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恒 趙忠彩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體育教師對寫作存在一種心理上的畏懼,認為那不屬于自己涉及的領域,自己所要關注的只是當下的工作,上好課、帶好訓練就行了。至于寫論文,走教科研之路是不切合實際的。自己不是搞學術研究的,搞不搞教科研有什么區別呢?面對這樣的困惑,筆者也停止過曾經堅守的寫作之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守,自己與寫作已經結下了無法割舍的“情誼”。
寫作是一種“痛”并享受的過程。如果帶著功利性的心理來進行寫作,則寫作動力持續時間不會太久,且也不會真正感受到寫作所帶來的意義和樂趣,更不可能走上名師的舞臺。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說:“與真命題相反的是假命題,但是與一個深刻真理相對立的,可能是另一個深刻的命題。”同理,與創作、記錄的美好相對的是痛苦的磨礪。在創作與記錄過程中更多的是感悟、體驗、磨礪,甚至還要忍受極大的孤獨和痛苦,正所謂“板凳應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個磨礪與痛苦的過程,如同康復中的病人一樣,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痊愈”恢復的過程。許多人因這種“痛苦”而放棄了自己的初心,丟掉了自己曾經堅守的夢想。
其實,寫作之路也需破繭成蝶的陣痛、更需鳳凰涅槃一樣的磨礪。在人的一生中,要經歷一系列改變,心智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化,而阻礙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是懶惰和怯懦。因此,成功就像《圣經》里說的那樣:“被召喚者眾多,被選上者寥寥。”要想成為有思想、有個性、有一定知名度的體育教師,寫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是體育教師展示自己教育教學思想和能力的良好方式之一。在學校體育教育與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懂得俯下身子,甘于坐冷凳子,要及時反思、總結在教育教學中的點滴,并把它記錄下來。當然,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用心積累和靜守。一個不能真正專注于寫作的人,無法體會來自敲擊鍵盤的“痛苦”中的享受之美。只有真正沉下心來,反思、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成果,才能真切體會到寫作的價值和意義。當別人在閑暇中和朋友對酒當歌、各種娛樂時,筆者則更多地在獨自挑燈夜讀,學習、總結、反思、寫作。寫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而最終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作為體育教師應該通過總結和反思更好地服務于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并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和即使失敗仍充滿斗志的激情。
寫作是來源于實踐的反思。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是我們的財富,我們不是理論家,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自己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一線體育教師在教研中要落腳于實踐教學,將實踐經驗總結成為推動能力提升的有效助力。這就要求教師能用一種敏銳的目光,捕捉身邊的點滴,匯成思想的洪流。能把平時積累的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遺憾與機智等資料進行梳理、整合,形成有理有據、有血有肉的論文,從而在“從反思到實踐,從實踐到反思”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提升論文的價值和生命力,給教學以借鑒。
此外,教學實踐是一線教師撰稿的源泉,教師在寫作過程中要實事求是,要立足于實踐,不做浮夸之論文,任何論文脫離實踐就失去了價值。它應來源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并需要解決、探討的各種問題。因此,在掌握學校體育教育規律和教育教學技巧的同時,體育教師更應該通過教育科研實踐之路,撰寫有價值的論文,在實踐中不斷“萃取”,更新教學理念,不斷錘煉,汲取新知識,拓展新領域,在體育教育科研之路途上不斷創新,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形成自己的思想。
試問當下,有多少同行仍能堅守自己的初心,堅守那份清寂而漫長的寫作之路?無論怎樣,作為基層學校體育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我們都不應該放松對自己寫作上的要求。因為在堅守寫作的旅途上,始終會有一雙你看不見的手,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智慧,悄然地指引著我們走向新的征程。
我們內心深處所要追求的不應是寫作帶給我們的功利的“浮華”,而應把它當作體育教育教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寫作已經賦予了我“幸福”的感覺!因為,它記錄下了我與學生的點滴,記錄下了我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的思想,刻下了我成長的足跡。
只要敢于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甘于忍受路途之中的艱辛與磨難,我們就能達成人生新的境界。在堅守寫作之路的同時,我們會逐漸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堅持自己的選擇,踏上人生的跑道,相信自己可以用一種積極的方式締造生命的意義,收獲人生的感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執起手中的筆,與寫作一路同行,寫出我們的思想和教育教學中的點滴,用一份淡然和執著,行走在體育教育教學之路上。
校對有感:原湖北省體育教研員朱萬銀老師說過:“好文章是從做開始的。”我很贊成。一線體育教師要想寫出好文章,只能走實踐、總結、寫作,再實踐、再總結、再寫作之路,沒有捷徑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