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敏,邵澤輝,蘇濺權,林子輝,曾 莉
(1.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070;2.汕頭市中廣測分析中心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515000;3.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科力技術開發公司汕頭分公司,廣東 汕頭 515000)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服裝都要進行洗滌,洗滌時服裝在一定溫度的洗滌液中洗滌,在洗滌液的作用下,染料會從服裝材料上脫落,最終使服裝材料原本的顏色發生變化,這稱之為變色。同時進入洗滌液的染料又會沾染其他紡織品,也會使其他紡織品的顏色產生變化,這稱之為沾色。耐皂洗牢度包括原樣褪色牢度和白布沾色牢度兩項,原樣褪色是指織物在經過皂洗處理前后相比較的褪色情況;白布沾色是指與染色織物同時皂洗的白布,因染色織物褪色而被沾染顏色的情況。紡織品耐皂洗色牢度是考核服裝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內在質量測試中一項常規檢測項目。目前國內檢測機構對于紡織品耐皂洗色牢度評級時,主要參照GB/T3921-2008《紡織品 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中要求,多采用單纖標準貼襯織物白布沾色評級。該國標方法規定,對于樣品是單纖維織物,則采用其中一塊貼襯用同類纖維制成,另一塊貼襯用相應標準規定的纖維制成,若為混紡或交織物,則采用第一塊用主要含量的纖維制成,第二塊用次要含量的纖維制成。而目前紡織品市場上的產品大多是多纖維混紡織物,其染色比較復雜,往往是采用多種類型的染料進行染色,染色工藝比較復雜,不同纖維的色牢度也有差異,極有可能出現第三種纖維染料在皂洗過程中,染料脫落現象比較嚴重,對同類型纖維的上染程度較為嚴重。因此采用單纖維標準貼襯織物的方法,就不能如實反應紡織品的沾色情況。
目前單纖維標準貼襯織物的組成包括棉、羊毛、絲、麻、粘纖(再生纖維)、醋纖、錦綸、滌綸、腈綸,多纖維標準貼襯織物分為DW型和TV型,DW型組成有醋酯(再生纖維)、棉、錦綸、滌綸、腈綸、羊毛,而DW型的6種混合組分基本涵蓋市面上的主要混紡織物的成分,本文選取與DW型多纖維標準貼襯織物成分一致的單纖維標準貼襯織物,通過分析DW型多纖維標準貼襯織物與單纖維標準帖襯布在耐皂洗色牢度評級中的結果,探討兩者的差異性。
SW-24A-II型耐皂洗色牢度試驗機,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CAC 120-5型標準光源箱,英國VeriVide公司;DW型多纖維標準貼襯織物,標準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單纖維標準貼襯織物,標準皂片(不含熒水增白劑),灰色樣卡,上海市紡織品工業技術監督所。
稱取5 g標準皂片,加入到1 L水中,加熱至40℃待用。
選取市面上常用的30種織物,其中紅色、黑色、藏青色各10塊,編號1~30,各顏色的組成包括單組分、二組分、三組分、四組分等四種類型,依據GB/T3921-2008標準方法中的A(1)部分,分別裁取兩塊尺寸為40 mm×100 mm的樣品,一塊用于多纖維標準貼襯布縫合成一個組合布進行試驗,另一塊由兩塊單纖維標準貼襯布縫合成另一個組合布進行試驗。然后將兩個組合布分別放在盛有標準皂液的容器中,放入耐皂洗色牢度試驗機中,設置溫度為(40±2)℃,浴比50∶1,洗滌30 min;洗滌結束后取出試樣,再經過清洗和干燥。用灰色樣卡在標準光源箱D65光源下對比原始試樣,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物的粘色情況。
由表1可知,選取黑色、紅色、藏青色三種顏色,混紡織物成分都為粘纖/錦綸/氨綸,相同組分的混紡織物,顏色不同評級結果不一致,藏青色布樣的等級最高,粘纖、錦綸、氨綸在單纖維標準帖襯布和多纖維標準帖襯布中的評級都為4~5級,而紅色布樣的等級最低,錦綸在單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為3~4級,在多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為4級,粘纖在單纖維標準帖襯布和多纖維帖襯布的評級為4級,黑色布樣中的粘纖、錦綸、氨綸在單纖維標準帖襯布和多纖維帖襯布的評級為4級。出現此結果的差異主要來自于,評級是通過人肉眼觀察布樣的褪色程度和標準帖襯布的沾色程度,人對于紅色的敏感度最高,容易造成對紅色褪色后的敏感度,因此評級結果較低。而多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相比于單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都要高于1級,主要是因此多纖維帖襯布的組合成分較多,能夠避免由于單一帖襯布的染色造成顏色敏感度的差異,更能準確的反應評級結果。

