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姝萍 劉美香 馬麗麗
(開封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表現為睡眠時打鼾,伴有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由于其導致機體長期慢性缺氧,對耗氧量大的器官影響較大,已成為腦血管病的又一危險因素〔1〕;OSAHS患者睡眠過程中反復發生的缺氧、再氧合,使得氧化應激水平增加,氧自由基增多,活性氧簇的大量產生,從而導致炎癥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失衡,炎癥反應發生,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損傷、血管內膜增厚、斑塊形成〔2〕。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胎盤生長因子(PLGF)在血管內皮損傷、動脈硬化斑塊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MMP-9是MMPs中分子量最大的基質金屬酶,調節細胞外基質動態平衡,當其被激活后可通過降解細胞外基質,引起基底膜破裂,動脈硬化斑塊內MMP-9表達增多,斑塊內的膠原纖維和結締組織降解增多,并導致斑塊破潰、脫落引起腦梗死的發生,可作為缺血性腦卒中的預測指標〔3〕。PLGF屬于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家族中的一員〔5〕,PLGF通過與VEGF受體(VEGFR)-1特異性結合發揮一系列病理生理學作用,由于VEGFR-1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表面,因此具有促進內皮細胞增殖、調節內皮細胞生長、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誘導血管生成等多種功能;在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5〕;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合并OSAHS的嚴重程度與血清MMP-9、PLGF水平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開封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發病3 d以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96例。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制訂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的腦梗死診斷標準,并均經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排除標準:①有意識障礙或存在嚴重并發癥而不能完成檢查或睡眠監測者;②有房顫、風濕性心臟病或脈管炎等可能導致腦栓塞的患者;③近1個月內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或手術、較嚴重的外傷者;④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嚴重營養不良或合并有腫瘤、免疫性疾病者;⑤有肺部及鼻部疾病者;⑥有甲狀腺疾病者。
1.2分組 患者均應用多導睡眠監測儀監測否合并有OSAHS,主要觀察呼吸暫停及低通氣指數(AHI)、最低血氧飽和度(SaO2)。OSAHS指每夜7 h睡眠中呼吸暫停及低通氣反復發作30次以上或 AHI≥5次/h。根據監測結果將合并OSAHS組的腦梗死患者作為OSAHS組112例,男78例,女34例,年齡38~76歲,平均(63.9±8.5)歲,不合并OSAHS者為對照組84例,男61例,女23例,年齡41~78歲,平均(65.8±9.3)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依據2007 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發布的OSAHS 疾病嚴重程度評價標準分為四個亞組:無OSAHS組:AHI<5次/h,SaO2≥90%;輕度組:5次/h≤AHI<15次/h,85%≤SaO2<89%;中度組:15次/h≤ AHI<30次/h,80%≤SaO2<84%;重度組:AHI≥30次/h,SaO2<80%。以AHI為主要判定指標。合并OSAHS者根據監測結果分為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
1.3MMP-9、PLGF的檢測 取靜脈血4 ml注入含樣品保護劑(抗氧化劑)的試管中,輕輕混勻,靜置在冰盒中,待其自然沉降、凝固;而后低溫高速離心,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置于-20℃保存,每批樣本集齊后采用固相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驗原理:將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包被固相載體,與待測樣品中MMP-9、PLGF結合,再加入酶標記特異性抗體,然后加入底物顯色。用酶標儀在 450 nm處測定。標準血清濃度與OD值進行回歸后計算樣品濃度。
1.4其他觀察指標的檢測 均于發病3 d內于早晨、空腹采集靜脈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生化檢查均采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質控合格。HCY采用循環酶法檢測。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1腦梗死患者合并OSAHS組與對照組MMP-9、PLGF水平及其他檢驗指標比較 OSAHS組與對照組HbA1c、HCY、UA、hs-CRP、HDL-C、TC、T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OSAHS組MMP-9、PLGF、L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OSAHS組與對照組MMP-9、PLGF水平及其他檢驗指標比較
2.2合并不同程度OSAHS的腦梗死患者MMP-9、PLGF、LDL-C水平比較 重度OSAHS組MMP-9、PLGF水平明顯高于中度組、輕度組(P<0.05);中度OSAHS組MMP-9、PLGF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P<0.05);三組間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合并不同程度OSAHS的腦梗死患者MMP-9、PLGF、LDL-C水平比較
與輕度組比較:1)P<0.05;與中度組比較:2)P<0.05
2.3OSAHS嚴重程度與MMP-9、PLGF水平Pearson相關性分析 AHI與MMP-9、PLGF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515、0.599,均P=0.000);最低SaO2與MMP-9、PLGF水平呈顯著負相關(r=-0.531、-0.659,均P=0.000)。
OSAHS與腦梗死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爭相報道,Wisconsin Sleep Cohort 前瞻性分析提示OSAHS患者AHI>20者4年內患腦卒中的概率提高4倍〔6〕,OSAHS的嚴重程度與腦梗死的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7〕;OSAHS誘發急性腦梗死的可能的機制較多,其中OSAHS可以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影響黏附分子的表達和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炎性反應增加,使血管內皮功能失調,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斑塊破裂。
MMP-9參與血管內皮的炎癥反應,趙慧新等〔8〕報道了急性腦梗死合并OSAHS患者AHI越高,MMP-9水平越高,且動脈硬化程度越重,提示OSAHS通過炎性因子作用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及腦梗死的形成。本研究結果產生可能原因為OSAHS導致的低氧、高碳酸血癥,體內活性氧增加,氧化應激增強,細胞內皮損傷,活性氧的增加促進MMP-9的活化,并激活MMP-3、MMP-8等酶類,協同降解大量細胞外基質,促進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并可導致斑塊破裂而降低斑塊穩定性〔9〕,促進腦梗死的發生。
筆者〔10〕曾對急性前循環腦梗死患者血清PLGF水平與頸動脈粥樣斑塊超聲特征進行相關性研究,發現急性腦梗死患者PLGF水平增高,不穩定斑塊組PLGF水平高于穩定斑塊組和無斑塊組,提示PLGF水平越高,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越差,PLGF可作為頸動脈易損斑塊的敏感生物學標志物來評估頸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本研究提示OSAHS的嚴重程度與PLGF呈正相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PLGF與OSAHS造成機體缺氧有關,PLGF為缺氧誘導因子(HIF)-1的靶基因〔11〕,HIF-1是在缺氧條件下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及人體的一種轉錄因子,HIF-1是目前發現的唯一特異的在缺氧狀態下發揮活性的轉錄因子。VEGF依賴于 HIF-1的轉錄激活。HIF-1α就是通過誘導其下游缺氧反應基因的表達,廣泛參與組織細胞的缺氧反應和缺氧適應性反應,HIF-1α表達與 VEGF呈正相關,PLGF與 VEGF 有協同作用,是 HIF-1的下游缺氧反應基因中的一員,故PLGF參與了缺氧條件下的反應〔12,13〕。
OSAHS可以影響脂質代謝,脂質代謝異??赡苁侨毖跏贵w內極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增加〔14〕,抑制了組織中LDL-C的活性,缺氧可使含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巨噬細胞更易轉化為泡沫細胞,促進動脈硬化斑塊形成。但本研究LDL-C水平并未隨著OSAHS的嚴重程度而升高,考慮可能與觀察樣本量小有關。
因此,除了OSAHS本身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外,由于其導致機體缺氧等機制而使MMP-9、PLGF水平升高,進一步加重了動脈硬化的形成,促進腦血管病的發生;OSAHS的發病率較高,為可防、可治性疾病,臨床醫生應提高對此病的重視程度,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有效控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