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慶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傳習中心,廣東 連南 513300)
論瑤族傳統舞蹈的審美藝術特色
趙桂慶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傳習中心,廣東 連南 513300)
我國是一個擁有眾多少數民族的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本文通過觀察、研究瑤族的舞蹈藝術,來使人們增加對瑤族舞蹈的認識,從而更好的促進瑤族舞蹈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國的民族文化向著多樣性發展而提供了基本保障,進一步展示了瑤族的文化藝術特點。
瑤族舞蹈;民族文化;審美藝術
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的瑤族,有著與其他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比如它所擁有的舞蹈文化。在很長一段時期里,瑤族人民過著以高山密林為生存地的生活,因此,它的民族文化時刻與大自然相契合。可以說瑤族獨特的山水文化是瑤族祖先辛辛苦苦創立的,瑤族獨特的民族舞蹈也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創立的。本文通過審美的角度去看待瑤族的民族舞蹈藝術,進而領悟到它獨特的美,為了更好的傳播瑤族的民族文化,提升瑤族文化的影響,進而更好的促使瑤族舞蹈藝術的發展。瑤族舞蹈的美不單單表現在它美麗的舞蹈動作上,更展現了它在民族文化和自然藝術的美。在這樣的審美藝術下能使人們了解瑤族藝術文化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更能展現瑤族的風俗習慣,從而達到保護和發揚瑤族文化的目的。
(一)瑤族舞蹈的民俗美
在瑤族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漸漸創立了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舞蹈,因此,他們也將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俗融入到了自己的舞蹈中。瑤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他們有著勤勞勇敢的民族傳統,既能夠載歌載舞,又外向活潑,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所以說,瑤族的舞蹈傳遞給我們的是他們熱情好客的民族文化。瑤族的舞蹈基本上都比較歡快活潑,這些舞蹈動作都是由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發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舞蹈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瑤族人民大都生活在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方,這些地方的生活環境大都由山脈和森林組成,生活在這里的瑤族人民都有著狩獵的生活習慣。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瑤族的民族舞蹈中,經常貫穿一些與狩獵有關的舞蹈動作。這些關于狩獵的瑤族民俗文化,全都體現了瑤族舞蹈的民俗美,同時也體現了瑤族人民勤勤懇懇的勤勞樸實的生活美。我們還可以發現瑤族的民族舞蹈也表現了瑤族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希冀。所以說,我們可以透過瑤族舞蹈了解瑤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體會瑤族勤勞勇敢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瑤族舞蹈的動作美
瑤族的傳統舞蹈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但可以讓我們看到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場景,也可以表現瑤族舞蹈的動作美。例如,在瑤族的“鼓舞”中就可以展現瑤族舞蹈強有力的藝術美。“鼓舞”是在瑤族舞蹈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起初只是作祭祀之用,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舞蹈形式。瑤族最有名的鼓舞有兩種,其中一種是盤瑤的“長鼓舞”,另一種就是白褲瑤的“銅鼓舞”。長鼓舞的舞蹈動作表現的是瑤族人民祭祀時的場面,表達了瑤族人民敬畏神靈、崇拜神靈的感情,也表現出他們所傳承的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思想。在表演打鼓舞蹈時,長鼓必須與人的身體緊密相貼,無論是頭頂還是身旁,都應當一邊繞圈,一邊進行舞蹈表演,同時也要注重舞蹈動作的流暢性。長鼓舞既能表現瑤族舞蹈動作美,又能向人們展示瑤族獨特的民族舞蹈藝術。與盤瑤“長鼓舞”不同的白褲瑤“銅鼓舞”的舞蹈動作是通過模仿猴子創作出的。對于“銅鼓舞”的舞蹈要求較高,既需要打鼓人員對動作了如指掌,又需要打鼓人員擁有熟練的打鼓技術,在表演時節奏要準確,動作同時也要到位。由于“銅鼓舞”是根據模仿猴子創作而來的,因此舞蹈主要以蹲步和跑步為主,需要表演者從頭頂一直到腳下,并且不能中斷,要求動作融會貫通、一氣呵成。觀眾既能夠感受到表演者所傳達的流暢美,又會被表演者嫻熟的打鼓技術所吸引。
(三)瑤族舞蹈的信仰美
對于常年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瑤族來說,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經常收到自然的侵害,因此瑤族人們逐漸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瑤族人們都會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積極的面對生活。我們可以通過瑤族的民族舞蹈了解瑤族人民的信仰美,體會他們熱情好客的方面。瑤族舞蹈基本來自于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祭祀生活,他們利用祭祀來來祈禱明年的風調雨順,來使他們過上更加幸福快樂的生活。因此,這些瑤族舞蹈都體現了瑤族人民的民俗文化,他們既積極面對生活,又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時他們還對自然文化有著特殊的情感,盡量與自然和諧相處,處處體現出瑤族人民的信仰美。
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我們可以從瑤族舞蹈表演中,體會瑤族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時也可以增強人們對民族舞蹈的認識和了解,也能對瑤族的民俗文化作進一步的保護,更好的促進了瑤族民俗藝術的繁榮發展。加大對瑤族文化的保護,可以進一步促進廣東經濟、文化的發展進度,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民族文化快速的發展。
[1]葉大兵.論象征性在民俗中的表現及其意義[J].民俗研究,2012,7 (3):26-27.
[2]孔湘華.瑤族長鼓舞與民族舞蹈教學 [J].考試周刊,2011,40(3): 23-24.
[3]胡玲梅.江華瑤族長鼓舞的傳承與保護[J].科教文匯,2011,17(8): 36-37.
J722
A
1005-5312(2014)08-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