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增權理論視角下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研究

2019-09-04 08:50:18趙仲杰姚景蘇陸婷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8期
關鍵詞:農村

趙仲杰 姚景蘇 陸婷

摘要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焦點對準到計劃生育國策帶來的后遺癥問題上,農村失獨家庭也自然引來了較多的關注,但當前對農村失獨家庭的研究還較少,各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成體系。結合社會工作的增權理論,轉變以往的改善農村失獨家庭從政府、社會團體支持的角度,從失獨家庭自身能力的培養等角度入手,為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的改善提供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 增權理論;失獨家庭;農村;社會支持;自身角度

中圖分類號 C9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8-024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64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focused on the sequelae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rural familie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researches on the rural families are still very few, and the researches on them are not deep enough.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of social work, we changed the angle of improving social support for losingsinglechild family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for losingsinglechild family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Key words Empowerment theory;Losingsinglechild family;Rural areas;Social support;Own point of view

由計劃生育政策所帶來的“失獨”問題已不僅僅是微觀層面的家庭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一個難以回避的緊迫課題。截至2016年我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并且每年新增7.6萬個[1]。據人口學專家易富賢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中,會有1 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久之后的中國將有1 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獨生子女(特別是大齡獨生子女)的死亡將導致其父母的一系列養老風險。為了應對失獨家庭的一系列困境,亟需政府和社會的關注。

我國學者已對失獨家庭特點、結構、規模及面臨的困境、社會保障、社會支持及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但同時也可看出我國學者的研究僅籠統聚焦于城市失獨家庭、城市、農村失獨家庭,而對于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專題研究較少。事實上,由于現實情形的差異,農村失獨家庭會面臨比城市更嚴峻的困境、風險、養老保障及社會支持問題。鑒于此,筆者針對我國農村中的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的現狀,結合社會工作增權理論,探索增權理論視角下加強和改善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問題的新路徑。

1 增權理論的相關剖析

1.1 增權理論的定義

對于增權理論,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大多數學者比較認可古鐵雷斯等人的定義。他認為定義權力的方式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第一,獲得所需要的資源的能力;第二,影響他人思考、感受、行動或信念的能力;第三,影響資源在家庭、組織、社區或社會等社會系統中分配的能力[2]。

同時,古鐵雷斯和劉易斯認為,權力賦予人們影響其生活過程的能力、與他人共同控制公共生活的能力,以及加入公共決策機智的能力;另一方面,權力也可以被用來阻礙被刻上恥辱烙印群體的各種機會,把其他人及他們關注排斥于決策之外,以及控制他人[2]。

因此權力的運作包括3個環節:第一,權力通常等同于個人的適應能力或才能;第二,個人的權力感和作為人類的積極的自我概念等密切相關;第三,權力一般是以一種循環的方式發揮功能。

由此得出對增權的操作性定義為:第一,增權是一種理論和實踐,主要是處理權力、無權、壓迫和他們如何造成個人、家庭以及社區問題與影響的助人關系的議題;第二,增權的目標是要增加個人、人際以及政治權力,以使得個人、家庭或社區能夠采取行動去改善他們的處境;第三,增權是一個過程,其可以發生在個人、人際和社區等不同層面;第四,增權主要是通過建立信任關系、構筑支持網絡、提升意識、傳授技巧等多種介入方法發生;第五,增權實踐的目標不僅僅是適應,還包括服務對象或社區實際權力的增長,以使他們能夠采取行動防止問題的發生,改變其面臨的困境。

1.2 增權理論的工作模式

1.2.1 特點。

增權理論的核心理念是始終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種能力和潛力的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而無論他們可能或者事實上多弱勢、無能力、被貶低或自我毀滅。因此,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關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資源和需求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報酬性和在與他人的伙伴關系中施加共享的權力。這種伙伴關系的目的是鼓勵案主在追求和鞏固已經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個人及社會權力等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他們自己的強項。

1.2.2 工作模式。

增權理論的工作模式如圖1所示,工作人員在專業價值和專業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和服務對象的彼此認可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影響的關系,并通過這種專業關系實現對服務對象的增權,其實踐架構主要包括:①問題的界定評估。主要是對服務對象的問題進行相應的界定,評估工作人員的能力是否滿足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的需要;②目標確定。主要是對服務的目標進行確定,通過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共同協商確定增權服務的目標;③角色承擔。主要是確定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各自在專業關系中做需要承擔的角色;④介入策略和技術。主要是在確定問題、目標和相應的角色之后,對相應的介入策略和技術進行分析和選擇;⑤評估。最后是對整個服務效果的評估,評估是否完成服務的目標,反思其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為下次服務提供經驗。

