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心
今天,微波爐已經成為了十分普及的廚房裝備,它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凍、加熱各類食物,網絡上甚至還有專門的微波爐食譜,教你如何使用微波爐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食。
不過,在人們使用微波爐的幾十年里,聳人聽聞的傳言就從來沒斷過。比如,微波爐會造成食物的營養流失,微波爐輻射傷害大腦等等。
那么家用的微波爐真的安全嗎?
微波爐如何加熱食物
在解答一些疑問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微波爐的工作原理。
讓我們先從水說起,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氧原子對電子的吸引力更強,所以水分子中的電子會比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頭,而離兩個氫原子遠一些。整體來看,電荷分布不均,水分子相當于一頭帶正電,另一頭帶負電,這樣的分子被稱為“極性分子”。
通常,分子是雜亂無章地排列的,而當極性分子處在電場中,正電那頭就會轉向電場的負極,負電那頭會轉向電場的正極。當電場不停地快速轉動時,水分子也會跟著轉,高頻率震動的水分子就會產生熱量。
微波爐實際上就是一個外加的、不停變化的電磁場,以每秒高達數億次的速度擺動,擺動產生微波(電磁波的一種),將電磁場能量逐漸轉化為分子的熱能。當然,一旦微波停止,旋轉電場消失了,水分子們也就安靜下來了。
微波爐致癌和破壞食物營養?
現在的人們可謂談“輻射”色變,只要一聽到輻射,就認為是不好的。實際上,從任何源頭發射出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都被稱為輻射,比如,來自太陽的光和不斷從我們的身體中散發出來的熱量都是輻射。電磁波的頻率決定了輻射能量的高低,頻率高,輻射的能量也高。
高能輻射包括X射線、伽馬射線和一些高能量的紫外線輻射,被稱為電離輻射,即它們有足夠的能量從原子和分子中移除一個電子(電離)。因此當電離輻射接觸到人體時,可能會破壞細胞內的DNA,從而導致癌癥。而微波和無線電等輻射能量較低,是一種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只能使分子中的原子運動或振動,但是不足以電離,即微波本身不會改變物質的化學或分子結構。
因此,微波不會直接導致人得癌癥,而且也不會讓食物產生致癌物質。甚至,它還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產生。對于魚、肉等食物來說,燒烤、炸等傳統加熱方式容易導致肉變焦,從而產生一些致癌物。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微波是會破壞分子結構的,不過,分子結構的破壞僅僅只是因為高溫加熱造成的,與在燃氣灶上加熱沒有本質的區別。
實際上,任何類型的食品加工都會使食材發生一些營養特征上的變化。曾有研究人員發表文章稱,微波爐加熱保留了西蘭花中的所有礦物質,但卻失去了維生素C。而維生素C本就在高溫下極易分解,因此任何烹飪方式都會導致其損失。
微波爐的安全風險
我們已經澄清了微波爐沒有致癌和造成食物營養流失的風險,不過,這并不代表微波爐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風險。例如,長期暴露在高劑量的微波輻射下,人體也會出現體溫升高或燒傷的現象。其次,一些實驗研究表明,長期接觸微波輻射的動物患白內障或生育能力下降的風險會提高,但對人體是否有類似的影響尚不清楚。
當然,我們也不用太擔心。市面上銷售的微波爐都是有嚴格的生產標準的,微波爐的金屬結構會很大程度上地阻止電磁波從設備中流出。
另外,有證據表明,在用微波爐加熱時,塑料包裝中的化學物質會轉移到食物中,這很可能與癌癥風險增加有關。因此,微波加熱食物時,食物應放在有微波安全標志的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