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鵬 張嬋
近幾年,虛假訴訟在我國各地呈爆發態勢,《刑法修正案(九)》未出臺以前,虛假訴訟行為在刑法上還是一片空白,因此很多人利用法律的漏洞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同時大規模的虛假訴訟案件是對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僅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破壞正常的司法秩序,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下面筆者就虛假訴訟罪及相關法律條文,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關于虛假訴訟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有關學者和部門建議增加誠實信用的原則,得到立法機關的認同,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一次審議后對《民事訴訟法》第13條修改為“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當事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后,根據有關修改意見,最終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在第13條第1款,“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行為意義上的誠實信用,一類是實質意義上的誠實信用。行為意義上的誠實信用是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訴訟中實施訴訟行為行使訴訟權利或履行訴訟義務,以及法官行使國家審判進行裁判。實質意義上的誠實信用是指法官、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訴訟過程中須維持雙方當事人利益平衡,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其實質是公正、公平。
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112、113條規定了虛假訴訟的司法處罰,檢察機關對虛假訴訟的監督。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主要有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典型的形式表現在(1)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在訴訟中對相關事實作出虛假自認,騙取法院判決書侵害他人權利。(2)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虛構民事法律關系,捏造案件事實,達成虛假協議,騙取法院調解書,侵害他人權益。(3)假離婚,利用離婚訴訟轉移財產、逃避債務、侵害債權人利益。(4)在離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與親友串通,以假借條等形式虛構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侵害對方利益。
根據近年來信訪接待來分析,虛假訴訟主要是民間借貸、企業破產、房屋買賣等。對虛假訴訟問題,進行研究反映,2015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07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307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1款行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3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將嚴重的虛假訴訟行為入刑。2018年10月1日施行的兩高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中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實踐中關于虛假訴訟的定罪量刑案件管轄等爭議的問題給予明確的解釋。
二、虛假訴訟的定罪認識
1.(1)犯罪構成:關于犯罪主體,“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和惡意串通的被告均可以成為犯罪主體、自然人或單位均可以成為主體。(2)犯罪行為:虛假訴訟罪是指行為人據以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據以立案受理構成民事案由的事實,限于“無中生有”虛假訴訟行為事實,捏造事實行為的是民事法律關系。
2.虛假訴訟罪是單方欺騙和雙方串通,民事訴訟法第112條、113條規定的是雙方串通虛假訴訟行為,而刑法規定是單方欺詐和雙方串通兩種虛假訴訟行為,虛假訴訟罪僅適用于民事訴訟程序,根據罪行法定原則的要求,行政虛假行為不構成虛假訴訟罪。
3.虛假訴訟罪區別于詐騙罪,卻是以騙取財物為目的,刑法第307條指第3款的處理原則,主要是針對以騙取財物為目的虛假訴訟犯罪,與侵犯財產類犯罪,屬牽連犯罪,擇一重處。司法解釋第5條、6條規定了司法工作人員與他人共同實施虛假訴訟犯罪的,同時構成枉法裁判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虛假訴訟的特點
1.訴訟主體,具有特殊利益關系、學歷較低、初犯居多、共犯居多、行為人之間多是親人、朋友、商業伙伴等客觀關系,司法工作人員守法意識普遍較強,與他人共同實施虛假訴訟犯罪的極少,對行為人人身危險性小。
2.訴訟目的,通常以侵占他人財產,獲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損害為目的。
3.訴訟隱秘性高,調解結案方式比較多,虛假訴訟捏造事實實施提起民事訴訟涉案當事人往往具有高度的合意性,利益具有一致性,串通偽造證據,隱秘性高,由于當事人雙方在訴訟中對抗性明顯不足,虛假訴訟一審終結的比較大,法院很容易促成調解。
四、虛假訴訟的難點
虛假訴訟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手段隱蔽方法多樣,決定了虛假訴訟發現難、查證難、追責難,主要是虛假訴訟大部分是調解結案,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1.案件來源的主要渠道是利益受害方的控告、舉報極少案件來源檢察機關在辦理案件工作中或者其他渠道偶然發現,多是在一審生效裁判作出后的較長時間,在案件執行階段性執行完畢后發現的線索。
2.案件查證難,辦案手段缺乏,檢察機關發現虛假訴訟案件線索,能夠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調查核實,而調查核實缺乏強制性,當事人不配合檢察機關的調查核實,檢察機關缺乏有效的制約、判裁措施。
3.基層檢察院承擔著查證職責,但是基層院人員配備普遍不足,人員短板嚴重制約了虛假訴訟案件的調查。
五、虛假訴訟必須嚴格監督
檢察機關是審判監督機關,對民事訴訟案件負有審查、糾錯的司法職能,作為虛假訴訟的偵查追訴主體合法合理,而公安機關司法職能發揮主要的形式是案件偵查,并不具有審判監督職能,對于虛假訴訟損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案件,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鼓動案外人向檢察機關舉報,對虛假訴訟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要聯合各部門共同打擊,虛假訴訟背后的職務犯罪行為,要加強檢察機關與偵查部門協作,進一步健全虛假訴訟違法線索和職務犯罪線索雙向移送機制,要加強與控告申訴、案件管理部門的協作,使虛假訴訟案件線索在檢察機關及時發現暢通流轉。
(作者單位:臨猗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