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救國:展所長結緣煉油
20世紀30年代,日寇的鐵蹄踐踏錦繡的中華山河。就是在那救亡圖存的時刻,侯祥麟與石油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他回憶說:“我曾經受黨的委派參加國民黨學兵隊,希望能奔赴抗日最前線。但是,國民黨的消極不抵抗政策,讓我救國無門。而當時內地汽油、柴油奇缺,直接影響到抗戰,用現在的術語來說,當時我們遭遇了極度緊迫的‘能源危機,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質能,發揮替代能源的作用。我是學化工的,我十分渴望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投身煉油事業,為抗日做一點實際工作?!本瓦@樣,經過黨組織批準,侯祥麟離開學兵隊,投入到煉油生產中。
在重慶,他曾經用桐油、菜籽油做原料煉制汽油和柴油;在云南,他還曾經到一家煤煉油的公司工作。后來,這些煉油廠因為各種原因紛紛倒閉。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侯祥麟接受黨組織的委派,到美國繼續深造。
“當時離抗日戰爭勝利已經不遠,我們必須有一批技術人才來建設國家。我們黨正考慮派一些技術人員出國學習深造。而我所學的專業也非常合適,我十分渴望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投身煉油事業,為祖國建設做一點實際工作。”
1945年1月,侯祥麟33歲,從印度加爾各答乘船去往美國留學。這一去就是5年。
1950年6月,侯祥麟再次踏上祖國的大地。“終于可以為祖國大干一場了,心情的那種痛快和興奮真是難以形容!”時至今日,回憶起那段往事,侯祥麟的聲音還激動得有些顫抖。
2?? 報國:傾力育“五朵金花”
1963年12月,人民大會堂,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正在舉行。周恩來總理莊嚴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臺下掌聲雷動。
可就在3年前,中國的石油化工工業還是舉步維艱。侯祥麟清楚地記得,1960年時任副總理的聶榮臻給石油部部長余秋里的一封信:“……航空油料仍完全依賴進口,煤油的技術問題還未解決,汽油只能生產部分型號,潤滑油也有不少問題。這些情況使人擔心,一旦進口中斷,飛機就可能被迫停飛,某些戰斗車輛就可能被迫停駛?!?/p>
此時,擔任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的侯祥麟已經52歲了??伤埨t掛帥,組織起6個研究室的力量,親自帶領科研人員日夜苦干,甚至連除夕夜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回憶起那段日子,一貫舉重若輕的侯祥麟坦誠道:“在這種形勢下,我所承受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p>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們不僅解決了航空煤油的技術問題,還研制出了氟油、硅油、脂類油等一系列高精尖特種潤滑油品,滿足了中國航空、航天、核工業發展的特殊需要。
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產生了。大慶原油雖然產量很高,但缺乏先進的煉制手段,不能加工成高質量的油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62年,石油部在香山召開了煉油工作會議。會議決定集中各方面的技術力量獨立自主地開發煉油新工藝、新技術,焦點集中在五個項目上: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相關的催化劑、添加劑研制。在石油部副部長劉放的提議下,他們給這五項技術起了個美麗的名字——“五朵金花”。
作為石油部石油科學研究院主管煉油科技工作的副院長,侯祥麟可以說是研制“五朵金花”的直接領導者。1965年前后,“五朵金花”相繼盛開。其中的四項工藝技術的工業化裝置分別在大慶煉油廠、撫順石油二廠、錦西石油五廠先后建成投產,各種催化劑、添加劑也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的煉油工業技術在60年代中期接近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并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為國:耄耋之年擔重任
2003年5月25日一早,剛剛過完91歲生日的侯祥麟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陳設簡樸的客廳里,溫家寶認真聽取侯祥麟的建議,并就一些技術問題與老人進行討論。溫家寶說,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石油消耗增長很快。我們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做出詳盡的戰略規劃。他希望侯祥麟發揮自己的專長,在這方面多作貢獻。
就這樣,侯祥麟又一次站到了國家需要的最前沿,擔任中國工程院“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組組長。
之后的一年時間,侯祥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總理交給的任務中。歷經一年多的調查,侯祥麟和他的同事們科學地分析了我國和世界油氣資源的現狀及供需發展趨勢,提出了我國油氣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指導原則、戰略措施和政策建議。
2004年6月25日上午,中南海。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辦公會議,聽取“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的匯報。作為課題的主要負責人,侯祥麟院士作了主要發言,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國油氣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受到溫家寶總理和與會者的贊揚。
然而,就在同一天下午,與侯祥麟相濡以沫近半個世紀的老伴李秀珍不幸與世長辭。聽到老伴故去的消息,侯祥麟平生第一次對女兒大發雷霆。他的秘書張繼先回憶道:“侯老一迭聲地叫找車去醫院,還未及出門就再也忍不住,抱頭痛哭?!?/p>
親人走了,可工作還要繼續。一個月后,侯祥麟再次召集“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的原班人馬,開始了“油氣可持續發展與替代戰略研究”。他說:“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發揮余熱,再為國家多做點事?!?/p>
2005年侯祥麟仍舊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他經常到北京六鋪炕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原石油部)辦公樓上班。2005年上半年,他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他總是這樣說:“我和祖國一起走過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歷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今天的祖國的成就感到驕傲;作為一個有著6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對自己的政治信仰終身不悔;作為一個新中國的科學家,我對科學的力量從不懷疑,我為自己一生所從事的科學工作感到欣慰?!?/p>
齊芳
侯祥麟心語
搞科技,要看你追求什么,真正的快樂在創新和奉獻中。科學就是要創新,科學家探索的是未知領域。搞科研也不僅僅是做論文,你的研究應該對人家有用,對國家和人民有好處;而不是僅僅為了錢、為了名。
下圍棋時,你擱個子兒,好像沒什么用,但后來就用上了,靠它贏了。
異想不一定能天開,但沒有異想,肯定開不了天。
我們是科技工作者,科學研究應該嚴謹務實,不要搞這些虛頭。
我是學化工的,我十分渴望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投身煉油事業,為抗日做一點實際工作。
年輕時的動力來自愛國救國,想走科學救國的路。后來信仰馬列主義,追求一個理想的社會。當然距離目標還很遠,但要從點點滴滴的事情做起。
得先辦國家的事,再辦自己的事。
不要總不高興,不要斤斤計較,干工作對我是高興的事……人活著要處理好兩件事:一個是腦力勞動,一個是體力勞動,兩者我都做一點。
我和祖國一起走過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歷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今天的祖國感到驕傲;作為一個有60多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員,我對自己的政治信仰終身不悔;作為一個新中國的科學家,我對科學的力量從不懷疑,我為自己一生所從事的科學工作感到欣慰。
我知道,我所經歷的人生道路,也是相當多的中國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路,我的一生無處不打下深刻的時代烙印。所有這些,對未來的人們或許能有一點點啟示。這就是我最真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