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慧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綠色發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人們對新鮮、安全的農產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社會關注度也非常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的監管,不僅事關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意義重大。該文介紹了廣德縣落實農產品質量監管的主要措施,以期保障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廣德縣
廣德縣是安徽省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深入實施“工業強縣、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農業“兩區”建設為主要載體,努力做好轉型發展文章,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打造綠色精品農業大縣、高效生態農業強縣。現有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國家級12家),省級家庭農場24家;共有2個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1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25個產品榮獲“省級著名商標”、16個產品榮獲“省級名牌產品”,51個產品榮獲“三品一標”認證(地理標志產品3個),認證面積達2.24萬hm2,占確權面積的71%。2018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3.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770元。先后被評(列)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全國油料生產大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全省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縣、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等。
近年來,廣德縣堅持把農產品質量監管擺在突出位置,通過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強化農業生產環節全過程監管,注重“主體+示范基地+品牌”發展,落實重要監管舉措,有力地提升了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 組織領導擺在首位,狠抓工作責任落實
1.1 健全組織到位 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員會,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組,強化協調聯動,各項職責落實到部門到人,增強農安工程的組織保障。各鄉鎮相繼成立組織,均設立了監管站和建成快檢室,安排了專職人員2名,職責要求明確。
1.2 落實責任到位 縣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列入了“興鄉強鎮”目標管理考核,一并將農安工作與年度中心工作同布置同調度;縣農業農村局認真落實惠農政策資金“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票否決項”和“四項掛鉤”制度,強化主體責任。
1.3 強化應急到位 縣農業農村局成立應急處理領導組和專家組,制定了《廣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預警方案》、《廣德縣農業生產環節糾紛調處工作方案》等工作制度,落實關鍵環節職責,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2 規范源頭監管,保障農業用藥安全
2.1 落實《農藥管理條例》,嚴格市場準入 嚴把農藥經營準入關,對不符條件的“小、散、亂”經營網點予以淘汰。截至目前該縣共發放《農藥經營許可證》147份,淘汰不規范農藥經營網點130余家。
2.2 加快高毒高殘留農藥“下市” 自2014年起,該縣對高毒高殘留農藥實行定點經營管理、專柜銷售,對高毒、限制使用農藥實行實名登記購買制度,對經營網點和農戶購買進行嚴格控制與監管。2019年,經過縣農產品質量監管局多次協商,達成高毒高殘留農藥“下市”共識,推廣替代農藥20余個品種,“下市”力爭在2019年底前完成。
3 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落實源頭管理,先后開展了“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檢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專項執法行動”、“放心農資下鄉”等,2019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81人次,檢查農資經營網店711個次,檢查農產品生產主體230家次,監督抽查農藥23批次,獸藥12批次,飼料8批次,立案查處2起,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藥和非法添加等行為。分別在桃州、新杭2個農業大鎮舉辦草莓、茶產業質量提升活動,開展農產品產地農資市場及農產品專項監督檢查,邀請安吉、長興農業執法大隊,各鄉鎮有關負責人、種植大戶400余人進行觀摩,期間定量檢測草莓樣品20份、茶葉樣品33份,合格率100%。
4 創新實施第三方托管監測,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
該縣在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將鄉鎮市場監管站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站進行有效整合,整合后共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室36個,初步構建了層級清晰、權責明確的“縣-鄉-市場(主體)”3級農產品監測體系,實現了縣域農產品產地監測全覆蓋。同時,基于“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干”的發展理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縣財政每年投入500萬元以上專門用于購買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負責全縣農產品基地、市場快檢及風險監測工作,為保障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縣農業農村局制定《廣德縣201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計劃》,將定量與定性檢測相結合、例行檢測與風險監測貫穿全年各個時段,按年度對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安全監測與評價,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2019年,廣德縣政府再次核撥專項檢測經費支持,計劃定量檢測農產品1020批次,定性檢測28000批次,有力地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5 強化發展保障,大力培育區域公用品牌
5.1 注重規劃先行 制定《廣德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廣德縣農產品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將推進區域公用品牌整合與塑造作為重要工作任務來抓,按照“統一公用品牌、統一產品標準、統一生產制度、統一產品包裝”的方式,提出并推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發展模式。擬通過主體申報、部門審核、政府授權使用的方式,遴選優秀農業主體及品牌,組建協會組織加快市場化運營,促進抱團發展。
5.2 完善機制建設 遵循“四個最嚴”為準則,正在加快制定出臺《區域公用品牌標識使用管理辦法》、《區域公用品牌財政獎扶工作方案》、《區域公用品牌主體及產品監督監測工作方案》、《區域公用品牌營銷推廣工作方案》、《區域公用品牌落實主體責任工作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對納入授權使用的主體落實最嚴的審核門檻、最優先的獎扶政策、最嚴格的監管監測、最廣泛的營銷宣傳、最嚴肅的監督問責。
5.3 強化發展保障 廣德縣政府每年安排發展現代農業專項資金2000萬元,同時還專門安排了茶產業發展、村級集體組織發展扶持資金、食用農產品監督檢測、促進“三變”改革發展、土地確權登記、“兩區劃定”等專項發展資金,對農業主體開展標準化建設、品牌創建、評定評選都予以應補盡補,有力支撐發展了現代農業和夯實了創建農業品牌的基礎,營造了“農業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先后培育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國家級12家),省級家庭農場24家;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30個(國家級6個、省級8個);培育“三品一標”產品51個,分別按照縣政府相關文件兌現了獎補政策。
6 開展宣傳培訓,提高質量意識
一是結合“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三下鄉活動”、“安全生產月”、“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等活動,開展多種形式宣傳培訓,大力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和綠色防控技術;二是強化農業主體自律責任意識,建成自律性快檢室14個,分行業發放并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告知書、承諾書,納入“一企一檔”;三是通過電視條目式宣傳、微信群一對一宣傳、在重要農產品基地樹立宣傳牌、與市監等6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活動等方式,引導普通群眾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識假辨假能力;2019年累計培訓農產品經營主體、農資經營人員1000余人次,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