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張曉利
是什么點綴了山西吉縣的春色?藍色的光伏電板整齊有序地坐落于桑峨牡丹園內,含苞待放的油用牡丹正在被春風喚醒,遠處盡情高歌起舞的2019年“春華秋實”文化旅游系列活動正在上演,無不讓人心情舒暢。
比春色更讓吉縣人欣喜的是,2018年8月8日已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行列的吉縣,正以全新思路全新規劃繼續鞏固脫貧,務實“旅游+農業”,打好“紅色蘋果、黃色瀑布、綠色生態”三色品牌,讓吉縣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讓吉縣的家園越來越美好。
九萬農民謀一果 七十二行興一業
36度的緯度帶,1000米左右的海拔,酸堿適宜、土層深厚的土壤,平均11.5℃的溫差,年均2300小時的光照以及極好的空氣質量賦予了吉縣蘋果種植的天然優勢,也成就了吉縣蘋果色澤晶瑩剔透、口感酸甜適中的獨一無二之優勢。
“吉縣的蘋果產業已成為全縣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農民的致富產業、支撐產業,且實現了‘五個80%以上,即:80%以上的耕地種植的是蘋果,80%以上的行政村是蘋果專業村,80%以上的農民從事的是與蘋果相關的產業,80%以上的農民收入來自于蘋果,80%以上的貧困戶依靠蘋果實現了脫貧。”吉縣政府副縣長強曉輝說。
4月29日,汽車緩緩停靠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吉縣柏山寺鄉西嶺村千畝蘋果園基地附近,放眼望去,果樹成片成片聚集,茂綠的葉子盛情開放,枝條正被進行“拉伸”。“蘋果果苗是由根系發達的海棠樹嫁接而成,種植期間,果農要對其進行精細化、系統化管理,土、肥、水、密度、光等配比均衡才可實現產量效益的最大化。”柏山寺鄉黨委書記葛吉平向《科學導報》記者介紹道,“吉縣果樹之所以能實現提質升級,一是取決于新技術的推廣與交流,減密間伐平接換優技術的引進很好地保證了通風透光性,此外,依托西北農大、山西農大等專家技術團隊建言指導,果樹的種植有了技術支撐;二則取決于管理方式的進步,枝條數量決定著葉子數量,葉子數量決定果子數量,一般而言,70厘米的枝條為最佳生長狀態。果農在種植時要進行‘疏花定果,花期剪去多余花蕾,果期剪去最小果實,只保留較大果子,取精品而不貪多。”呵護果苗的成長至成形采摘,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近年來,吉縣縣委、縣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安裝殺蟲燈2100盞,防護欄40余公里,搭建防雹網5000余畝,修建管護房200余座,有效保護了果農的利益。
“若想保證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正宗的吉縣蘋果,-1℃~-3℃的冷藏庫即時保鮮則起到關鍵作用。”走進超正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冷藏庫,芳香四溢的蘋果味撲面而來。公司董事長丁振榮熱情地向往來的參觀人員介紹著,“沿著貨梯而上,每個冷藏庫分有3個隔離層,總高度7.6米。蘋果入庫前應預先將溫度降至0℃~-3℃左右,并進行庫房滅菌消毒,放置蘋果箱的底層使用的是竹葉竿,起著通風降溫的作用。擺放蘋果時要按照蘋果的品種分庫、分垛、分等級堆碼,便于貨垛空氣環流散熱降溫。”依靠科技助推,超正果業還引進了全自動化的精選清洗包裝設備,特別是“蘋果分色自動化設備”最為突出,相當于為蘋果做CT,根據蘋果紅色分布、均勻程度、蘋果大小等,智能地進行精準識別,實現蘋果自動分揀。之前30人人工分揀1天3萬斤的蘋果量,現如今一小時便可完成。
“一業興、百業旺”,“九萬農民謀一果,七十二行興一業”。目前,吉縣蘋果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6萬畝,有機產品認證2.5萬畝,綠色食品認證4.3萬畝,無公害產品認證8.8萬畝。吉縣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15.59億元。以蘋果為契機,相應的產業鏈發展也得以延伸,吉縣建成深加工企業兩個,年產量6500噸,年銷售達5000萬元,建成果品包裝企業15個,年銷售3500萬元。以蘋果為主題的采摘樂園開始應運而生,新的業態模式也正在逐步探索。
靠果致富固脫貧 果樹認領同受益
