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忠 莫祥懷
摘要:綜合考察結果表明,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94科,596屬,1060種(含種以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35科,60屬,90種;裸子植物5科,5屬,6種;被子植物154科,531屬,964種;珍稀瀕危植物21種。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地理成分較為多樣,以熱帶成分為主,區系熱帶性質明顯,在科的分布區類型上,以泛熱帶分布占優勢,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保護區植物區系比較古老,科的組成中,屬和種都是以單屬科和單種科為主體。在屬的水平上,屬的組成中,單種屬和寡種屬是構成屬的結構主體,泛熱帶和熱帶亞洲成分占優勢,共有195屬,占保護區種子植物非世界分布屬的39.55%;中國特有屬6屬(占1.22%),說明該區存在特有現象,但不明顯。
關鍵詞: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組成;區系特征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d sivein spection,there were totally 1060 species of wilds permatophyte,including subspecies,belonging to 596 generaand 194 families in Qimuzhang Nature Reserve. Among them,35 families,60 genera,90 species belonging to fern,5 families,5 genera,6 species belonging to gymnospermsand 154 families,531 genera,964 species belonging to angiosperms. 21 species arera reandendangered plants.Seed plants of the genus floracom position varies the tropical elements were dominant and the flora was remarkably characterized by tropical zone.For areal types of families,pantropical families contributed 57.03% of the total families.The plant composi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 is tics of there serveisancient. In the composition of families,both genera and species are dominated by single branch and unispecific families. At the genericlevel,single species and oligopoly species are the main structure of genus.tropical elements were the dominant components,19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ropical genera contributed 39.55% of the total.There were 6 generaendemic to China,in which contributed 1.22% of the total.
Key words:Qimuzhang Nature Reserve;Composition of plantspecies;Flora characteristic
植物區系是指一定區域內所有植物種類的總稱,是在一定的地理、自然、歷史條件綜合作用下發展演化的結果[1]。植物區系特征的研究,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資源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2]。近年來,對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及植被的系統研究非常有限,相關植物、植被的調查研究多側重于野生觀賞植物資源等,而對其植被及區系究甚少[3-5]。為此,本研究依據近期科考補充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旨在為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評估與保護、自然保護區規劃與建設、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提供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廣東五華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東部,五華縣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8′49?~115°23′37?,北緯23°46′11?~23°51′43?,總面積5880hm2,地處北回歸線北緣,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保護區所在地屬于中、低山丘陵地貌類型,群峰矗立,相對高程多在500~1000m,其中最高峰七目嶂海拔1318m。由于雨量多,瀑流切割強烈,地勢起伏大,溝谷縱橫,溪流遍布,構成了復雜多樣的地貌格局;保護區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隨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增加,從山麓到山頂依次發育著赤紅壤、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山地灌叢草甸土,為不同生境要求的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6]。
2 研究方法
采用“樣線+樣點”法,結合群落調查,對區內野生植物進行系統考察,通過標本采集、資料查閱,專家鑒定,整理保護區種子植物名錄進行區系分析。生活型、生態型根據《中國植被》中生活型系統進行劃分[7],種子植物科、屬的分布區類型根據李錫文、吳征鎰[8-10]的方法進行劃分,科、屬的等級劃分參照何增麗[11]的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保護區種子植物具有明顯的多樣性 由表1可知: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94科,596屬,1060種(含種以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35科,60屬,90種;裸子植物5科,5屬,6種;被子植物154科,531屬,964種(單子葉植物23科95屬142種;雙子葉植物131科436屬822種)。根據Drude氏生活型系統,將區內的種子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類,該區域草本植物包含草本植物378種,占總種數的38.97%;木本植物包括喬木296種、灌木8種,分別占總種數的30.52%、0.82%;藤本植物95種,占總種數的9.79%。該數據反映出保護區種子植物生活型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植被特點,生活型多樣,草本植物占優勢。被子植物占區域種子植物總數的89.09%,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區內種子植物科、屬、種數分別占廣東省科、屬、種數的65.43%、27.92%、13.91%,說明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種子植物區系中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區域之一。
3.2 保護區植物科的成分復雜