2 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現狀

2.1 我國農村失獨家庭對社會支持的需求

當農村的失獨家庭一旦形成后,其不僅很難改變自己的家庭結構,而且在獲得的社會支持上也很難滿足其發展的需要。綜合來看,農村失獨家庭失去獨生子女,不僅是家庭勞動力的喪失,也是父母精神寄托的喪失,更是父母老無所養的征兆,總結來看,農村失獨家庭對社會支持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經濟支持。

在農村,年輕勞動力是決定家里收入和家庭境況轉變的決定性因素。年輕人是家里的希望,是家庭新生代經濟來源的基礎。而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就意味著失去了新生代學習新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來改變家庭的基礎,留下的則是文化水平低、技術掌握不足的父母。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體勞動機能逐漸退化,逐漸失去了掙取基本生活保障費用的能力,尤其是到了年邁、完全喪失勞動力時,只能依靠政府和社會給予的資助才能度過晚年。因此,失獨家庭對社會支持的需求中,經濟支持是第一位,這將關系到整個失獨家庭的生活以及養老等方面的問題[3],而這種物質上的基礎保障及社會支持也是做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保障。

2.1.2 精神慰藉。

趙仲杰在其《城市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給其父母帶來的困境及對策——以北京市宣武區調查數據為依據》一文中指出,子女是父母夫妻關系的紐帶,一旦子女不幸死亡,紐帶斷裂,家庭結構破碎,父母夫妻關系也會因子女死亡而高度緊張,甚至離婚出現家庭解體[4]。徐繼敏[5]在其《成年獨生子女死殘的困境與政府責任》中也指出,獨生子女的死亡會造成父母自行封閉、脫離社會,不愿見陌生人,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自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切,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父母的全部希望,是父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6],在農村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則更是如此。因此,農村家庭一旦失去獨生子女,在有著天然的香火傳承及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下,其面臨的輿論壓力自然就會加大,使得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孤單、無助,甚至是被排擠、歧視的感覺。因此,從他們內心的角度出發,極需要得到鄰居、親戚和朋友在心靈和精神上的慰藉。

2.1.3 生活照料。

在傳統農村家庭中,總是流傳著“養兒防老”“以子養老”的觀念,老人的養老更多的是靠著子女的贍養來完成[7]。費孝通先生在其《家庭結構變化中的老年養老問題》中總結提出了我國農村“反饋模式”和“接力模式”2種養老模式,也就是說養老問題最終的重任還是要落在后輩人的身上。然而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農村獨生子女家庭普遍產生,農村經濟基礎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的落后性決定了農村獨生子女家庭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風險家庭”。這樣的風險家庭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導致家庭中孩子夭折或者死亡,就將導致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反饋模式”中的反饋環節出現斷裂,無法形成閉合的回路,就會使得失獨父母面臨著老無所養的問題,而農村原本經濟收入就低,即便是失獨時還能掙錢也無法掙夠足夠自己終老一生的費用,因此失獨家庭尤其需要老年時的生活照料。

2.1.4 融入村民生活。

在農村,由于受傳統的“因果報應、代際償還”觀念的影響,失獨家庭很容易被定義為遭報應家庭,因此社區中的大多數家庭對失獨家庭會比較排斥,不愿意與失獨家庭有所關聯,總認為會惹上無端的事端。與此同時,農村家庭經常會聚集在一起聊家常,經常會把周邊發生的事情里拿出來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失獨家庭遭遇的不幸往往更是成為談論對象,這樣的談論當被失獨的父母聽到后,對失獨家庭的打擊就相當于二次或多次傷害,這也導致失獨家庭父母不愿出門,以避免聽到人家談論自家發生的事情。因此,失獨家庭在農村一旦發生,在社區融入上是極大的問題,他們內心十分希望能夠得到社區的同情和接納,但沒有專業人員對社區周邊人員進行一定的引導,他們很難融入社區,這也成為了他們內心上的另一種情感需求。

