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鈺 邢寶龍 王桂梅
摘要:晉北地區綠豆主要種植于干旱半干旱區域,水資源利用效率低,難以獲得高產。因此,綠豆栽培可在傳統的種植管理模式下,結合先進的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以提高收益和品質。該文總結了膜下滴灌綠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材料及設備準備、選地、整地、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等。
關鍵詞:膜下滴灌;綠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Abstract:Mung bean is mainly plan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n north Shanxi Province.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ung bean,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management mode with the advanced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After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a set of green bea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jinbei area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election,preparation,seed processing,sowing,field management.
Key words:Submembrane drip irrigation;Mung bean;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Cultivation techniques
膜下滴灌綠豆栽培技術,以滴灌帶上覆膜,通過膜上精量點播,合理、適量、適時的施肥給養,配套病蟲害防治,實現“水肥一體化”。該模式下,需水量很少,且能夠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環于土壤與地膜之間,減少作物的株間蒸發;能適時適量地向作物根區供水供肥,調節株間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地膜覆蓋晝夜溫差變化時,膜內結露,能改善作物生長的微氣候環境,從而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增產效果明顯,適合用于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少水的地區。
1 材料與設備準備
1.1 材料 地膜選用幅寬75~80cm,厚度以0.01mm為宜,有條件的也可以選用降解地膜。滴灌設備技術參數選用應符合GB/T17187-2009要求。宜選用內鑲壓片式和迷宮式滴灌帶,滴頭的選用應考慮土質情況,重土壤和中土壤選用滴頭的出水量不大于3L/h,滴頭距離40cm。滴灌主管鋪放在大壟中間,支管長度盡量相同,使其對稱狀布置,毛管與作物的種植方向平行,各級管道與其上級管道成垂直布置。
1.2 設備 根據水源的泥沙情況選配過濾器。砂石過濾器有效過濾水中的有機雜質和砂石,常做一級過濾設備;網式過濾器做二級過濾設備。施肥罐宜選用壓差式施肥罐。根據灌區具體面積或作物株數選擇施肥罐容量,應該注意當罐體較小施肥罐時(小于100L),固體肥料最好溶解后倒入肥料罐,否則可能會堵塞罐體,特別在壓力較低時可能會出現。
2 播前準備
2.1 地塊選擇 一般土壤均可種植綠豆,但應避免選用過堿性(pH值大于8)土壤和低洼易澇的地塊,還要避免迎茬或重茬。以有灌溉條件的中性或偏酸性的沙壤土最為適宜。
2.2 施肥整地 春季整地以在土壤凍融交替之際及時進行為宜。為了適應機械化作業,以深耕為主,翻耕的深度一般在20~25cm比較合適。結合深耕,增施有機肥,以施用有機肥21500~45000kg/hm2為宜,以增補土壤耕作層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增強通氣性。有條件的地塊,應增施磷、鉀肥和根瘤菌。
2.3 種子處理
2.3.1 選種 在精選綠豆種子時,應注意綠豆籽粒中有一些硬實的種子,這部分籽粒的組織堅實,吸水性差,不易發芽,應予以剔除。為了預防種子攜帶病茵和蟲卵,將精選后的種子進行曬種,曬1~2d后,可使用多克福或者精鉀鉻菌氰等藥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
2.3.2 播種時間 適宜的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實踐證明,播種越早,越有利于高產。在適播期內,應盡量提前播種,為植株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
2.4 播種方法 采用起壟,一膜雙行一帶的種植方式,鋪設滴灌帶、覆膜、點播、鎮壓等作業一次性完成。種植密度在18萬~22.5萬株/hm2,每穴播3~4粒種子,穴距20~25cm,深3~4cm。