表1 不同顏色布樣的評級結果
由表1可知,顏色對評級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探討組分對評級結果的影響時,選擇顏色影響最小的布樣進行試驗比對。本文選擇3塊都為藏青色的布樣,組分都為棉時,比對單纖維標準貼襯布和多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結果,由表2可知,單纖維標準帖襯布和多纖維標準帖襯布的評級結果一致,都能夠反應單組分布樣的等級。因此多纖維帖襯布同樣能夠達到單纖維帖襯布的評級效果。

表2 單組分布樣的評級結果
由表3可知,單纖維貼襯布成分同多纖維貼襯布中成分相同時,其沾色色牢度評級結果也一致,其中有14個布樣多纖維貼襯布中的其它成分沾色程度要比單纖維貼襯布低0.5~1級,出現此類結果的布樣占本次實驗總布樣的47%。通過以下三組特例進行分析,多纖維標準貼襯布相比于單纖維標準貼襯布的優越性。布樣沾色程度示意圖如圖1所示。
例如編號5,其第一成分為粘纖,第二成分為滌綸,第三成分為錦綸,如果用單纖維貼襯布做實驗,即用粘纖和滌綸,評級結果分別為4級。但如果用多纖維貼襯布做實驗,評級結果為醋酯4級、棉4級、錦綸3~4級、滌綸4級、腈綸4級、毛3~4級,即出現了第三成分錦綸3~4級的情況。因此評級結果比單纖維帖襯布更為準確。
例如編號19,其成分為滌綸和氨綸,單纖維貼襯布為滌綸和棉,實驗結果評級分別為3級,多纖維貼襯實驗結果評級分別為醋酯2級、棉3級、錦綸2級、滌綸3級、腈綸3~4級、毛3級,其中多纖維帖襯布評級中的醋酯和錦綸的評級結果比單纖維貼襯布評級結果低了1級。
例如編號29,其成分為滌綸、棉和氨綸,單纖維貼襯布為滌綸和棉,實驗結果評級為滌綸3級和棉3~4級,多纖維貼襯實驗結果評級分別為醋酯2~3級、棉3~4級、錦綸3級、滌綸3級、腈綸4級、毛3~4級,其中醋酯比單纖維貼襯低了0.5級。

圖1 多組分布樣的沾色程度示意圖

表3 耐皂洗色牢度評級結果

表3(續)
出現單纖維標準貼襯布與多纖維標準貼襯布評級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色牢度的測試原是通過模仿對紡織物的皂洗,紡織物的染料脫落對白色貼布的上染程度,由于不同纖維織物染色所采用于染料類型有所不同,上染機理也有與不同,同樣,對不同的纖維類型的貼襯布的上染程度也有所不同,反映出來的現象就是不同纖維類型的貼襯布的沾色程度不同,即沾色評級的差異。
(2)在2種纖維以上混紡織物的皂洗色牢度測度中,按GB/T 3921-2008,如果采用單貼布方法,第一塊用主要含量的纖維,第二塊用次要含量的纖維,并對這二種貼布纖維的沾色程度進行沾色評級,但實際上,這種多纖維混紡織物的染色比較復雜,往往是采用多種類型的染料進行染色,染色工藝比較復雜,不同纖維的色牢度也有差異,極有可能出現第三種纖維染料在皂洗過程中,染料脫落現象比較嚴重,對同類型纖維的上染程度較為嚴重。所以如果是采用單纖維貼襯的方法,就不能如實反應測試的沾色情況,而采用多纖維貼襯織物相對于采用單纖維貼襯織物更能反映沾色程度。
綜上所述,多纖維貼襯織物比單纖維織物在紡織色牢度測試中,更能反映沾色程度,特別是對于多纖維混紡織物樣品時,在做色牢度測試時,更要采用多纖維貼襯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