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夏

新生代父母面對的隔代育兒矛盾,和上一代父母所遇到的已經有很大不同,甚至和“60后”“70后”所遇到的都不太一樣了。
小時候,我看到我媽和我奶奶之間,最大的矛盾是衛(wèi)生習慣。我媽在醫(yī)院工作,我奶奶從鄉(xiāng)下來,倆人因為洗手不洗手、臉盆消不消毒等問題成天鬧不愉快。據(jù)說因為我奶奶總是喜歡把嚼過的東西喂我這件事,害得我媽差點和我爸離婚。當我媽開始了帶孫輩的生活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和衛(wèi)生習慣毫無關系,但可能都是上一輩人難以理解的一些問題。
矛盾一:育兒權威地位之爭
我媽在醫(yī)院工作多年,雖然不在婦產科和兒科,但畢竟見多識廣,所以一副她什么都懂的做派。自我懷孕之日起,她就充當著我的私人醫(yī)生角色。當我順利地把孩子生出來之后,她是我家育兒權威的地位就不可撼動了。但是,畢竟她老人家了解的那些養(yǎng)育知識,有些已經過時,有些還是錯的,我不可能事事都聽她的,我畢竟是新生代父母啊!因此,關于這方面的爭吵和矛盾可以說是最激烈的。從要不要給寶寶補維生素D,到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吃什么,看上去都是我在一次次地挑戰(zhàn)她的權威,經常最后要打電話給他們醫(yī)院的兒科大夫才算結束爭論。
不過,慶幸的是,我老媽這代人也是知識分子,只要能有根有據(jù)地說服她,她并不固執(zhí),而且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好,改得很快。
矛盾二:有姐妹團撐腰
我們這些新生代媽媽,都特別看重閨密關系,有很多不同性質的姐妹團。我發(fā)現(xiàn)我媽也有好幾個姐妹團,比如白天帶孩子一起曬太陽的小區(qū)看娃姥姥團,微信群里的各種聊養(yǎng)生、家務事的姐妹團。我媽每晚出去“團建”之后,或者是刷了朋友圈、看了微信群轉發(fā)的文章之后,就會帶給我各種“指示”:“她們說不能給孩子買太多玩具。”“她們說你上次去的那個早教機構是騙人的!”“她們說……”有一次我忘了因為什么事跟我媽頂了兩句嘴,接下來的兩天里,我上下樓坐電梯的時候,都會碰到各種語重心長教訓我的阿姨:“小潘,怎么能這么氣媽媽呢?媽媽幫你帶孩子不容易!”“夏夏,阿姨覺得這次可要先跟你媽道歉啊!”微信上,我阿姨、舅媽和姑姑都紛紛和我“談心”,給我發(fā)來各種要孝順老人的鏈接讓我思過。其實,當我媽把我頂撞她的事情告訴了親戚、朋友之后,她的氣也就消了,在家里樂呵呵地喂寶寶吃蘋果泥呢!
像我奶奶那樣的傳統(tǒng)女性,更愛把抱怨藏在心里,把自己憋成“內傷”。但我發(fā)現(xiàn)我父母這代人不太一樣了,他們能找到出口,能有人傾訴。其實那幾天我氣歸氣,心里還是贊同我媽把不開心的事情和周圍的姐妹、朋友們說說的,幫我?guī)Ш⒆右呀泬蛐量嗔耍植荒茉诤⒆用媲案覡幊常ㄟ^姐妹團批評我,我也就認了吧!
矛盾三:有話直說的尷尬
大家都說我們“90后”有個性,表達情感直白,但我覺得在這點上我媽似乎比我更“90后”。每逢周末、長假,她從來都毫不客氣地撇下寶寶,自己回家休息,或者出去放松。要是她想買什么首飾、衣物,都會直接和我說:“我?guī)湍憧春⒆舆@么辛苦,你送我吧!”對我們什么地方看得不順眼,也會直接說:“我覺得你倆應該放下手機再跟孩子玩,別一邊看手機一邊看孩子!”任何問題她都會擺在桌面上解決,所以我們之間很少相互猜疑,都是直來直去地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但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矛盾,就是她太直接的教導經常讓我和老公感覺尷尬。我們都是名校畢業(yè),又工作了好幾年,在單位帶新員工的主管,在家經常被我媽劈頭蓋臉地數(shù)落不說,白天還可能會接到她的“吼叫”電話——一訓就是10分鐘以上,以至于我們在單位一看是老媽來電,就趕緊拿起電話跑步躲進樓梯間,生怕被徒弟看見我們的尷尬。有時候我委婉地請她注意點兒自己的態(tài)度,結果就是掀起更大的“風暴”。我也想,這樣的狀況雖然讓我老覺得在家里像孩子一樣沒地位,但也比相互猜疑心生間隙好得多。我有個“70后”表姐就特別羨慕我和我媽之間能這樣直接、透明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