2.5 合理密植 綠豆的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方式而定。早熟品種株距密,晚熟品種株距稀。直立型品種株距密,半蔓生型品種株距稀。土地瘠薄株距密,土地肥沃株距稀。早播株距稀,晚播株距密。通過控制種植密度,充分發揮綠豆個體和群體優勢。
3 田間管理
3.1 鎮壓 為保證種子能夠在生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水分與養分,要及時鎮壓,減少土壤空隙,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綠豆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保證種子早出苗、出全苗。
3.2 間苗、定苗 出苗后要及時間苗、定苗。初生葉展開時間苗,按照行距40~50cm、株距10~20cm的標準進行間苗。間苗時應去弱病苗、小苗、雜苗,保留壯苗。間苗后也可視墑情適當澆水。第1對復葉展開時定苗。留苗時應按適合種植密度保留,同時發現缺苗斷壟應及時補種,實現苗全苗壯,達到高產目的。
3.3 中耕除草 為了保證綠豆苗有充足的養分,及時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1真葉期進行第1次淺鋤,淺鋤時應注意損傷綠豆苗根部;2~3真葉期進行第2次中耕,并結合定苗進行;分枝期進行第3次中耕,并結合培土。中耕除了防治草害,也可對雨后板結的土壤達到破除板結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通氣性,保持土壤的含氮量,保證作物良好的生長發育。
3.4 合理灌溉 綠豆抗旱性較強,尤其是苗期相對需水量較少,土壤可以干一些。開花期是綠豆需水量的臨界點,花莢期是綠豆的需水量高峰期,應在綠豆開花前滴灌1次,起到促進植株莢數及單莢粒數長;結莢期再滴灌1次,起到增加粒重、延長開花時間的作用。田間應保持50%持水量,一旦低于50%持水量,應及時灌水,防止落花、落莢。如遇澇應排水防漬。
3.5 科學追肥 施肥是綠豆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綠豆生育期內對肥料的需求比較集中,應掌握“基肥施足,苗肥到位,花莢肥重施”的原則。基肥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15000~22500kg/hm2、尿素45~60kg/hm2、磷酸二銨70~150kg/hm2。追肥根據苗情和土壤肥力進行,一般施尿素75~105kg/hm2作提苗肥,如果土壤肥力較高,可不追施氮肥。合理追肥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促使綠豆苗植株整齊健壯。花莢期是綠豆需肥的高峰期,可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4 病蟲害防治
綠豆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白粉病、根腐病、葉斑病、暈疫病、銹病和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豆象、地老虎等。對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現蕾期和盛花期是預防病蟲害的2個關鍵時期。防治病害,可用1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后進行噴霧防治,也可用80%代森400倍液。每隔7~10d噴藥1次,連續噴灑2~3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流行。蟲害以誘殺為主,根據病因對癥下藥,用甲霜銅、代森錳鋅、鏈霉素等藥劑進行防治。
5 收獲與貯藏
綠豆的豆莢所在部位不同,成熟也不一致,成熟的豆莢容易炸裂、落粒,所以一般在70%~80%豆莢變成黑色、籽粒硬化時即可收獲。綠豆大面積規模,可采用分段收獲,在早晨露水未干前用割曬機收獲配合人工攤鋪,并且在綠豆完全干燥后,用脫粒機進行脫粒。分段收獲具有早收、低損失和炸莢破豆少的優點。小面積綠豆收獲,可采用分期摘莢的方式收獲。收獲后的綠豆及時曬干、精選、熏蒸后即可入庫貯藏。
參考文獻
[1]程須珍.綠豆生產技術[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郝曦煜,梁 杰,肖煥玉,等.東北地區綠豆機械化覆膜栽培技術[J].東北農業科學,2018,43(5):13-15.
[3]王桂梅,邢寶龍,張旭麗,等.等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5(11):162-164.
[4]孫云云,高玉山,劉方明,等.吉林滴灌大豆水肥一體化技術規程[J].新疆農墾科技,2017,40(03):69-71.
[5]姚迎偉.綠豆高產栽培新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04):140.
[6]熱米拉·塔什珀拉提.淺談如何選擇膜下滴灌工程設計主要參數[A]//2015年1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15:3.
[7]張林.綠豆高產栽培技術[J].園藝與種苗,2018(06):37-38,42.
[8]劉海榮.綠豆的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9):7.
[9]胡云宇,馬敏.綠豆膜下微滴灌節水試驗[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2):98-9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