脫貧,靠的是蘋果,鞏固脫貧,依然離不開蘋果。實現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吉縣縣委、縣政府脫貧后思考的方向,從種植、貯藏、深加工到營銷物流配送,全產業鏈的環環相扣不容小覷,唯有把好每一關方可成就大產業。
“蘋果認領活動是鞏固吉縣脫貧的創新舉措,一方面可帶動果農增收,擴大吉縣蘋果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讓民營企業家、社會人士等在閑暇之余參與體驗休閑采摘、親子互動的別樣旅游風情。果農管理者可通過微信、攝像頭等方式,將其果樹的相關信息實時告知領養者,領養者可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吃到放心健康的好蘋果……”4月29日下午,在“鞏固脫貧 創新發展看吉縣”暨“蘋果認領”系列采風活動啟動儀式座談會上,科學導報社副社長張云提出的新業態模式——“蘋果認領”得到了參會人員的認可與支持。
“利益共存、風險共擔是‘蘋果認領活動長此以往合作的保障。”山西省科技民營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李效增說。由山西省科協主管、科學導報社旗下的科技民營企業家協會將會積極投身到體驗鄉村生活、感受農耕文化、認領吉縣蘋果的活動中去,助力和鞏固吉縣脫貧成果,推動吉縣經濟蓬勃發展。
座談會上,吉縣縣委副書記趙松強對此次“蘋果認領”活動充滿期望,他希望借助科學導報社的平臺優勢進一步提升吉縣蘋果的品牌價值,為吉縣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撐,進一步培育壯大吉縣蘋果品牌。
新業態的衍生,是吉縣蘋果持續發展的旺盛生命力,推動“蘋果認領”,架構“私人訂制”,讓蘋果產業像其顏色般愈加紅火。蘋果認領不僅可以讓認領者親自體驗感受蘋果從生到長的全過程,還可以幫助吉縣擴寬銷售渠道,實現產供銷體系的全態系發展,吉縣果業中心、蘋果產業協會、電商協會等也將共同攜手,為蘋果找好家,筑牢紅色王牌。
壺口飛瀑氣勢宏 品牌旅游韻味足
與蘋果一樣,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壺口瀑布也是吉縣的主打品牌。
“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4月30日,記者走進壺口風景區,一覽黃河之雄風。向遠處望去,奔騰翻滾的浪花一浪接著一浪向前涌來,急促飛速,像奔馬般擁擠直入河溝,滾滾河水夾雜著泥沙在飛落間跳躍,在巨石碰撞間激起層層水花,迎面襲來,恬淡清新。來往的游人驚羨于壺口的恢弘氣勢,大有氣吞萬里如虎之豪邁,或用相機咔嚓咔嚓記錄壺口壯美,或高歌一曲以訴內心激情澎湃,或靜靜聆聽壺口濤聲生生不息,或起舞輕盈感嘆自然之神奇。游玩間隙,一抹彩虹悄然掛于瀑布之上,難以言說的欣喜更使得游人流連忘返。
“姑娘,騎上毛驢,穿上花衣,來拍個照吧!”在壺口瀑布景區,隨處可見頭裹白毛巾、身穿白馬甲、緊扎紅腰帶、一手拿旱煙袋、一手拉毛驢招攬生意的師傅們。今年72歲的老師傅是他們其中的一員,老師傅告訴記者,毛驢服務隊有30多人,分兩批次輪流換崗,15人為一批次,他們都是壺口附近幾公里的農民,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與自己同歲的師傅還有幾個,因壺口旅游業而使得自己這把年紀也能每年為家里增收一兩萬元。“每年‘五一長假期間,來壺口旅游的人特別多,只要能站人的地方都是滿滿當當的,招攬生意也容易,一天可收入近千元。”已是滿臉皺紋的老師傅竟不顯滄桑,反倒更顯樸實與可愛。帶有陜北風情韻味的花衣白背心,也讓這地處晉陜交界的壺口更顯得韻味十足。
利用壺口景區優勢,周邊從事牽毛驢照相、擺攤等工作的農民都得到了益處,也讓其因旅游服務而突顯了更高的人生價值。據統計,2018年,壺口景區前三季度游客數量已與2017年全年游客數量持平,達128萬人次;今年,僅“五一”小長假前3天,壺口景區就接待游客8萬余人。壺口瀑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進在旅游產業強勢發展的浪潮中,為山西打造出了一張亮麗名片。
吉縣,這顆鑲嵌于中國版圖一個特定區域的璀璨明珠,用濃厚的壺口底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吉縣兒女,蘋果的豐收豐產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吉縣人。吉縣因蘋果而出名,日子富了;吉縣因壺口而家喻戶曉,家園美了。今日騰飛的吉縣勢必會牢牢握緊紅色、黃色兩張王牌,輔之建設好綠色生態牌,推動吉縣實現脫貧不返貧,一路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