3.2.1 科的組成 將保護區159科劃分為5個等級。含20種及以上的大科共有11科,分別為菊科(含39屬57種)、禾本科(含29屬35種)、蝶形花科(含22屬38種)、茜草科(含20屬34種)、蘭科(含17屬25種)、薔薇科(含16屬36種)、莎草科、大戟科(含15屬27種)、莎草科(含12屬24種)、山茶科(含9屬28種)、樟科(含7屬32種)以及殼斗科(含5屬30種),共計191屬366種,分別占總科、屬、種數的6.92%、35.63%和37.73%。保護區內較大科(10~19種)有13科,共計75屬177種,有中等科(5~9)和寡種科(2~4)85科,共計220屬377種,僅1科1種的有50科50種,占總科數的31.45%(表2)。科的組成結果表明,區內單種科和單屬科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區系的古老性該區生,說明物多樣性較復雜;另外,單型科常表示該科物種在這一地區的演化終極,極有可能消亡,單型科越多,科的多樣性就越不穩定。
3.2.2 科的分布區類型 根據吳征鎰[9-10]的方法,對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進行劃分,將保護區植物區系的128科劃分為9個分布區類型,4個變型(表3)。區內以泛熱帶分布的科所占比例最大,為73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北溫帶分布次之,共19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14.84%。區內植物熱帶分布型有94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73.44%,優勢科(較大科以上)中泛熱帶分布的有15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40.16%。表明該區種子植物區系科的分布類型以泛熱帶成分為主,熱帶性質的科占優勢,表現出亞熱帶植物區系的特點。
3.3 保護區植物屬的成分特征明顯
3.3.1 保護區植物屬的組成 在保護區種子植物屬內種的組成中,種子植物屬共計536屬,按所含種數可劃分為4個等級。由表4可知,區內以單種屬和寡種屬(2~4屬)占優勢,共計511屬766種,分別占總屬、種數的91.81%、72.28%;中等屬(5~9)、較大屬(10~19)共計25屬204種,分別占總屬、種數的4.66%、21.03%。單種屬一般代表著植物的古老屬終結與新屬建立2個方向,該區單種屬占的比例最大為64.93%,說明該區域有利于古老殘遺植物類群的保存與新建類群的遷移定居。
3.3.2 屬的分布區類型 屬能較準確地反映植物系統發育過程中的進化分化情況和地區性特性。根據吳征鎰等對中國種子植物劃分的分布區類型對保護區的野生種子植物的493屬進行區系分析,劃分為14個分布區類型和12個變型(表5)。區內熱帶性屬共計357屬,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屬的72.41%,溫帶性屬共計130屬,占26.37%;中國特有分布6屬,占1.22%。整個區系以熱帶亞熱帶成分占絕對優勢,說明了本區系的熱帶、亞熱帶性質。保護區種子植物群落中的喬木層優勢屬有榕屬Ficus、冬青屬Ilex、山礬屬Symplocos、安息香屬Styrax、厚殼桂屬Cryptocarya等都屬于此類型,另外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熱帶雨林下層和層間常見的粗葉木屬Lasianthus、九節屬Psychotria、巴戟天屬Morinda等也屬于此類型。本區系與世界各地植物區系的聯系程度來看,在熱帶成分中,與泛熱帶(29.21%)和熱帶亞洲(13.79%)聯系最密切;溫帶成分中,與北溫帶(6.90%)和東亞(5.48%)聯系較密切;與泛地中海的聯系最少(0.20%)。該區系的另一個特征是植物組成較分散,含單種的屬和寡種的屬較多,其屬內種的組成與科內種的組成比較一致,即較少的屬含較多的種,絕大多數屬含有的種類較少,這是植物區系比較古老的一個原因。在該區的植物區系中,含種類多的科、屬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區內中國特有分布6屬,占中國特有屬260屬的2.3%,說明該區特有現象占有一定比例但不明顯[11]。
4 結論與討論
4.1 種子植物物種多樣性 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94科,596屬,1060種(含種以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35科,60屬,90種;裸子植物5科,5屬,6種;被子植物154科,531屬,964種,其中,單子葉植物23科95屬142種,雙子葉植物131科436屬822種;珍稀瀕危植物21種。區內種子植物的科、屬、種數分別占廣東省科、屬、種數65.43%、27.92%、13.91%,是廣東省種子植物區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區種子植物的生活型多樣,主要以草本植物為主,種類豐富,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植被特點。
4.2 植物區系具有典型的熱帶亞熱性質 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的另一個特征是植物組成較分散,在科級水平,共有9個分布區類型,4個變型,在屬級水平上,共有14個分布區類型和12個變型。主要原因在于區內的單種屬和寡種屬分別占總屬、種數的91.81%、72.28%,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地理成分方面,在科、屬2個層次上均表現出明顯的亞熱帶性質,泛熱帶分布的科有73個,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其表征科主要有山茶科、樟科、殼斗科、蕓香科等優勢科;區內熱帶性屬共計357屬,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屬的72.41%,分布最廣泛,與泛熱帶、熱帶亞洲分布,聯系最密切,分別占該區總屬數的29.21%、13.79%。
4.3 植物區系具古老及復雜性 在起源特點和特有現象方面,種子植物起源比較古老,分布有很多古老的類群,主要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殼斗科、木蘭科、毛茛科的部分物種;區內單種屬與寡種屬,分別占總占總屬、種數的95.32、78.97%,占絕對優勢,表明該區植物區系的古老及復雜性。中國特有分布6屬,占1.22%,特有現象存在,但不明顯。
參考文獻
[1]吳征鎰,王菏生.中國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1-125.
[2]夏延國,寧宇,李景文,等.中國黑戈壁地區植物區系及其物種多樣性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13,33(9):1906-1915.
[3]徐曉麗,李坤新,林錦森.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其利用[J].江西園藝,2004,20(4):35-36.
[4]朱報著,張東生,徐斌,等.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珍稀野生花卉資源[J].廣東林業科技2007,23(2):24-27.
[5]王勇進,李秉滔,徐祥浩.廣東五華七目嶂植物區系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14(3):102~109
[6]鄧輔唐,徐頌軍,徐祥浩.廣東省七目嶂自然保護區的森林植被類型[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J].2004,12(1):36-40.
[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被圖編輯委員會.中國植被及其地理格局[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94-96.
[8]李錫文.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統計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9]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10]吳征鎰,孫航,周浙昆,等.中國種子植物區系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52-80.
[11]何增麗,王天鵬,胡爽,等.廣東魯古河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15,31(6):8-15.
[12]應俊生,張玉龍.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1-24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