當然,農村失獨家庭對社會支持的需求不僅僅只有上文談及的方面。

2.2 我國農村失獨家庭已有社會支持體系和存在的問題

面對著失獨家庭的在經濟、心理、精神、生活照料、村民生活融入等需求,從當前我國政策和社會實際,并結合當前不少學者的研究,不難看出我們的社會已經從政策、法律、社會團體上給予他們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與幫助,政府也從以往的計劃生育政策轉變為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從農村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具體如下。

2.2.1 我國農村失獨家庭現有的社會支持體系。

2.2.1.1 政府層面的支持。

從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我國國家層面對失獨家庭的支持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8]。我國政府在2007年開始了對失獨家庭進行扶助的試點,2008年開始正式實施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此后,扶助制度經過了2次調整,一次是2012 年將失獨扶助標準從最初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元,另一次是2013年12月,國家計生委聯合其他4個部門,將扶助標準提高到城鎮每人每月340元,農村每人每月170元。同時,2012年4月國務院在《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還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障工作,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各地結合自身人口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先行先試,創新養老、醫療等服務機制。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為失獨家庭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支持。

2.2.1.2 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支持。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必須上升到法律或制度性規定層面上才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撐和法理上的保護,探究失獨家庭在法律上得到的保障,較高層次的法律規范便是2001年頒布的《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27條的規定,即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政府應給予必要的幫助。此外,2007年,我國還專門出臺了一項針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扶助制度,即《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于印發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國人口發〔2007〕78號),當年便在10個省市試點,并逐步在全國推行。2010年人口計生委、財政部又印發了《全國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對獨生子女傷殘家庭發放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的扶助金。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對我國農村失獨家庭的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機制。

2.2.1.3 社會組織、志愿幫扶上的支持。

從當前我國的社會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富裕人士愿意拿出富余的金錢回報社會,設立愛心基金,對有需要的社會弱勢群體進行幫扶。因此,當前對我國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幫扶中也不缺少社會組織、愛心團隊、志愿團體等的身影。同時,在剛出臺的《慈善法》中,國家也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單位等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做公益慈善事業。從當前的實際來看,已經有不少人群在從事著對失獨家庭、尤其是失獨老人的關愛和幫助工作,對失獨老人的生活和情感給予了一定程度上的關懷和支持。

2.2.1.4 村落中村民的物質和情感支持。

社會工作基本理論之一的人在情境中理論認為,個體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的,與周邊的環境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和互動,周邊的環境對個人有著重要的影響。觀察農村失獨家庭,在農村鄉土風情的關懷下,一旦某個家庭出現意外,周邊家庭都會伸出相依的援手,送上自己的溫暖和關心。因此,農村失獨家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從周邊鄰里獲得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支持,幫助自己度過失去獨生子女的極度痛苦期。

2.2.2 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中存在的不足。

當前我國的制度、法律以及社會對失獨家庭的支持現狀雖然已經從制度上、法律上以及社會團體等方面給予了農村失獨家庭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是面對失獨老人對經濟、精神、生活照料、社區融入等方面的極大需求,現有的支持體系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2.2.2.1 制度保障不健全,無法滿足失獨家庭的真正需要。

從當前我國已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來看,制度體系雖已存在,但是對于失獨家庭的保障不夠具體,各地在相應的條款落實上還存在很大的靈活性,并沒有統一的要求,這也就導致了對失獨家庭的保障措施落實上各地均不相同,甚至有很多地方存在著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同時,對失獨家庭的經濟保障標準過低,根本無法保障失獨家庭的基本生活。再者,對失獨家庭的保障上,制度體系不夠全面,對經濟上的基本保障有了,但在長期性的制度性保障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還十分欠缺,尤其農村經濟收入本來就低,養老上大多靠子女通過“反饋模式”進行,失去獨生子女,養老保障就相應丟失,加上昂貴的醫藥費,生病經常看不起病。因此,這種長期性、長遠性的保障對他們來說仍然十分缺乏。

