雖然艱苦,日子卻也過得和和美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芒種夫婦去世后,兒女們按照他們的遺愿把他們葬在仙人石下,后人每逢“芒種”這一天便來到仙人石前祭祀。家家戶戶用面捏成五谷六畜的形狀作為供品,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健康平安,而芒種夫婦孝敬老人的美德也代代相傳至今……
這便是當地古耕節的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