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泉
8月30日,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擔任主席的展望與創新基金會,在法國西部歷史文化名城普瓦捷舉行了“同中國建設何種形式的多邊主義”研討會。來自法國參議院和政府部門、企業金融、智庫專家和國際組織機構代表近500人,圍繞中國崛起后的多邊主義進行了深入探討。
法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歐盟駐華大使、法國駐俄羅斯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和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等15位與會者發言,對當前個別國家恣意妄為踐踏多邊主義、破壞國際信任合作深感憂慮,對中國努力維護多邊主義予以充分肯定和期待,同時也流露出對中國作為新興大國運用自身影響推進國際秩序變革的戒備和擔心。
我受邀在研討會上做總結發言。針對發言者的觀點和近期歐洲輿論界對相關問題的激烈討論,我談了三個方面的看法和思考:
一、當前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極為嚴峻。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驟增。來之不易的多邊主義秩序和協商合作平臺遭遇單邊霸凌行徑的恣意破壞。全球化的大門剛剛向廣大亞非拉欠發達地區敞開,竟然說關就關。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墨跡未干,竟然說撕就撕。為推進文明多樣性發揮重要作用的教科文組織,竟然說退就退。如果任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自我膨脹、有恃無恐,不但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各類全球性問題愈加無解,各國人民殷切期待的穩定和平、發展繁榮很可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強烈反對唯我獨尊的單邊行徑刻不容緩,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迫在眉睫。
二、中國致力于多邊主義的立場堅定不移。
在多邊體系面臨的烏云籠罩和驚濤駭浪中,中國如穩定之錨,一如既往積極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認為,新時代的多邊主義要始終堅持把握以下原則:合作共贏是目標。只有以合作代替對抗,以協商取代脅迫,建設大家庭而不是拼湊小圈子,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而不是搞贏者通吃,世界才有光明的未來。規則秩序是基礎。要維護《聯合國憲章》,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信守共同商定的國際協議。公平正義是要旨。國家有大小,人口有多少,但在國際事務上大家是平等的。大國有責任幫助小國,富國有義務援助窮國,尤其要相互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有效行動是導向。各國的意愿和參與是多邊主義的關鍵,尤其要共同維護好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好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機制。
三、中國和歐盟攜手維護多邊主義大有可為。
中國和歐盟都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在維護多邊主義方面有著廣泛共識和共同利益。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法國期間,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四方會晤,就攜手建設多邊主義、改善全球治理形成重要共識。顯而易見,在維護多邊主義的進程中,中歐責任重大,我們應加強協調,旗幟鮮明發出更多反對唯我獨尊、倡導多邊合作的積極信號。中歐對有些問題看法不同,我們更應該以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政治智慧和對多邊主義的堅定信仰,凝聚共識,求同存異,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發展優化。中歐言簡行敏,我們在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伊朗核問題協議等合作成果卓著,更應該砥礪前行,深化協商、拓展合作、發揮引領示范。
針對個別與會者以中國市場封閉、南海局勢動蕩等為例,指稱中國是選擇性多邊主義,我列舉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廣闊市場為各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商機,從歐洲空客集團每三天向中國出售一架空客飛機,到今年底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翔實的統計數據和豐富的互利成果引發與會者的強烈共鳴和歡笑。在南海問題上,我指出眼下的詭異是,域外國家派軍艦發聲明忙得不亦樂乎、似乎唯恐南海風平浪靜,而以中國為首的南海沿岸國家則勠力同心積極推進協商合作,使南海成為和平合作之海。
我最后強調,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一路走來風景秀麗,我們始終堅持友好合作的主旋律,堅持獨立自主、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引領了中歐關系發展,也為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作出重要貢獻。55年前,戴高樂將軍認為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是理性選擇,更是必然選擇。那么在今天的世界,中法、中歐面臨新的使命和挑戰。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回應國際社會呼吁不斷優化多邊協商合作的機制和平臺,這是中國的必然和理性選擇,相信也必將是法國與歐盟的必然和理性選擇。▲(作者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央外辦前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