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煒杰
2018年12月2日睛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大名鼎鼎的李白曾“眼前有景道不得”,因為“崔顥題詩在上頭”,留下一段佳話。去年國慶,我到黃鶴樓,品讀它的歷史風貌,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我被深深震撼了。
黃鶴樓位于武昌的蛇山上,走過題有“三楚一樓”的牌坊,仰望五層四壁的黃鶴樓,看著它恰似五只凌空展翅的黃鶴的飛檐翹角,聆聽它掛在檐角上的一只只銅鈴在秋風中叮當的聲響,我心情十分愉悅。
順著人流走進黃鶴樓,首先映人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畫。這幅壁畫名為《白云黃鶴》,是由756塊彩色陶板鑲嵌而成。畫中,仙人騎乘黃鶴,吹奏仙笛;黃鶴樓立在祥云之中;地上人民載歌載舞,讓人感受到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整幅壁畫顏色鮮艷,生動形象,不禁讓人感嘆藝術大師的精湛手藝。
沿著樓梯,緩緩走向二樓,我眼前出現了六座從唐朝至今的黃鶴樓模型。唐代的黃鶴樓,樓有兩層,既能登高望景,又能作放哨之所。整座建筑高標卓立,古樸雄奇;宋代的黃鶴樓,擴大了面積,設計精美,由樓臺軒庭四部分組成,更顯得巍峨高聳,雄渾雋逸;元代的黃鶴樓,既不失宋代的雄渾雋逸,卻又增添了一番渺如仙宮的意境;明代的黃鶴樓,樓內分隔雅室,既可擺設宴席,又可題詩作畫,樓側有涌月臺,仙棗亭等,突顯出它的雍容華貴;清代的黃鶴樓,神奇壯美,宏偉大度;如今的黃鶴樓則雄渾穩健,氣勢雄壯。
最讓我震撼的是五樓的《江天浩瀚》的巨幅壁畫。這幅壁畫主要講述了長江從源頭開始流淌,途徑上流峽谷、神女峰、三峽、廬山、黃山以及太湖的故事,展現出萬里長江7000年的文化。它環繞展廳一周,看上去氣勢恢宏。這里有三幅畫。第一幅,從上到下依次記載了從遠古時期到萬里長江的演變和發展;第二幅,在石綠色的底色上面用金色的線描畫出的水浪占據了整個畫面,似乎讓人站到了長江的一個橫斷面上,感受著滾滾大江東去的磅礴景象;第三幅,反映了黃鶴樓自三國時期到清代的興衰演變。所有的十幅壁畫結合成一組,成為整個樓中最大的一幅壁畫。
走出展廳,來到走廊邊,遠眺長江景色。遠處長江上,煙霧彌漫,是有貨船來來往往。連接長江兩岸的武漢長江大橋此時也格外的雄偉,如一條長虹橫跨過江面。望著江對面的龜山,想起毛主席“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的詩句,我只覺得心曠神怡。
來到武漢,參觀聞名天下的黃鶴樓。那一次,我非常震撼。我對爸爸媽媽說:“下一次,我還要來!”
江蘇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初一(6)班
指導老師:薛漢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