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儉英 萬正林 周艷霞
摘要:該文從萵筍的品種選擇、育苗、移栽、栽培、病蟲害、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紹了廣西地區萵筍越夏提早栽培技術。
關鍵詞:廣西;萵筍;越夏提早栽培
Abstract:The paper detailed introduc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sparagus lettuce for summer season in Guangxi,including cultivar choosing,seedling,transplanting,pest and disease controlling,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Guangxi;Asparagus lettuce;Early cultivation in summer
萵筍是南方常見的秋冬蔬菜之一,由于其具有口感好、耐貯存、運輸方便等特點,已經成為主要的外銷蔬菜品種,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1]。近年在廣西的種植面積發展較快,已經達到267km2,主要集中在賀州、貴港、防城港、柳州、桂林、南寧、河池等地,其中以賀州八步區的種植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2]。
萵筍在廣西的播種期可從當年9月到次年1月,品種以紫皮萵筍為主。但近些年,由于秋冬季萵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上市集中,導致價格低下,菜賤傷農。為了避開上市集中期,我們探索了廣西萵筍越夏提早栽培技術,以耐熱的綠皮萵筍品種為主,采用漂浮育苗+預打孔地膜覆蓋+膜下滴灌技術,將播種期提前10~15d,加上綠皮萵筍的成熟期比紫皮萵筍早熟10~15d,使萵筍的采收期比常規秋冬季栽培萵筍提前20d以上,錯峰上市,價格穩定,確保農民收入。在萵筍主產區推廣耐熱品種配套漂浮育苗+預打孔地膜+膜下滴灌技術,降低了病蟲草害的發生,保持土壤墑情,減少了水肥藥及人工的使用,具有明顯的減肥增效作用。
1 栽培季節
廣西北部地區可在每年8月上旬開始進行越夏提早育苗,南部地區可以晚10~15d再播種。
2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質、高產、耐熱性強、口感好、商品性高的綠皮品種。
3 育苗
3.1 育苗設備 選擇北面向陽、四周開闊、地點平坦、交通便利、有清潔水源的地方作為育苗地塊。育苗地應為南北走向,長寬為7m×1.4m、深20cm以上的長方形池。每個育苗池需準備紅磚和水泥磚、竹片、普通塑料薄膜等。育苗池砌好后,將池底整平拍實,消毒后用黑色塑料薄膜墊底,確保薄膜不漏水。在池邊用竹片搭成棚高為1m、跨度為1.7~1.8m的育苗拱棚,拱棚上加蓋一層防蟲網,外面一層覆蓋遮光率為50%遮陽網。
3.2 營養液的配制及后期管理 在清洗消毒后的漂浮池中放入清水,水深為10cm,最好用井水或靜置1~2d后的自來水,pH值在6.0~7.0間,不能用坑塘水、溝渠水。配制營養液的肥料可選用育苗專用肥,也可自行配制,三元復合肥(15∶15∶15)的用量按1kg/m3標準進行折算,將其放入水桶中溶解后,再沿池邊倒入漂浮池中,適當攪動混勻營養液。
3.3 育苗基質 育苗基質要求孔隙度約為60%,pH值6.0~7.0,速效磷100mg/kg以上,速效鉀100mg/kg以上,速效氮150mg/kg以上,基質疏松、保肥、保水,營養完全。可選擇購買漂浮育苗專用基質。也可自行配制育苗基質,原料主要有泥炭、蛭石和珍珠巖等,推薦將泥炭、椰糠、珍珠巖和蛭石按體積比4∶2∶2∶1充分混合后作為漂浮育苗基質。
3.4 基質消毒 購買的育苗專用基質不用消毒。自行配制的育苗基地需要消毒后才能使用,每m3育苗基質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g與營養土混勻,或用40%甲醛100倍液淋濕育苗基質,用塑料薄膜覆蓋密閉2~3d,揭膜攤晾7d后使用。
3.5 基質填裝 選擇規格為660mm×340mm×50mm的200孔漂浮盤進行育苗。用過的育苗盤經消毒處理后方可再次使用,可用0.1%~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或噴施消毒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裝盤時,首先將基質噴水,使基質稍濕潤,達到“捏成團,撒之即散”的效果。將濕潤的基質盛在育苗盤上,使之填滿孔穴,再輕輕抖動幾下,使基質與盤孔充分接觸,利于吸水,再把孔穴外多余的基質用竹片刮去。
3.6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20~30min或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min,撈出用清水洗凈,然后在室溫下浸種5~6h。
3.7 夏季破除高溫抑制催芽
