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張瑤
4月9日,由山西省科協主辦的山西省首屆水污染防治學術論壇在并舉辦。會議邀請生態環境領域方面的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防治水污染,打好攻堅戰”主題,進行了高屋建瓴的學術交流,為山西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任南琪,全國水文地質專家、國務院資深參事、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王秉忱,國家高科技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委員會副主任賀煥亮,北京化工大學原副校長、教授丁巨元,太原理工大學教授、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袁進等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許富昌,省住建廳巡視員李錦生,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保監察專員、總工程師李凌昇,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巡視員王景龍,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巡視員、省專家學者協會生態環境分會會長劉西丹出席會議。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郝建新主持開幕式。山西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董川主持論壇。
開幕式上,許富昌表示,當前山西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水污染防治現代化理念和技術成果為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作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力軍,希望全省科技工作者與各位專家廣泛交流,把專家先進的理念和建議留下來,從中找到差距,汲取動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以新姿態、新擔當、新作為實現自身價值,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保持定力,在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取得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任南琪從理念轉變為先導、黑臭消除是核心、數字化規劃與管理三個方面,作了題為《海綿城市理念與黑臭水體治理實踐》的主旨報告。他通過介紹城市水循環系統的發展歷程,指出黑臭水體治理是海綿城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海綿城市理念是根治黑臭水體的根本保障。他說,對于水資源缺乏地區,污水也是重要的水資源。山西這樣的內陸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要打造城市水循環系統3.0版,發揮自然系統滲、滯、蓄、凈與人工強化作用,最終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王秉忱就我國城鄉居民飲水與環境污染防治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有關問題作報告。他指出,目前,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在整體上呈現加重和持續擴散蔓延的趨勢。地下水污染應立足于防,一旦污染很難治理。我國居民飲水主要面臨三大問題,即水量不足、水質污染和管理不善,因此須采取開源節流、防控修復、建立管理體制等針對性措施。
李凌昇介紹了山西省水環境污染現狀,分析了全省水污染問題根源和在管理方面的困惑,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他指出,山西目前工業污水處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城鎮污水問題較為突出,因此目前防治水污染的主任務就是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建設。
袁進對山西河流水生生物相關問題作了簡要說明。他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山西水資源開發強度和水污染物排放強度都大幅提高,水生態環境發生劇烈變化,表現為河道萎縮、徑流衰減、水質污染、生態退化等,水環境和水生態問題非常突出。他表示,保護河流棲息地,修復河流生態系統,特別是恢復河流濕地是保護和保育水生資源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
江家京對農村污水處理領域的癥結和治理新模式等內容作了闡述。我國污水處理的癥結主要表現為:出水標準不合理;重處理輕收集;污水資源回用率低;忽視生態自凈功能等一系列弊端。他提出,要因地制宜制訂不同的出水標準,采取適宜的工藝和方法,將農村污水前端的管網收集作為重點,充分利用河流自凈功能,全面治理農村污水為目標。
論壇期間,任南琪、許富昌、郝建新、劉西丹為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生態環境分會揭牌。許富昌為任南琪院士頒發省專家學者協會生態環境分會名譽會長聘書。
最后,進行了主題為“改善水環境,山西怎么辦?”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
本次論壇由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綜改區管委會指導,山西省科協主辦,省專家學者協會、省學會學術服務中心、省院士專家服務中心、潤民環保集團承辦,省資源型地區綠色生態學會、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協辦。省內相關部門、協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石化等相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代表及媒體代表共計400余人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