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5期(8月15日)《中央再提房住不炒,有何深意?》www.ceweekly.cn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在一次次重申“房住不炒”、限價限購限售限地等調控政策不斷加碼之后,這一次有什么不一樣的動作?
就此,《中國經濟周刊》刊發《中央再提房住不炒,有何深意?》一文,引發網友熱議。
@飛燕:中央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那些一到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就冀望松綁房地產的人,可以徹底放棄這種幻想了!
@大理寺方丈:這樣的政策應該多出臺、早出臺!香港地產帶來的貧富差距,血的教訓啊!香港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問題可做參考啊!
@Frank:《中國經濟周刊》之前的數據說,2008—2018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從3萬億元增至25.8萬億元……中農工交建等五大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五大行個人住房貸款占個人貸款的比例,最低的一家都超過了60%,最高的一家干脆越過80%……房地產市場亂象,如果再不狠下決心,風險真的太大了!
@書院小師弟:個人感覺扭轉社會心理已經很難了。正好有親朋在房企做財務,拿現在中部省份和城市來說,不斷地將一線城市最初的漲價潮反復上演,有錢不買房就是錯的,哪怕借錢都應該上車。這種全民買房的社會心理下,想要扭轉太困難了。
@竹-滌生:首先,說明市場有很強的炒房需求和動機。而且這種現象目前仍存在,不易消除。
@章北海:這對地方政府也非常難,說不炒房已經十幾年,房價翻了幾番!我們這的情況,不是沒有出臺過文件,但在巨大的現實壓力前,大而不能倒,每個主體,地產商、居民、政府都被裹挾進了巨大的旋渦里。
@Zht:房價的構成里,大部分是土地款和稅收吧,放開土地供應,降低地價,才能起到穩定房價的作用吧。可是很多地方還是土地財政,沒有土地財政就半癱瘓了,怎么破?而且,根本目標還是要把未來銀行量化寬松的大量的錢,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繼續吹大房地產的泡沫。
@莫: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不在于認識多深刻,是找到掃清障礙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有實現“房住不炒”的時間表路線圖。
@浚源:觀其行。這個“再”字是重點,要保持戰略定力啊,看實際行動。
@土地公公:如某地產大佬所言,房地產的本質屬性就是金融。房地產金融本身蘊藏著風險,這頭灰犀牛還會擠占其他產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全社會必須形成新的共識,凡是過度依賴房地產實現和維持經濟繁榮的國家,最終都要付出沉重代價,凡是靠盲目投資投機房地產來理財的居民和企業,最終都會發現其實很不劃算。中國的房地產時代已經過去了。