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捷燕 江櫻 鄭操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占惡性腫瘤第1位〔1,2〕。臨床調查顯示,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5%,且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已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時機,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成為其主要手段〔3,4〕。胸腺法新又為胸腺肽α1,在腫瘤、膿毒血癥、免疫缺陷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治療中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5,6〕。本文擬探討胸腺法新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近遠期療效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間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0例,納入標準:①經術后病理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②臨床分期Ⅲ~Ⅳ期,且預計生存期>3個月;③簽訂知情同意書;④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經病理診斷為小細胞肺癌;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及肝腎功能嚴重異常;③精神疾病;④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1~73〔平均(56.47±6.14)〕歲;臨床分期Ⅲ期14例,Ⅳ期16例;腺癌17例,鱗癌13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5〔平均(55.85±5.87)〕歲;臨床分期Ⅲ期15例,Ⅳ期15例;腺癌18例,鱗癌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西他賽聯合順鉑(DP)化療,具體方法:多西他賽(湖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967)75 mg/m2,第1天;順鉑(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22)25 mg/m2,第1天。21 d為1個化療周期,連續3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皮下注射胸腺法新(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20)1.6 mg/次,2次/w,直至化療結束。
1.3近期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判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4個等級,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4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采用卡氏功能狀態(KPS)評分評價生活質量,治療后≥10分為生活質量提高,變化<10分為生活質量穩定,減少≥10分為生活質量降低。觀察兩組隨訪1年、2年、3年生存情況。
1.5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采用單克隆抗體雙色直接熒光標本法,取肝素0.1 ml抗凝全血+熒光標記單克隆抗體20 μl,標記后于室溫條件下避光反應15 min,溶血后應用美國Beckman-Coulter流式細胞儀(EPICS-XL Ⅱ型)檢測,采集細胞數,每管10×103個以上,采用Listmode系統軟件分析數據,計算淋巴細胞門細胞陽性率,對淋巴細胞群設門,在雙參數細胞點狀圖上分析CD3+、CD4+和CD8+的百分比。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344,P<0.05)。見表1。
2.2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提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30,n(%)〕
與觀察組比較:1)P<0.05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n(%),n=30〕
2.3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前CD3+、CD4+、CD4+/CD8+比較無統計學差異(t=0.485、0.306、0.619,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CD3+、CD4+、CD4+/CD8+較治療前顯著增加(t=5.689、5.072、7.878,均P<0.05);對照組治療后CD3+、CD4+、CD4+/CD8+較治療前顯著降低(t=4.402、4.464、4.930,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CD3+、CD4+、CD4+/CD8+顯著高于對照組(t=10.261、10.894、10.557,均P<0.05)。見表3。
2.4兩組生存情況比較 兩組隨訪1年生存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隨訪2年和3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表4 兩組生存情況比較〔n(%),n=30〕
目前,臨床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腫瘤領域研究的難點和熱點,其中內科治療是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時間及提高生活質量的最主要手段〔7,8〕。以放療、化療及聯合治療為主要手段,雖能夠提高患者近期療效,但其不良反應較明顯,且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9~11〕。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胸腺法新是由28個氨基酸組成的一種注射用小分子多肽類免疫制劑。藥理研究證實,胸腺法新能夠促進T細胞在胸腺內成熟、分化及增生,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12,13〕。此外,胸腺法新還能夠誘導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和巨噬細胞等因子產生,從而使機體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改善。研究報道,胸腺法新可提高放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等〔14〕。
免疫細胞包括各種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也特指能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和識別抗原的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是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主要包括CD3+、CD4+和CD8+。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會出現免疫功能長期低下狀態,從而致使患者對有害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下降,造成嚴重感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5,16〕。本研究說明胸腺法新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綜上,胸腺法新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近遠期療效顯著,且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率。但本研究存在納入研究對象相對較少、遠期隨訪時間相對較短等不足,因此還需在后續研究中增加研究對象及延長遠期隨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