2.2.2.2 重視經濟和物質上的保障,而忽視了心理上的幫扶。

在農村失獨家庭中,失去獨生子女對父母無疑有著極大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影響,然而,從當前我國已有的社會支持體系來看,對農村失獨老人的支持基本上都是物質上的保障,從制度的設計來看,也是從保障失獨家庭的生活需求為出發點,而對于失獨家庭的父母的心理上的輔導和幫扶卻很少涉及。同時,在已有的社會力量的幫助上,大多的幫助也是集中在經濟支持和生活照料方面,而對于開展心理服務方面的服務卻少之又少,這與當前我國心理咨詢以及社工專業人才的稀缺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究其根源還是對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整體構思不到位,沒有從失獨家庭自身的需求角度出發設計社會支持體系。

2.2.2.3 社會力量缺乏,社會組織、機構和志愿者的幫扶缺乏專業性。

當前我國已經存在一定的社會力量介入到農村失獨家庭的幫扶當中,但是現存的社會力量主要是出于善心,出于對農村失獨老人的同情。因此,他們更多的還是在經濟及勞作上幫助失獨家庭,加上他們沒有經過嚴密的專業培訓,他們對失獨家庭無法開展心理上的專業幫扶,無法針對失獨家庭的特殊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服務,失獨家庭對心理上的疏導性需求仍然無法得到很好滿足,心理的情緒還是無法得到很好舒解。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專業性,志愿力量無法掌握當地的大量資源,無法給失獨家庭建立起他們的資源支持網絡,無法實現對失獨家庭的立體化多層次的社會支持[9]。

2.2.2.4 農村落后的文化環境與失獨家庭的社會融入沖突,鄰里支持不夠。

對于農村失獨家庭的幫扶,村落工作人員意識到必須加強周邊鄰里對適度家庭的關系和慰問,但不可避免的是,農村失獨家庭處在“養兒防老”“因果報應”“代際因果”“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傳統文化之中[10],從其生活的系統來看,雖然在事發之初,農村失獨家庭能夠得到周邊鄰里的關懷和慰問,但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之下,農村失獨家庭仍然受到排擠和漠視,村民中很多家庭不愿意同獨家庭有過多來往,甚至會將失獨家庭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導致失獨家庭從鄰里獲得的支持只能在極度困難期能夠獲得,而在其陣痛恢復期不能持續獲得。鄰里支持的不可持續性,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失獨家庭在社會融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3 增權理論視角下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改善策略

失獨家庭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要想改變他們自身的現狀,除了現有的從外部各種條件下進行幫助外,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失獨家庭自身著手,通過改變他們自身的認知和行為能力,以改變他們的現狀。而作為社會工作基本理論之一的增權理論,就是通過對服務對象的賦權增能,力求從弱勢群體自身的轉變開始,實現弱勢群體的根本性轉變。因此,筆者結合個案、小組和社區等相關維度,論述增權理論視角下失獨家庭社會改善的策略。

3.1 自我增權維度

對于農村失獨家庭來說,自我增權就是要增強農村失獨家庭的自我價值、自我行動能力,幫助他們從失獨的困境中走出來,尤其是幫助他們從早建立起養老的預防機制以及重大疾病的預防機制,不能讓失獨家庭真正遇到養老和疾病醫療才考慮相應的問題,在促進農村失獨家庭自我增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如表1所示的因素。

因此,從自我增權的維度來說,對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應該在考慮農村失獨家庭自身認同的價值基礎,在了解農村本有的風俗民情基礎上,通過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分析農村失獨家庭自身存在的迫切需要和長期需要,并通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農村失獨家庭在其自身環境下,發展出適合農村失獨家庭的自我增權方案,如探索農村失獨家庭以地養老模式,為其年老無勞動能力養老創造條件。

3.2 團體增權維度

團體增權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個同質性或異質性的團體進行增權,提高團體的自我行動能力,形成相互支持的團體氛圍。團體能夠提供個人支持,降低孤立的風險,提供一個環境體系使個人的技能在其中得到發展和鍛煉;同時也給出一個方法,讓一個批判意識已經獲得提高的個體能致力于實現他已經被提高的個人期待。對農村失獨家庭進行團體增權主要是針對于同樣是農村失獨家庭的這一群體組成同質性團體,并通過社會工作技巧中的小組工作技巧對團體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活動,以提高農村失獨家庭這一群體的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

