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 宋曉鼎 曾永婷
(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0311)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患,患者伴有認知功能、行為失常〔1〕。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老年人罹患AD的風險升高〔2〕。有報道顯示〔3〕,65歲以上的人,MCI的發病率為10%~20%,且每年約有12%的患者可進展為AD。由于MCI患者的早期表現不明顯,不易引起關注,同時臨床尚缺少評價其進展為AD的特異性手段,因此會導致一部分患者錯過最佳干預階段。所以,研究有效評價MCI進展為AD風險性的指標,有利于對患者進行早期識別,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延緩疾病進展。研究顯示〔4〕,緩激肽(BK)能夠影響動物的注意力、計算力、定向力、回憶能力,其水平升高能夠導致大鼠發生神經的退行性變,因此推測其可能是MCI進展為AD的危險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能夠促進大腦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大腦發生認知功能降低,高Hcy血癥也是MCI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5〕。由于血清BK和Hcy水平升高均可能與大腦認知功能有關,本研究探討二者聯合檢測用于MCI進展為AD的臨床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 將海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MCI患者作為MCI組,男42例,女36例;年齡61~82〔平均(74.67±4.95)〕歲;病程1.2~2.7〔平均(1.83±0.26)〕年。采用臨床失智評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全面衰退量表(GDS)對MCI患者進行認知能力評估,并隨訪2年。其中CDR評分越低提示功能越好,ADL評分、MMSE評分、GDS評分均為評分越高功能越好。隨訪期內有18例患者發展為AD,即AD組;另60例患者為穩定的MCI患者,即穩定組;另選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認知功能正常者82例作為對照組,男46例,女36例;年齡63~82〔平均(74.82±4.53)〕歲。納入標準:MCI患者均符合Peterson制定的MCI 診斷標準〔1〕;AD患者均符合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障礙粗重研究所(NINCDS)和AD及相關疾病協會(ADRDA)關于AD的診斷標準;能夠配合完成認知功能檢查;對照組研究對象的MMSE評分≥28分;CDR評分為0,且日常生活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具有嚴重精神疾患者;不能配合完成隨訪者;具有嚴重的頭部外傷史;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患有其他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者。本研究方案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備案并通過審批,且研究對象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告知書。
1.2方法 血清BK水平:分別于入組后第1天,隨訪1年和隨訪2年時,于清晨患者空腹時,抽取3 ml肘靜脈血于1∶9檸檬酸鈉抗凝管內,搖勻。3 000 r/min進行離心5 min后取上層血清于EP管內,-80℃下保存集中待測。測定方法采用生物素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血清Hcy水平:分別于入組后第1天,隨訪1年和隨訪2年時,于清晨患者空腹時,抽取3 ml肘靜脈血于無抗凝劑的干燥管內,3 000 r/min進行離心5 min后取上層血清于EP管內,-80℃下保存集中待測。測定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上述操作均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χ2檢驗;運用 Logistic 回歸擬合BK,Hcy聯合預測模型并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預測價值,采用Hanley-McNeil方法比較ROC曲線下面積(AUC)。
2.1一般資料 通過組間比較分析結果顯示,MCI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及BK和Hcy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CRD評分、ADL評分、MMSE評分、GDS評分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AD組、穩定組和對照組血清BK及Hcy水平比較 在2年的隨訪期內,MCI組有18例發展為AD。AD組基線BK和Hcy水平均顯著高于穩定組和對照組(P<0.05),且在隨訪1年和2年時亦均顯著高于穩定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D組、穩定組和對照組血清BK及Hcy水平比較
與穩定組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3血清BK、Hcy水平單獨及聯合診斷效能 采用ROC曲線分析血清BK、Hcy水平對MCI進展為AD的診斷價值。隨后以AD疾病的發生情況(賦值:發生=1,未發生=0)為因變量,以血清BK、Hcy水平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為Logit(P)=2.674+0.726 BK+0.795 Hcy,模型中概率值變量pre-1=1/{1+exp〔-Logit(P)〕}。并根據Logistic回歸模型中的概率值pre-1擬合聯合ROC曲線。結果顯示,血清BK>19.56 U/L,Hcy>16.78 μmol/L為MCI進展為AD的臨界水平,如圖1所示。
此外,聯合診斷的靈敏度顯著高于血清BK、Hcy單獨檢測;準確度亦顯著高于血清BK、血清Hcy單獨檢測,見表3。

圖1 血清BK、Hcy水平單獨及聯合診斷ROC曲線分析

表3 不同診斷方法診斷效能比較
MCI是處于正常老齡化和癡呆之間的過渡狀態,并有向AD發展的趨勢〔6~8〕。AD既影響老年人的生存質量,也為照料者增加負擔,由于社會的老齡化日益嚴重,AD也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第三大原因〔9,10〕。由于晚期AD多已發生不可逆的病理生理變化,干預效果不理想,為此研究預測MCI發展為AD的指標有利于早期發現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從而延緩甚至避免AD的發生,以減輕老年人及照料者的負擔,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BK主要存在于組織中,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發揮生理作用〔11〕。有學者發現〔4〕,AD患者的血清BK水平與其認知功能呈負相關性(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BK水平升高,可能是MCI進展為AD的危險因素。其單獨用于預測AD的發生靈敏度較低,容易造成漏診率增加,不利于早期發現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高水平的Hcy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破壞機體的凝血和纖溶平衡,導致機體發生脂代謝紊亂,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間接導致患者發生認知功能損害,甚至帶來進展性或持久的認知或神經功能障礙〔5〕。蔡穎源等〔12〕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血清Hcy水平與癡呆風險及其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發現高Hcy水平是重度癡呆的獨立危險因素(OR=1.41,95%CI:1.25~1.58,P<0.001)。本研究與于建平等〔13〕研究結果類似,高水平的Hcy可作為MCI進展為AD的預測指標之一。進一步分析診斷效能發現,其預測AD的特異度相對較低。
血清BK和Hcy水平均于MCI進展為AD有相關性,但二者單獨應用于預測AD的發生均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本文通過聯合檢測分析診斷效能發現,二者聯合檢測對于MCI進展為AD具有臨床預測價值。總之,血清BK水平及Hcy水平均于MCI進展為AD具有密切聯系,且二者聯合檢測用于預測的特異度和靈敏度均較單獨檢測有所提高,可為臨床預測AD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