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梅
摘要:在數學課堂實踐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興趣、品味數學,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久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激發;興趣;品味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集中注意、活躍思維,使學習活動能夠有效持久地進行。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培養數學興趣的要求:“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更有必要了。下面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設計新課導入,誘導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學生對初次接觸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教師就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設計一個好的導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講一個小故事,或做一個小游戲等形式導入新課。
二、創設生動的探究情境,在疑問中激發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中,作為教師,筆者總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灌輸給學生最多的知識。因此所關注的往往只是一節課中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可現如今的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更關注地是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引入課題后,筆者就把學生“推入”教學中,讓他們充分體現“主人翁”的地位,讓他們在疑惑中產生探索的欲望。
三、加強動手操作,調動學習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四、獲取成功喜悅,讓學生體驗學習興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會給學生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濃厚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為出發點,而且要對同一學習內容要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設計適當的“困難性”題目,讓學生思考、探究、討論、品味,不斷激發思考的興趣,挑戰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而得到答案,品嘗到攻克難題的艱辛,感受數學的樂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五、通過鼓勵創造,升華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及時、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對學生準確回答問題加以肯定,對不懂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啟發并加以鼓勵,多采用鼓勵性語言,傾注更多的寬容、尊重、理解、信任、表揚和鼓勵等,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形成樂學的心態,學習就會更積極,更主動,哪怕只是一句“你講得真好!”“你真棒!”“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哪怕是一面紅旗、一朵紅花,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不分大小,教師要給予鼓勵性評價,讓孩子們獲得成功的滿足,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使他們真正領悟創造的愉快和歡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寓興趣于教學中,讓興趣為學生在課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寓品味于數學中,讓品味為學生在學習上保持興趣提供持久的動力。這樣的課,教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