在對農村失獨家庭進行團體增權的時候,還需要注重一些階段性的關鍵問題。首先是開始階段。這一階段需要找到足夠的失獨家庭團體成員,找到合適的聚會地點、支持經費及助人者,以及取得相應的合理性和信譽度。其次是持續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注意自我持續的一些要素,主要包括以失獨家庭面臨或即將遇到的問題為中心;以失獨家庭父母或親屬社會化或發展為中心、并以其自我發展或訓練為中心;以提高批判意識或社會行動為中心。最后是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失獨家庭個人不再投入每個團體中或者深入的投入進去。失獨家庭的個人可能離開了現有的活動,但是卻又開始了新的活動。在這一階段要處理好團體分別和鞏固已有成效的工作。

總體而言,對農村失獨家庭進行團體增權的目的在于為他們尋找到相似的群體,并通過對相似特質的群體進行針對性的活動,讓他們在一個溫馨和安全的環境中吐露心聲,也為他們感受彼此的心聲創造機會,為他們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給予他們從心理和同伴上的支持。

3.3 社區增權維度

社區增權是指通過挖掘社區自身擁有的內外部策劃和內外部資源,實現社區所確定的目標。社區增權的跨度從國家支持的自主行動一直延展到那些由當地非專業人員自己組織的自發行動,并且由于后者獨立于機構和專業人員之外而更具有自主性。因此社區增權的主要模式就是互助和集體性自助。增權的形態主要有①社區藝術;②社區教育與社區行動;③結構性社會問題的處理;④社區能力培育;⑤帶動社區打造“預防性”環境。

因此,這種維度對于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具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首先,農村失獨家庭處在一個村落當中,因此其生活受到周邊環境和文化的重要影響。其次,農村失獨家庭處在農村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之中,對于鄉土的觀念很濃重,即便失獨也不愿意搬遷,同時條件也不允許其搬遷外地,因此對周邊環境的營造對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也很必要。所以,對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出的改善可以借鑒社區增權的維度,著力于對農村村落環境的改造和農村村落中村民對失獨家庭的理解、接納和照顧,為農村失獨家庭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得農村中的“無后為大”等傳統觀念不影響農村失獨家庭的生活現狀,同時在村寨中舉辦相應的文化知識講座,對農村失獨家庭的困境和相應的策略進行宣傳,擴大相應的知識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農村失獨家庭的支持。

4 小結

以社會工作增權理論為視角,從增權理論的相應的定義和工作模式、當期我國農村失獨家庭的需求現狀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增權理論視角下的自我、團體和社區3個維度的改善策略等角度,對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的改善進行了論述,其對農村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的焦點在于失獨家庭自身,其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也是圍繞失獨家庭自身出發,以發掘失獨家庭自身的優勢和資源為出發點,打破了以往文獻中從社會、政府以及社會團體等角度入手的慣有模式。但是相較而言,社會支持策略需要在專業人員的參與下才能夠保證其很好地實施和完成,因此對專業人員的技術和能力的要求要高很多,操作的難度也較大,鑒于此,這樣的改善更多的還需要從培養專業人員入手,才能真正地從根本上從農村失獨家庭自身的需求角度出發,真正解決農村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進.農村失獨家庭社會幫扶策略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8):160-162.

[2] 范明林.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04.

[3] 姚兆余,王詩露.失獨老人的生活困境與社會福利政策的應對[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4):86-92.

[4] 趙仲杰.城市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給其父母帶來的困境及對策:以北京市宣武區調查數據為依據[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5(2):55-59.

[5] 徐繼敏.成年獨生子女死殘的困境與政府責任[J].重慶行政,2007(3):60-62.

[6] 方曙光.社會斷裂與社會支持:失獨老人社會關系的重建[J].人口與發展,2013,19(5):89-94.

[7] 賈凱.試論失獨老人社會救助:困境與建議[J].未來與發展,2014(10):58-61.

[8] 方曙光.社會支持理論視域下失獨老人的社會生活重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4):104-108.

[9] 黃建.失獨家庭社會救助問題研究[J].理論探索,2013(6):62-66.

[10] 楊宏偉,汪聞濤.失獨家庭的缺失與重構[J].重慶社會科學,2012(11):21-26.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国产福利|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97se亚洲|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AV|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欧美色伊人|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国产福利拍拍拍|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a级片| 精品国产网站|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精品福利国产|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熟女偷拍|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久久黄色毛片| 久久黄色小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毛片最新网址|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女人网| 国产不卡在线看| 色网在线视频|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久一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五月天天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