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恕
摘要:為了做好文物收集工作,博物館在收集各地文物和標本的同時,還必須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避免我國珍貴文物受到損害,這是博物館最基本的義務職責。而博物館工作者也要對每一件文物負責,正確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嚴格遵守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已經受到損害的文物要及時做好修復工作,通過加強對文物的管理力度,有效防止文物受到任務破壞,實現我國寶貴精神文化遺產的永久傳承。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生存環境
一、文物保護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物保護是博物館工作的首要任務
文物有著不可再生的特點,是人類歷史社會發展過程中遺留的有著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實物。因此,博物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強對文物的保護。
(二)社會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前提
社會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前提,這不僅是文物自身客觀規律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實需要。唯有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才能讓文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三)產生經濟效益,塑造文化形象
博物館通過銷售紀念品、印制圖書音像作品、舉辦展覽活動、收門票等多種方式,能夠獲得一定的直接收入。收益主要用于發展與補貼公益事業,主辦者無法從中得到利益,并且博物館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能夠創造出巨大社會收益與無形文化財富。另外,文物還能夠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二、溫度對文物的影響
第一,溫度升高導致文物物理變化速度不斷升高;第二,溫度升高加快了化學反應速率;第三,庫房溫度過高,給庫房有害物質提供了生存環境;第四,庫房溫度升高后,還會導致很多藏品產生熱脹冷縮反應,對藏品造成的較大的損害,尤其是年代久的藏品;第五,庫房溫度較低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是庫房溫度越低就越好,只有保持合理的溫度與水分,才能得到較理想的效果。
三、濕度對文物的影響
第一,隨著濕度的不斷增加,會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尤其是金屬材質的文物,如青銅器等;第二,庫房濕度較大,加快了紙質文物中的紙張纖維素水解;第三,庫房濕度較大,加劇了有害氣體與灰塵等的損壞程度;第四,庫房濕度較大,促進了有害生物的繁衍;第五,庫房濕度較大,容易導致字跡不穩定的紙張字跡褪色;第六,庫房濕度較低或較高,均會導致木質、紙質以及絲綢品等藏品發生變形或開裂。
四、文物具體的溫濕度環境控制措施
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其一,應當增加更為完善的溫濕度監控設施,能夠對文物庫房與展廳的溫濕度進行更為系統的監控,進一步掌握溫濕度的變化規律;其二,在保障安全的先決條件下,展廳與文物庫房的空調系統應當與恒溫恒濕系統一樣24小時不間斷開啟;其三,應當從調節文物所處的微環境著手,比如在文物展柜、文物儲藏柜以及文物囊匣當中放置調濕劑,但必須要對文物展柜、文物儲藏柜以及文物囊匣的密閉性進行改進;其四,將文物庫房溫濕度環境監測與控制落實到館藏文物保護工作當中,有效避免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對文物產生的損害,真正保護并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物。
綜上所訴,我們要加大文物庫房的建設力度,分析溫濕度環境因素對不同材質文物的影響,不斷完善現代化設施,加強溫濕度環境控制,有效延長文物壽命。
參考文獻:
[1]孫麗美.中小博物館文物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調節[J].科技傳播,2016(02).
[2].杜樹志.中國航海博物館文物保存環境溫濕度的研究[J].國家航海,2015(12).
[3]奚三彩,張永慶.博物館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文物保存的關系[J].文物保護技術,2014(03).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州市遼沈戰役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