3.7.1 冰凍催芽 將種子用紗布裹好放入-5℃~-3℃冷庫中冷凍24h,之后將凍結的種子放在室內任其融化,2~3d后當7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7.2 冰箱催芽 將濕紗布包好的種子置于冰箱保鮮室,保持15℃~20℃,3~5d后當7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7.3 井水催芽 將種子用濕紗布裹好懸吊在井中,離井內水面30cm,3~5d后當7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催芽過程中要及時補水,每天至少將種子淘洗1次,中途讓種子適當見光。
3.8 播種 將已發芽的種子點播在穴盤中,每穴播1~2粒,種子要放在孔的正中,每盤播完后在漂浮盤上均勻撒蓋1薄層細土或基質。覆蓋基質應厚薄均勻一致,以使出苗整齊。播完后均勻地淋1次水。
3.9 上池 在漂浮池中灌營養液至8~10cm深,將播好種子的漂浮盤放入漂浮池中,在小拱棚上覆蓋防蟲網及遮陽網。
4 苗期管理
4.1 肥料 整個漂浮育苗期要追肥2次,均使用三元復合肥(15∶15∶15)。幼苗1葉1心時進行,用量按0.5kg/m3標準進行折算。第2次追肥在幼苗長至2葉期時進行,用量按0.8kg/m3標準進行折算。將復合肥放入水桶中溶解后,再沿池邊倒入漂浮池中,適當攪動混勻營養液,不能直接從育苗盤上方噴灑肥水。
4.2 溫度 出苗后要在每天早上9∶00-下午4∶00用50%的遮陽網進行遮蔭。
4.3 補苗、間苗 出苗后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進行補缺,可用細竹片將1個孔穴內有2苗的撬出1苗,補在沒有出苗的孔穴中,拔除多余苗,每個孔穴留1苗。
4.4 煉苗 待幼苗長至2~3片真葉后即可逐漸揭膜煉苗,讓幼苗盡早適應棚外的自然環境。在第2次追肥后不加水,不施肥,自然落干營養水,保持基質和菜苗有充分的水分和濕度即可。當幼苗具4~5片真葉時即可進行移栽。
4.5 苗期病蟲害防治 漂浮育苗只要在播種前進行嚴格消毒和規范管理,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一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根據為害病原噴藥防治。移栽起苗前2~3d,再噴施1次百菌清或多菌靈,帶藥移栽,減少大田移栽后的防治工作量,降低成本。
5 定植
5.1 整地 起畦前1犁1耙,按畦面寬1.2m、帶溝1.5m寬起畦,蓋1.5m寬的銀黑雙色地膜,地膜按30cm×30cm的規格在出廠前進行預打孔,可以減少田間打孔的工作從而提高種植效率,同時也避免人工打孔出現的孔距不整齊的問題,提高田間管理的標準化。膜下擺放滴灌帶。畦面要平整細碎,田塊四周要開好排水溝。
5.2 施基肥 每hm2施腐熟有機肥22500~30000kg,或15∶15∶15三元復合肥450kg。
5.3 移栽 當幼苗長出4~5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1d穴盤要淋透水。宜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定植,種植密度為30cm×30cm。定植后需短期覆蓋遮陽網遮蔭,在晴天早上9∶00-下午4∶00用50%的遮陽網進行遮蔭,3~4d幼苗成活后撤掉遮陽網。
6 田間管理
6.1 水分 定植后及時淋定根水,緩苗后根據土壤墑情淋水。苗期應控制澆水,以防爛苗,雨后要及時排澇。
6.2 追肥 移栽成活10d后施肥1次,每hm2施30kg尿素+30kg復合肥(15∶15∶15);后期每隔15d進行追肥,每次施肥量為每hm2施150~225kg復合肥(15∶15∶15),共2~3次。
7 病蟲害防治
萵筍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菌核病、軟腐病、霜霉病等,主要蟲害是菜青蟲、蚜蟲、黃曲條跳甲等。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1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霉克多66.8%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輪換進行噴施防治病害??捎?%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5%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2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3000~5000倍液輪、48%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輪換進行噴施防治蟲害。
8 采收
當萵筍的心葉與外葉齊平時可進行肉質莖的采收。
參考文獻
[1]呂家龍.蔬菜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何燕.八步區近年萵苣菌核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初探[J].廣西植保,2005,18(3):18-19.
[3]王勝軍,祝花,王孝琴.無公害春、秋、冬萵筍三季栽培技術規程[J].長江蔬菜,2018,8:70-73.
(責編: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